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

| | 成为粉丝 | | 转寄

电影人物—安德烈

文章索引 |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壹、 故事背景

安德烈鲁布列夫是俄国十四到十五世纪的圣像画家。当时的俄国 (称为『罗斯』)类似封建社 会,土地由各大亲王、贵族所拥有, 这样的社会结构,无力阻挡强大的蒙古入侵,也造成亲王间 彼此 内斗竞争,国内战乱不断,酿成无数死亡。而鞑靼人沈重的年贡、 瘟疫(黑死病)、水灾、 饥荒与旱灾也无情的击打着其余幸存的 百姓,当时的俄国人民饱受天灾人祸、内忧外患之苦。

导演塔可夫斯基在这部片子中,利用看似不连续、历时24年的七 个故事片段,深刻的描绘出画家 安德烈鲁布列夫,处于动乱不安 的时代,历经民族苦难,如何用信仰回应社会提出的挑战,以及 他在其中的成长与蜕变。

以下是每个片段的故事大纲:

贰、 故事大纲

第一篇:动乱与沈默

● 卖艺人 1400年

安德烈、达尼尔、基里路三人离开所属的修道院,打算到莫斯 科卖画,不料旅途中下起大雨,三 人狼狈的跑到一间木屋请求 躲雨,适逢一卖艺人在表演,卖艺人生动的表情、滑稽的动作、 讥讽 鞑靼人的歌词,带给屋中百姓无比的欢笑。卖艺人爱恶作 剧、搞笑的个性在他的表演、与基里路 的对话、跑到屋顶上学 鸡叫等处一览无遗,但这样的个性,却埋下了祸患的种子,因 他笑基里路 等不喝酒也不玩女人,引起基强烈不满,而遭密告。 基里路对安德烈说「艺人是恶魔的小差」、 卖艺人被捕走后, 基才回来,都暗示着基里路的不满及出卖,在影片近尾声时, 我们得知卖艺人 在被捕后,受尽苦头:坐了十余年的牢、舌头 因受刑而被割。

● 菲欧方 1405年

基里路在莫斯科参观教堂壁画,结识菲欧方,一番谈话后,菲 要求基协助他画壁画,基答应了, 但有一条件:要求菲与他到 所属修道院,在安德烈面前向院长要人。事实上,跟着菲欧方 画画比 起他在修道院有前途,是求之不得的事,他为何还要谈 条件?原来,安德烈的名气已渐渐传开, 但基里路因才华有限, 不上安而心生妒忌,想藉此在安的面前扬眉吐气一番。不料菲 欧方失信, 他派人指名要基所深深妒嫉的安德烈,基里路就像 是被狠狠踹了一脚般,由原本的兴奋期待坠到 无比黑暗深渊, 过去不及人的经验,这次荒谬的被耍经验,教他深感人生的虚: 空无奈,在一切 豁出去的心态下,决定离开修道院,并在愤慨 揭露修道院贪污、腐败的内幕,开始他漂流的人 生。与他同时 离开修道院的安,也开始渐渐步入尘世。

● 安德烈的苦恼 1406年

在跟随菲欧方这段时间,安德烈可说是郁郁不得志,因他洗了 好长一段时间的画笔,仍未真正作 画;他与徒弟法马间的相处, 也不甚融洽,此时菲欧方的生命已接近尾声。

由他与菲欧方的争辩,可看出此时他对信仰的体悟,与他对人 类的悲怜。相对于菲欧方对人的罪 性与不知悔改的强烈指责, 安德烈在信仰中感受到的是『爱』与『宽恕』:虽然人的确处 于罪恶 之中,耶稣也的确是因人的罪恶、无知而被钉上十字架, 但当神看到人类因战乱、年贡、瘟疫等 灾难而苦不堪言、身心 俱疲、寻求神援助时,神是否仍责备他们??恰恰相反!神是 用温柔注视 的目光安慰着他们。

