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与社会的对话》

| | 成为粉丝 | | 转寄

重视分数有什么错?

文章索引 | « 上一篇 | 下一篇 »

  从小到大,每个人无可避免地都得经历各种大大小小的考试,也因此「分数」就成 了人们既爱又恨的东西,因为它可以是个人享有某些资源或具备某些资格的主要依据, 也可能是拆毁个人自尊与信心的凶手。为了增加分数的数量,或者更精确地说是为了顺 利取得某些资源的使用资格,人们开始费尽心力地想尽办法提高自己的分数;但在此同 时,也有些教育改革的人士主张不要给学生过大的压力,以免造成学生在从事各项学习 活动时,产生排斥的反效果。究竟我们是否应该在意分数?如果不用在意的话,为何我 们所处的环境里又充斥着各式各样的考试制度来决定我们的未来?要回答这个问题,或 许可以先弄清楚:「分数的意义」何在?

  首先,人们之所以会采用某项标准决定谁才可以使用某些资源,必然是某些资源的 数量不足让所有需要的人使用。试想,如果想喝水的人都有足够的水饮用,也就不必订 立用水规范了。同样地,社会中各项考试的产生,主要就是想要使用某项资源或占据某 个职位的人数高过资源或职位的数量,所以才得设计一套公平合理的制度来判定「谁具 有优先资格」。这时候,各项制度的公平合理性就成为我们必须审慎思考检讨的对象。

  就考试制度而言,人们以「考试成绩」来判定某人是否具备进入大学的标准,主要 是认为「考试成绩」可以代表一个人的知能,但是在设立这个标准之前,我们已经预设 了能够使用大学资源的人理应具有基本知能。于是,在这时候我们得思考两个问题:为 何想要使用大学资源的人必须具备基本知能?考试的题目是否能够反映出「基本知能」 ?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有很多讨论的空间,但它并不是本文讨论的焦点,本文的焦点将放 在第二个问题。

  由于「基本知能」的范围很广,很难有绝对客观的测量标准,所以人们才想到用学 科考试的方式,也就是用分数的「量」来代表基本知能的「质」。理想上,如果学科考 试题目确实能反映一个人基本知能的品质,考试的举办也就无可厚非;但问题是,如果 考试科目无法翔实地反映知能的品质,「考试题目」的重要性就很可能会鸠占鹊巢地取 代它原先所要代表的「知能」。也就是说,参与考试的人最后可能忘却了考试只是一个 手段,它的目的是要刺激人们积极地培养知能,并如实地反映出一个人所具备的知能品 质。于是,如何提高分数成了人们的目的,基本知能的培养反倒被人们忽略了。

  同样地,如果学生接受的成绩考核方式可以完全反映出相关的知能,努力争取分数 也就等同于积极培养自己的基本知能,这种积极学习的态度不但不该予以责难,反倒应 该给予鼓励。但是,如果成绩考核的内容并无法完全反映出基本知能的品质,而学生却 一味只想提高分数,而忘却或忽视来受训最重要的目标,那么这很可能会是一种本末倒 置的行为。

  所以,在回答「重视分数有什么错」之前,也许有一个更根本的问题必须先行思考 :分数是不是真的能完全作为我们评量学习目标与成果的一个客观指标?如果是的话, 那么说「完全不在意分数」的人,也许是对学习活动比较消极被动,而那些很在意分数 的人,反而是很积极向上的人;反之,如果分数所反映的只是诸多成果或目标中的一部 分,那么盲目追求分数的人是否真能得到预期的成果也值得商榷。说了这么多,到底应 该把分数看多重,自己又决定要花费多少心力提高分数,那把尺全在个人对成绩所能代 表意义之诠释,以及对自己想要学到或得到什么东西的期待了。

◎ about 徐敏雄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