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信望愛

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社會服務事工的發展
第一章 基督宗教與社會服務
第三節:研究架構與資料收集
作者/徐敏雄

第三節:研究架構與資料收集
一、研究架構

  本文一共分為七個部份,第一章的部份主要是從西方基督宗教社會服務和福利國家危機的經驗 ,引出長老教會的宗教福利對當代台灣福利發展的意義。接著,筆者將有關長老教會的文獻進行系 統的整理,包括研究內容和研究趨向的歸納,以了解截至目前為止對長老教會社會服務的理念、組 織和內容有多少認識,並依此擬定未來繼續研究的方向。到了第二章時研究的重心進入西方社會福 利和基督宗教社會服務的發展史中,藉由這段漫長歷史的梳理,除了能夠將基督宗教和社會服務之 間歷史親和關係清楚呈現外,也可以增加我們對台灣長老教會信仰精神淵源的了解。

  第三到第五章的部份是長老教會的社會服務發展史,社會服務史的歷史社會學考察有助於認識 長老教會從一八六五年到一九九八年間事工內容的演變及其時代性意義,本土神學發展、教會組織 型態和社會變遷三個層面的交錯分析更使我們了解這些服務背後複雜的影響因素以及它們的發展趨 勢。有了這樣的認識,到了第六章時我們便可以將前三章所獲得的結果與福利多元主義的理念與目 標進行比較分析,以探究長老教會的社會服務在未來台灣福利多元化的環境中可能的發展和限制。

  最後,在第七章裡,筆者將本文的分析結果作個整理,並對未來長老教會的社會服務型態以及 相關研究的方向提出建議。簡單來看,本文的研究架構可如《圖1-3》所示:


《圖1-3》本文研究架構

 
二、資料收集

  就資料的取得方式而言,本研究主要採用的方式包括以下幾種:

  1. 次級文獻資料分析
    包括1.教會資料(教會歷史、統計資料、會議記錄、出版品、期刊、教會公報、神學院教授與牧師所著之專書、各類組織文件等)、2.民間資料(各類學術期刊、論文與專書等)。
  2. 半結構性非正式訪談
    在沒有使用固定的訪談表格或問卷,亦無特定訪談程序的情況下,針對特定的問題,對重要人物(以長老教會神學院相關科系的教授、總會教社委員會或相關機構現任或已退休的負責人及地方教會的牧師為主)進行訪談。
  3. 非結構之非參與觀察
    研究者置身於長老教會的地方教會或相關服務中心,但卻不實際參與該教會或機構的活動,藉以觀察教會和機構的組織型態和運作模式。

回溯上一篇 請續閱下篇


回論文索引頁

 
徐敏雄是誰?      徐敏雄文選

 
 
信望愛論壇     陳韻琳/蘇友瑞專欄     網路話題
陳小小專欄:親子之間     陳小小專欄:生活筆記     陳小小專欄:婆媳關係
華子有話說     網路作家     漫畫與人生     信望愛閱讀
 

回首頁

版權所有,請尊重著作權。
Copyright©2000 信望愛資訊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