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與社會的對話》

| | 成為粉絲 | | 轉寄

重視分數有什麼錯?

文章索引 |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從小到大,每個人無可避免地都得經歷各種大大小小的考試,也因此「分數」就成 了人們既愛又恨的東西,因為它可以是個人享有某些資源或具備某些資格的主要依據, 也可能是拆毀個人自尊與信心的兇手。為了增加分數的數量,或者更精確地說是為了順 利取得某些資源的使用資格,人們開始費盡心力地想盡辦法提高自己的分數;但在此同 時,也有些教育改革的人士主張不要給學生過大的壓力,以免造成學生在從事各項學習 活動時,產生排斥的反效果。究竟我們是否應該在意分數?如果不用在意的話,為何我 們所處的環境裡又充斥著各式各樣的考試制度來決定我們的未來?要回答這個問題,或 許可以先弄清楚:「分數的意義」何在?

  首先,人們之所以會採用某項標準決定誰才可以使用某些資源,必然是某些資源的 數量不足讓所有需要的人使用。試想,如果想喝水的人都有足夠的水飲用,也就不必訂 立用水規範了。同樣地,社會中各項考試的產生,主要就是想要使用某項資源或佔據某 個職位的人數高過資源或職位的數量,所以才得設計一套公平合理的制度來判定「誰具 有優先資格」。這時候,各項制度的公平合理性就成為我們必須審慎思考檢討的對象。

  就考試制度而言,人們以「考試成績」來判定某人是否具備進入大學的標準,主要 是認為「考試成績」可以代表一個人的知能,但是在設立這個標準之前,我們已經預設 了能夠使用大學資源的人理應具有基本知能。於是,在這時候我們得思考兩個問題:為 何想要使用大學資源的人必須具備基本知能?考試的題目是否能夠反映出「基本知能」 ?第一個問題的答案有很多討論的空間,但它並不是本文討論的焦點,本文的焦點將放 在第二個問題。

  由於「基本知能」的範圍很廣,很難有絕對客觀的測量標準,所以人們才想到用學 科考試的方式,也就是用分數的「量」來代表基本知能的「質」。理想上,如果學科考 試題目確實能反映一個人基本知能的品質,考試的舉辦也就無可厚非;但問題是,如果 考試科目無法翔實地反映知能的品質,「考試題目」的重要性就很可能會鳩佔鵲巢地取 代它原先所要代表的「知能」。也就是說,參與考試的人最後可能忘卻了考試只是一個 手段,它的目的是要刺激人們積極地培養知能,並如實地反映出一個人所具備的知能品 質。於是,如何提高分數成了人們的目的,基本知能的培養反倒被人們忽略了。

  同樣地,如果學生接受的成績考核方式可以完全反映出相關的知能,努力爭取分數 也就等同於積極培養自己的基本知能,這種積極學習的態度不但不該予以責難,反倒應 該給予鼓勵。但是,如果成績考核的內容並無法完全反映出基本知能的品質,而學生卻 一味只想提高分數,而忘卻或忽視來受訓最重要的目標,那麼這很可能會是一種本末倒 置的行為。

  所以,在回答「重視分數有什麼錯」之前,也許有一個更根本的問題必須先行思考 :分數是不是真的能完全作為我們評量學習目標與成果的一個客觀指標?如果是的話, 那麼說「完全不在意分數」的人,也許是對學習活動比較消極被動,而那些很在意分數 的人,反而是很積極向上的人;反之,如果分數所反映的只是諸多成果或目標中的一部 分,那麼盲目追求分數的人是否真能得到預期的成果也值得商榷。說了這麼多,到底應 該把分數看多重,自己又決定要花費多少心力提高分數,那把尺全在個人對成績所能代 表意義之詮釋,以及對自己想要學到或得到什麼東西的期待了。

◎ about 徐敏雄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