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思想的芦苇》

| | 成为粉丝 | | 转寄

因何挫折?

文章索引 |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图片提供/123RF

不应对挫折一视同仁,也不应给挫折者一样的安慰、鼓励与帮助,而应审视挫折者的人格以及他挫折的因由。

例如,有人因钱赚得不够多而挫折,有人则因一直找不到工作而挫折。钱赚得不够多当然不同于一直找不到工作。钱赚得不够多是想赚更多钱,而一直找不到工作是完全没有赚钱的机会。钱赚得不够多的人仍有钱生活,只是或许不能过自己想过的那种所谓更「富裕丰盛」的生活。但一直找不到工作的人却非常可能没钱生活,连最基本的生活所需都无法满足。

两者的挫折当然不同:一个是「想要」更多,另一个则是没有机会满足「需要」。需要是必要的,想要则常是多余的。我们没有义务满足想要者的欲望,但有义务帮助需要者满足其基本缺乏。

没钱生活的人绝不同于没更多钱过更好生活的人,两者的生命处境绝不相同。一个没钱买饭吃、看病、租屋、坐公车的人的挫折怎么会与一个没有更多钱吃牛排、喝红酒、到处玩乐、买更多豪宅的人的挫折一样呢?如果我们对两者一视同仁,那绝不是公平与同情心的表现,而是无情无义又自大无知。

如果一个社会总是在鼓励人赚更多钱,老是在安慰钱赚得还不够多的人,又不断激发人能赚更多钱又过更「丰盛」、「成功」生活的潜力,而对那些连满足基本吃喝都困难重重的贫穷人则不闻不问,视花心力、人力、财力帮助他们是浪费时间与社会资源,那么这必定是一个残暴不仁的社会,无论它有多少所谓的「成功人士」,外表看来多么富裕繁荣又亮丽,公开话又说得多么动听。

我相信,倘若一个人因无法帮助别人或国家社会变得更真实、良善、美丽、圣洁而挫折,并因此伤心、哀恸、哭泣,那才是最珍贵且最应得到安慰与帮助的挫折。但谁看到了这种挫折?谁又重视这种挫折?谁又帮助了这样的挫折者?

【延伸阅读】:
只管自己的事?
从「受不了」到「体贴」
一条简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