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与社会的对话》

| | 成为粉丝 | | 转寄

动漫《SPY×FAMILY间谍家家酒》为何吸引人?

文章索引 | « 上一篇 | 下一篇 »


《SPY×FAMILY间谍家家酒》漫画宣传海报。(图片来源/东立电子书城


前一阵子我在几位学生共同推荐下,看完了经典动漫《SPY×FAMILY间谍家家酒》,觉得它是很好看的家庭喜剧。

这部作品主要讲述一名伪装成精神科医师,实际身份是间谍的男性洛伊德・佛杰,为了达成组织交办的重要任务,必须混入名为「伊甸学园」的贵族小学。于是,洛伊德到孤儿院领养了一个看似平凡,实际上却拥有读心超能力的女儿安妮亚,并与另一位需要男伴掩护才能顺利执行杀手任务的妻子约儿,组成了一个任务型的家庭,并展开一段又一段的精彩故事。

先说说这位能看穿对方心理在想什么的小女孩安妮亚。为了不要再回到孤儿院,而能享有爸妈照顾的家庭温暖,即便她早就知道「爸爸」是个大骗子间谍,并惊讶「妈妈」是个下手狠辣的杀人高手,还是经常装聋作哑地扮演好「女孩」该有的角色,甚至适时地帮助「爸爸」和「妈妈」相互隐瞒彼此真实身份。

至于间谍「爸爸」洛伊德为了顺利达成任务,得让「妈妈」和「女儿」通过「伊甸学园」这所贵族小学的面试,于是便努力带着她们熟悉上流社会家庭的生活模式,包括逛美术馆、听歌剧、以高雅的姿态吃西餐等等。

而杀手「妈妈」每次路见不平的时候,总是会忍不住露出她最真实的杀手本性;但为了不要让间谍「爸爸」和超能力「女儿」不知所措,所以也会绞尽脑汁,替他们想些一般家庭可以接受的原因(例如在练瑜珈时学习许多高深的点穴技巧)。

当然,「伊甸学园」作为拥有贵族高傲传统的小学,为了招到同样具有上流潜质的学生,不仅要求学童的爸妈要同时参与面试,还设计了一堆突发状况来测试每个家庭的反应,试图从这些紧急状况中逼出每个家庭是否真的具有「上流家庭」的本质。

看完前面几集,直觉想到以戏剧理论和符号互动论着称的社会理论家Erving Goffman。Goffman曾用戏剧表演的概念比喻我们的日常生活,每一段人际互动很像一出出依循剧本演出的戏剧,而我们每个人都是剧中的「演员」,并且会将与自己互动的他人视为「观众」。

在演出的过程中,每个演员都会想努力掩饰错误,每个观众即使发现问题,也会极力合理化这样的错误,好让台上和台下的人们不会因为突如其来的意外而不知所措。也因为这样,每一个人从自己的角度来看虽是演员,但对他人来说便是观众;我们无时无刻都在扮演这两种角色,而每一出戏的现场都是「一个团队」。

这个道理就像「间谍之家」里的爸爸、妈妈、女儿,以及「伊甸学园」中所有的师生,大家为了达成自己心中真正的角色目的,所以会竭尽所能揣摩周遭与自己互动他人心中期待的理想角色扮演模式,并且不随意揭穿对方内心真实想法。在每次互动中,也竭尽所能地展现出「被他人称许」的语言或肢体形象,甚至不断调整自己的与他们对戏的策略。

如此一来,每个人周遭的「其他演员」或「观众」才有办法顺利与自己搭配,降低彼此不必要的干扰,让「间谍之家」和「伊甸学园」里一出出戏都能顺利搬演下去。

相信《SPY×FAMILY间谍家家酒》如此受欢迎的原因之一,也是剧中的爸爸、妈妈和女儿虽然有各自己「成家」的理由,却能发挥高层次同理心去揣摩彼此期待与感受,并适时地调整自己对戏的方法。

特别是有特异读心术能力的女儿安妮亚,明知道自己可能随时遭到爸爸遗弃或妈妈武力对待,却想尽方法创造更多适合彼此的「新剧本」,试图引导爸妈朝着自己期待的家庭互动剧本生活着。

回到我们每一个观众与自己家人之间的关系,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偏好与人生目标,与其他家人维持「幸福家庭」的理由或许各不相同,但如果能够多替对方着想,用鼓励、包容与善意引导的方式创造更多适合彼此共同生活的「新剧本」,不晓得是否也可能过得像《SPY×FAMILY间谍家家酒》的成员那样,享有更多家庭生活的喜悦。

◎ about 徐敏雄

【延伸阅读】:
别成为「北风型父母」
与孩童过招数回合
不要错待你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