《自我与社会的对话》

| | 成为粉丝 | | 转寄

期待师生「真实相遇」

文章索引 |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当我问学生希望怎样的师生关系时,许多同学都会说:「希望可以跟老师多交流一些生命经验,一起成长。也希望老师多陪伴学生做些理想的事情」。相信这是很多人的梦想,只是怎样「具体做出来」,好难!?

因为师生关系是「双向」的,学生需要老师协助,老师也依赖学生支持。师生双方都要有诚意开放自己,让对方进入自己最真实、最软弱的一面。「真实相遇」的过程中,「信任」最重要了,因为学生的想法或情绪一定会影响老师的生活,甚至成为未来「自己的一部份」。老师之于学生也是一样。

要让师生「接得住」彼此,一定得花费很多时间交流,过程中要有很高程度的真诚、聆听与回应,才可能产生信任、了解与共鸣。也因为这样的体悟,对于这学期自己不自量力地一口气开放太多同学选修,导致没办法较深入协助同学学习,心中觉得有些亏欠。下学期开始,我提醒自己一要赶快调整这个问题。

另外,也想与学生们一起勉励:无论是跟哪一位老师,如果你们心中真想拥有「理想的师生关系」,就得花时间、打开自己让对方进入自己的生活,并且一定程度承担对方的差异冲撞与情绪。这样说来,其实不仅是「师生关系」,所有人际关系(特别是亲密关系)都是这个道理。

当然,有些老师听到这样的道理,可能会很想问:「我也知道师生要真诚对待,但如果学生学习态度很差,或对老师很不礼貌,单靠坦承沟通有用吗?」真是超棒的问题!其实我的课堂上也不乏睡觉、看电影、看书或做其它事的学生;看到这个场景,修养很差的我心情也很难好得起来。这时我都会努力提醒自己Noddings的话:「想想学生为什么做这些事?在确定真正理由前,暂时不要乱安插罪名在他们身上」。

如果是教学方法不理想,我就该调整方法;如果是师生关系不信任,我可以设计一些活动增进彼此了解;如果是学生活动过多体力不胜负荷,也可以跟他们聊聊时间规划。面对学生「特殊行为」,了解原因才能对症下药,而不是找一个最方便的方法掩盖!

即使学生某些行为确实「不尊重人」,还是可能看到他们某些「好动机」(例如想保全自尊心、想赶快完成作业、想被大家关注等)。但Noddings认为,老师得先了解学生这些「好特质」,才可能跟他们讨论出更合宜的方式,发展这些「好特质」。

总之,学生作业没交或乱做,老师是可以给他们应得的低分。但唯有老师和学生还是得彼此开放,花时间交流最真实的想法和感受,才可能对某些希望目标或价值达成共识。否则,无论老师和学生都很难去肯定或操作自己认为「不对」或「没价值」的事情。


图片提供/123RF

◎ about 徐敏雄

【延伸阅读】:
一位乡下的国小老师
用话语塑造孩子
成功儿童主日学的整体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