神深知世人的罪恶,却赐下基督带来救赎,并宽恕他们的过犯。 因此,基于对信仰的体悟,安德 烈虽然承认人是有罪的,对人 却不是指责、失望,正如他为犹大的辩护「他后来改过自新了」, 他对人的罪性是充满悲怜的,并乐观的相信人是会变好且愿意 为善的。

● 祭日 1408年

这一天是当地的宗教节日『祭日』,当时的俄国以东正教为国 教,其他的宗教活动遭当局严禁。 但有些地方宗教,仍会趁着 黑夜举行,且崇拜仪式有时会跟性行为有关。

就在这一天,安德烈与法马到森林中检柴,发现森林异于寻常,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抛下法马, 快步到森林中察看。映入他眼 帘的,竟是一大群拿着火把往河里裸奔的男男女女,偶有一两 对落 单,在树丛下发生性关系。后来他被发现,当地人怕他告 密而将他捆绑,有一个女子好奇的走过 来,跟他交谈,他们谈 到对爱的看法,两个人最大的歧异在于,爱是否有层次上的差 别:对安德 烈而言,爱应是与灵魂的爱紧密结合,若只是肉体 上的亲昵,与禽兽相差无几;但对那个女子, 爱就是爱,那有 灵魂肉欲之分?为证实自己的理论,女子还亲吻了安德烈,后 来女子将安德烈放 了。安德烈继续在森林中徘徊,一直到天亮 才回到同伴那儿。

他对捆绑他的人所说的第一句话『你们不怕最后的审判吗?』 (由上、下两段故事,我们可知安 德烈在信仰中体会是爱与宽 恕,而无法体会审判中上帝的严厉,因此当他劈头就以最后的 审判作 为要胁,显示他认为那些人的行为是罪大恶极,无可饶 恕的),可看出这一晚的遭遇,让安德烈 多么多么的震惊!在 过去,安德烈的生活是一向非常单纯,他原住在修道院中,后 来跟了菲欧 方,大多数的时间也在教堂中度过,他的生活一直 与人间的罪恶无涉,而保有相当单纯的信仰, 因此他不能理解 女子为何能把情欲、淫乱与崇高纯洁的爱混为一谈?

这是他首次真实接触人的堕落与罪恶。

● 最后的审判 1408年夏天

菲欧方过世后,安德烈接续他的工作,全权负责画壁画的工作, 对他宛如兄长的达尼尔也过来帮 忙,照理是他大展身手的好机 会,然而,这次的工程,却迟迟无丝毫的进展,引起大公强烈 不 满,也引起工作伙伴的怨言。难道安德烈的能力不足,无法 独挑大梁?还是他失去灵感,不知从 何下笔?事实上这都不是 真正的原因,真正的原因在于这次的主题是『最后的审判』, 他对达尼 尔说:「我对这样的主题感到厌恶,我画不下去」, 对他而言,神是爱的源头,是为人的罪,差 派基督耶稣作为拯 救的神,他根本无法想像最后审判中,上帝的怒气如洪水,吞 嗤一切犯罪的 人,让罪人上刀山、下油锅的,这样残酷的上帝 形象是他不能接受,也不愿接受的。

在电影中,我们发现塔塔尔人来袭时,壁画已快要完工,根据 记载,他在这次的壁画中,刻意避 掉无残酷受刑的画面,而尽 力描写耶稣、使徒的慈爱。

然而此时,与他同工的几位雕刻家,因不满大公提供的资源, 转往协助大公的弟弟,引发大公强 烈不满,派人剜掉他们一只 眼睛。对雕刻家而言,失去一只眼,即失去立体的视觉,就算 存活, 雕刻生涯也必告终。这件事埋下了大公弟弟日后报复的 伏笔,也引起安德列强烈的悲痛,泼在墙 上的黑墨,传达了他 内心难以言喻的悲愤。

