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与社会的对话》

| | 成为粉丝 | | 转寄

自由体现在把可能性落实出来

文章索引 |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图片提供/123RF


以前有一个研究生来找我洽谈指导论文的事,他告诉我:「老师,我想做成人的需求调查,看他们喜欢上哪些类的课程,你觉得我这个题目值得做吗?」

我问他:「相信你有上博硕士论文系统搜寻过,这类论文已经很多了,对吗?」

研究生:「嗯!确实有不少了,但是我实在想不出有什么其他主题可以写,爸妈又希望我赶快毕业,所以我现在非常担心。」

我接着问他:「那你有考虑过探讨『为什么研究生想不出论文题目的原因』吗?这个题目很贴近你的状况,我觉得很有意义,也很有贡献ㄟ?」

研究生听了我的话,沉思了一小段时间,说:「我想了一下,这个题目真的是我现在最迫切的恐惧,也觉得应该很有趣。但是我对这个主题比较陌生,是不是得花更多时间才能毕业呢?」

我:「嗯!没错,如果你对焦虑或恐惧的议题比较陌生,确实得花比原来那个题目更多时间才能毕业;但也因为这样,你可以学习更多贴近你或更多研究生真实困扰的知识,这样的论文才有价值,不是吗?」

这时研究生又思考了一下……说:「老师,我现在觉得很两难,有点想做你说的题目,但是又担心没办法跟家人交代为何需要更多时间才能毕业。」

我:「那你要不要考虑用原来的题目,去找其他老师聊聊,说不定其他老师很乐意协助你完成,你就不要担心跟家人交代毕业时间的事情?」

研究生:「也是可以啦……可是我又担心如果我放弃老师说的这个有趣的题目,毕业之后会后悔,觉得自己没有勇气尝试那个真的感兴趣或有意义的事。」

……(以下对话略)

这段与学生的互动记忆一直在我心中,因为我们从小到大都被教育着:自由就是我们拥有很多选择。所以,当我们心中渴望拥有「自由」的时候,就会想尽办法要长期抓住这些可供自己挑选的可能性。

因为我们担心一旦要执行这个自由,也就是试图将某个选项的可能性落实到真实生活时,其他可能的选择就会自动离去。而且,越是那个没有被我们选择到的选项,我们就会更去追踪或在意它们离去后的样貌,甚至以此来严苛地检验我们手中的选择是否是最佳的。

试想,我们生涯中不是经常在挑选最好的工作、科系、伴侣、房子……等等的选项,而最后「没有的那个,永远是最好的」,不是吗?

这个道理就像齐克果说的:实现「自由」的唯一可能性,不在于在思想层面保有各种可能的选项,而是走出「空想的可能性」,并且进入「单一选项」的务实状态。所以对齐克果而言,自由从来不是一种「有很多可能性」的问题,而是「确立真实状态」的概念。

换言之,令我们陷入严重选择困难或极度焦虑的关键,不是客观上究竟「A题目」或「B题目」哪一个比较好?或爸妈希望我做哪一个选择?而是「我一旦做了决定,就得丧失其他选项」这个事实!

所以,有些选择困难的人迟迟无法下判断,是因为他们觉得「只要我不做最后决定,就可以一直握有各种可能选项」。但是齐克果告诉这些人:无论你做了最后的决定,或试图保有所有可能性,当下拥有的各种可能性都会悄悄离开你,它们不会安分地等待着你!

所以渴望享有自由的人,就得接受自由是体现在「将可能性落实出来」,在此同时也必然丧失其他选项的事实。




参考资料:

Tietz, C.(2011)。〈祈克果神学中的焦虑、自由与罪的关系〉(曾念粤译),载于李丽娟主编,《成为基督徒:祁克果神学》(页143-163)。中原大学宗教所与台湾基督教文艺出版社联合出版。

◎ about 徐敏雄

【延伸阅读】:
在世上作客旅
《新约引用旧约》前后一致指向耶稣基督
ChatGPT与基督信仰常见问题-1人类可能与AI产生情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