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頭鷹老師》

| | 成為粉絲 | | 轉寄

用最感性的方式來講理(九)

文章索引 |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我們與人溝通,若要用最感性的方式來講理,還要擅於說故事,擅於描述、突出情境因素。

我們與人溝通,若要用最感性的方式來講理,還要擅於說故事,擅於描述、突出情境因素。

最近有人和我談到所謂後現代文學,並向我邀稿。我的文學底子很差,絕不敢造次,所以稿約我是推掉了;不過,我還是思考了一陣子所謂的『後現代』。

後現代文學我肯定是不懂得的;可是因為長期擔任企業培訓講師的緣故,特別是我所講授的課程包括行銷與顧客服務,所以我從另一個角度觀察發現,其實『行銷』本身不就是一種溝通文學嗎?而後現代的行銷卻也的確與傳統的行銷有些不同──這也許也可以算是一種廣義的後現代文學吧。

後現代行銷是什麼呢?竊以為行銷大師高汀(Seth Godin)在2003年所出版的一本書:紫牛(purple cow),應該最可以為代表。高汀在此書中強調,行銷、建立品牌其實不是無中生有,而是在講說一個個的故事,故事越真實,且能把故事說的越好,行銷就越能夠成功。

如果我們以進入21世紀之後,為後現代行銷的起點,那麼,有很多耳熟能詳的例子大家一定印象還很深刻。最典型的莫過於當年國際電子商務巨擘電子灣公司(E-Bay)初到台灣,拍了一支(其實是一系列)所謂的『唐先生打破花瓶』的電視廣告,轟動一時,連e-bay都已退出台灣市場多年,大家幾乎都還記得這支廣告。

如果行銷是一種高檔次的溝通(因為要面對整個社會),都必須如此擅於說故事,那麼,個別的、一對一的、人與人之間的溝通,當然也要會說故事,而且越會說故事,溝通就越容易成功。

但是,故事要說的好,尤其若想要讓聽者動容(這樣溝通當然已經成功一大半了),並不容易,以下兩點應是其關鍵,特分析給大家參考:

一、要突出情境因素(過程),不是結局(結果)。

會說故事的人,一定懂得如何去鋪陳整個故事的情境因素。

這情境因素的鋪陳不可以太白、太直接,否則一來太強烈,聽者會反彈(會產生防衛心理,因為你的意圖太明顯);二來故事中間就難以有所轉折,就不容易吸引人。

比如說,日本有名的推理動漫──柯南;幾乎一開始都是柯南和毛利小五郎及其女兒出去渡假,是一個很平凡的背景(也就是說,一開始其情境因素的鋪陳是很平淡的),但是,回程中,轉折往往開始出現,可能車子拋錨了,可能毛利臨時接到一通電話等等,他們只好轉而借宿在一個陌生的地方,與一群陌生的人在一起;然後,最大的轉折就出現了──因為通常這時候都會發生一個命案,於是名偵探柯南就開始辦案了。

但是,如果千篇一律的過程多半如此,『柯南』這個動漫怎能吸引人呢?重點就在於其對情境因素的鋪陳的技巧極高,在前半段平凡無奇的過程中,都預埋了後半段破案的線索,而且多半都出人意表,所以就讓人百看不厭。

所以會溝通的人,不但要會講故事,尤其要懂得如何鋪陳情境因素。

二、情境因素的鋪陳,是要不鑿痕跡的讓對方覺悟。

但是,說故事並非溝通的本意,而是溝通的方法。
所以會溝通的人,所謂的說故事,以及故事中所有情境因素的鋪陳,都要聚焦在:讓對方在此情境中自我覺悟。(所以溝通才能成功)

中國歷史上有個很典型的例子就是周處除三害,周處聽說地方有三大害,於是立志為地方除害,上山殺老虎、下水誅蛟龍,卻不知第三害就是他自己──所以第三害最難除,除非他自我覺悟。
以色列的歷史上也同樣有個典型的例子,那是大衛王看上別人的妻子,於是設計謀害死她的丈夫,把她奪過來;此事記載在舊約聖經撒母耳記下篇第11章,接著第12章,神差遣先知拿單去讓大衛知罪,拿單就是說了個富戶人家還搶隔鄰的羊的故事,讓大衛知罪;這段聖經描述很細膩,當拿單講完那富戶人家自己家裡一大群羊還去搶隔壁人家的羊時,大衛很生氣的說:這人該死;沒想到拿單接著說:『你就是那人』。

這種透過情境因素的描述,讓人自我覺醒的溝通方式,起初不會讓對方產生防衛心理,因為起初他絕對不會想到你要說的是他;而最後你又可以不鑿痕跡的讓他自我覺悟,替他留足面子;所以不但是可以讓溝通成功,而且完全不會破壞關係呢。(2010.1.19)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