这是安德烈第二次真实与人的罪恶面对面。

第二篇:考验,复活

● 来袭 1408年

大公的弟弟勾结塔塔尔人入侵,对自己的同胞烧杀掳掠,甚至 连教堂中无辜的百姓也不放过。教 堂中,一场血腥的杀戮展开。 讽刺的是,在"最后审判″的壁画中,我们只看到基督诞生及 圣徒 慈祥柔和的壁画,不见任何因神的怒气而带来的恐怖刑 罚,却看见大公弟弟为了夺得权势,将类 似最后审判的血腥残 酷,施加在无辜的同胞身上,财务长所受的凌虐,更令人不忍 目睹。信仰呼 吁着爱与宽恕,然而就在这画满圣像、宛若神临 在的教堂,人进行着残暴的罪行。为救哑女,安 德烈不得已杀 死了一个俄国人。

战乱后,仅存安德烈和哑女。恍惚中,安德烈看见死去的菲欧 方,他们又展开一次对话,然而这 一次,他不再反驳菲对人性 的看法。目睹有相同信仰、流相同血液的同胞自相残杀,他对 菲欧方 说:『正如你所说的,一点也没错』,他认同了菲过去 对人的指责:人是无知、充满罪恶与不知 悔改的。他看不到信 仰在人身上实现的可能。于是他对菲说:「我决定不再画画」, 因为「没有 必要」。(圣画象徵着上帝的临在,仍无力改变人 的罪恶,信仰对人罪恶的软弱无力使安得烈否 定画圣画的意 义。)安德烈因着对人世的彻底失望,也为了赎杀人的罪,决 定不再画画,也不再 开口说话。

这是他第三度与人类罪恶接触,也是整个影片的高潮

● 沈默 1412年

安德烈带着哑女,过着沈默苦修的流浪生活,他对哑女百般照 顾。为了找食物给哑女吃,他到修 道院,遇到一向嫉妒他的基 里路。很巧的,当年他们一同离开修道院,如今又在同一修道 院重 逢。走投无路的基里路,付上抄写15次圣经代价,为要回

到修道院,历经人生风霜的他,渐渐走出嫉妒的阴影,想与安 德烈和好,然而,安德烈仍保持沈 默着。 另一方面,宛若安德烈家人的哑女,为了食物、华裳离弃对他 百般呵护的安,选择与塔塔 尔人离开。

● 钟 1423年

安德烈继续着沈默流浪的生活。大雨中,一个男孩躺在泥泞, 抓着泥土、喜极而泣的神情吸引了 他,他开始观察这个男孩。 这个男孩名叫波利史卡,他的父亲是钟匠,家人全死于瘟疫, 邻居不 是因战争就是因瘟疫死亡,村庄仅剩他一人。当士兵来 村庄寻觅钟匠时,他紧抓着往外发展的机 会,谎称他父亲告诉 过他造钟的秘诀,担任造钟的负责人,也承担起失败遭砍头的 风险。

因此,这次造钟是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成功了,他将 得到稳定的工作,失败了,他便得死。因 此,他将所有的生命、 热情投注在这件事上,他的执着与热情,也感染了原本轻视他 的工人,而 赢得他们的配合。吸引安德烈的那幕,正是波苦觅 不到适合造钟的黏土,即将走投无路下意外发 现黏土的惊喜。 在男孩造钟的过程中,安德烈一直伴随着他。在这过程中,基 里路曾劝安德烈重 拾画笔,为了激他说话,甚至坦陈当年他的 嫉妒、他出卖卖艺人的事,然而安德烈就是固执的不 开口。直 到钟响的那一刻,男孩的成功,赋予他重拾画笔的动力,安德 烈抱着哭倒在地上的男孩 说:「别哭了,为何还哭,跟我一道 走? 我也还要再画画,而你继续造钟,我们一块走…」。

安德烈因着人的罪恶、信仰对人性的无力,失去画圣画的动力。 然而在这男孩身上,他看到的是 一个年纪轻轻就历经人间苦 难、人性自私(亲身父亲自私到不愿告诉儿子造钟的秘诀)的 男孩, 然而他并不因此对人、对神失去信心,他积极的抓住造 钟的机会,灌注他的生命热情,而上帝在 那个男孩身上所彰显 神迹与慈爱,也让安德烈看到上帝对苦难中人祈求的回应。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