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姊妹》

| | 成為粉絲 | | 轉寄

《浪淘沙》台灣第一位女醫生的故事

文章索引 | « 上一篇 | 下一篇 »

今年是馬關條約締約一百一十週年。百年多前,大清帝國將台灣割讓給日本,此後大半世紀日據時代,台灣人民承受異族的殖民統治。作家東方白用一生中最精壯的十年歲月,一筆一畫地用這段歷史為背景,寫下一部一百五十萬字的大河小說《浪淘沙》。

這部大河小說以台灣歷史為證,以台灣鄉土為懷,涵蓋台灣、日本、中國大陸、南洋及美加等地,描繪台灣自一八九五年馬關條約締約割日迄至當代,三個台灣家族三代人的人事滄桑與悲觀離合的故事,真實地呈現這段外在勢力(浪)不斷「淘」洗台灣人民(沙)的奮鬥歷史。民視不惜重資將這部大河小說《浪淘沙》改編成大河電視劇,將一百五十萬的文字化為實際影像於近日搬上螢光幕。為了小說與戲劇的表現法的天生差異,民視電視劇《浪淘沙》以其中一個家族為主軸,將聚光燈集中於台灣第一位女醫生丘雅信不平凡的一生上。

小說人物丘雅信並非作者憑空杜撰,卻是真有其人。她可是第一位在北美當住院醫師的台灣人,是北美第一位正式開業看病人的台灣人,是台灣第一位有麻醉專業訓練的醫師,更是台灣的第一位女醫師蔡阿信。蔡阿信在台灣醫療史上有其重要性。例如,她曾私人興辦助產士訓練學校,訓練出五百多助產士。她的事蹟與這些「第一」的榮譽,實際上是跟其基督教成長背景有著深深的關連。在我們閱讀這部大河小說、或觀看電視劇,不難看到當時基督信仰在台的發展,與對人民的影響。

好比,故事的開始提及丘雅信其外祖父許尚仁一家,是馬偕牧師來台宣教最先受洗成為基督徒的一批台灣人。她母親也曾在馬偕牧師在淡水創辦的聖經學校就讀。父親一家因馬偕援救因此成為基督徒,丘雅信亦進了台灣第一所女子學校「淡水女學堂」就讀……

電視劇為了寓教於樂,得多著墨於女主角的愛情。但小說中許多單元段落,則讓那段時期基督信仰與宣教士委身,所不斷帶給台灣更新與進步的歷史重現。甚至在小說《浪淘沙》第十章有著非常精彩的哈利路亞大合唱段落。當時的宣教士不僅傳基督的福音,他們也重視文化使命,以非常獨特且有創意的方式來委身。以馬偕為例,他在台灣傳教重視培養本地人成為宣教人才,但整個傳教過程也是在教育學生成為當代有用的人。他在淡水興建的「牛津學堂」,學校教授科目包括聖經與神學之外還有地理、地質、動物、植物、礦物、醫學、歷史等等,除了教室上課還有野外考察、醫館實習,教學多元活潑。另外,當時台灣社會重男輕女,女性幾乎都是文盲,馬偕便設立「淡水女學堂」,開啟女子教育之先。



這些信仰前輩們把永恆的基督信仰帶來台灣,也把新科技新思潮帶來台灣。他們徹底奉獻自己投入於上帝所給他們的使命,到任何需要的地方,去服務最需要的人。他們內心因上帝的呼召而喜悅澎湃,他們帶給周遭的人喜悅、滿足與幸福,他們成為眾人的祝福。回過頭來反省我們這一代基督徒,我們有這股熱情,眼中定睛於上帝,以回應上帝呼召、擁抱上帝呼召為樂嗎?我們的生命是否因著上帝活潑洋溢,就像蔡阿信(或丘雅信)一樣,樂於服事這一代的人?

很可惜地發現,我們這一代大多數的基督徒相較於前輩,可能多是草莓。我們會因著人生路上的各樣不順心而愿怪上帝,我們禱告的時候多為自己的幸福祈求,少為自己成為他人的祝福祈求。我們就像哈該書記載當時以色列人重視自己住得好、土地大,遠超過重視上帝的聖殿建造。上帝出來責備「你們盼望多得,所得的卻少;你們收到家中,我就吹去。這是為甚麼呢?因為我的殿荒涼,你們各人卻顧自己的房屋。這是萬軍之耶和華說的。」(哈該書一章9節)然而基督信仰的弔詭正在於此,越是定睛在自己身上,就發現人生困難險阻越多;越是為自己能成為他人的幸福祈求,反倒自己幸福也滿溢。在我們閱讀《浪淘沙》大河小說或收看電視劇時,建議不妨打鐵趁熱去閱讀那段時期的基督教在台發展史,回想各位信仰前輩的事蹟,相信會對個人的靈命有更多的啟發與進步。

about 陳小小

about 華子

about 飛飛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