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香莹 2008.11.09
上国文课時,教学生用譬喻法写作,我要学生随便找一样东西,用譬喻法来描写。我先举例说明,例如:「一张纸」。
「桌上的纸,好像海潮的波浪,起起伏伏,就像我的心情。」「将纸卷成圆筒状,犹如一架望遠镜,我用它来望见我的未来。」
为了让学生了解譬喻法的句子不是只有写「**好像**」,后面必须继续延伸,才能点出譬喻法的巧妙之处,我再举例:「贝壳是海的耳朵,倾听海的心事。」如果只写「贝壳是海的耳朵」,句子没有神韵,加上「倾听海的心事」,这句譬喻法就有了画面,有了感情。贝壳从海里来,身上一定带著许多「海的密码」;贝壳将海的心事带上岸,为的是要告诉世人关於海的消息。
在我的印象里,贝壳是和希腊神话里最美的女神「维纳斯」结合在一起的。维纳斯诞生於海底的泡沫,从一個「大贝壳」里翩然走出,旁边还有片片花瓣自空中撒下,一旁的花神吐出春天的气息,象徵美好生命的诞生。但文章书写再多,却未曾真正详细地了解贝壳,那天有幸得以与同事们来趟旗津贝壳馆之旅。
搭捷运前往時,我捧读郑愁予诗集,
「我从海上来,你有海上的珍奇太多了......
迎人的编贝,嗔人的晚云,
和使我不敢轻易近航的珊瑚的礁区。」
~郑愁予〈如雾起時〉
贝壳,是海里的珍奇,只可惜,我们认识得太少,我们的眼睛太粗心,错過许多细致的美麗。旗津贝壳馆是东南亚最大贝壳馆,里头有2000多种贝壳。一进馆中,迎面而来的是巨无霸砗磲贝,重75公斤,是個活了30多年的大贝壳,内部白而光滑,摸起来是温和的凉,不似金属般的冰凉。我们贪婪地想将馆内所有尽收眼底,想一一探究他们的身世之谜。为我们解说的陈老师在解说過程,不断提及「上帝的创造真是奇妙」,帮我们说出心中无限的赞叹!
陈老师先让我们了解「贝」和「螺」的差异。她说:「贝是两扇相合,螺是一体成形。」首先介绍的是「芋螺」--「芋螺的毒是神经毒,咬到会肿。而杀手芋螺的毒性是芋螺中的毒王,足以毒死人」。没想到披著美麗外衣的芋螺竟是海洋杀手。
一旁的法螺似乎正吹擂著自己的重要,驱使我们向前。「法螺是保育类,会吃海星,间接保护珊瑚。人们常说『大吹法螺』,其实法螺无法吹出声音,但是将螺口置於耳边,藉空气回旋的回音,可以听到海涛声喔!」陈老师的解说令人神往。
接下来,我们看到两個「活化石」,感觉像是坐上了時光机,看到遠古生物。他们是不想演化的古老生物,像是群芳落尽才悄悄開放的菊花,独自躲在深海里,拖著重重的壳,满足於自己的古老与不同。「翁戎螺又称龙宫贝,在寒武纪時曾出现在地球上,因此翁戎螺被视为「活化石。因为翁戎螺必须在深海才能生存,所以非常希罕,价值不菲。台湾曾因找到龙宫翁戎螺扬名海外,但后来被日本以40万元买走,存放羽田水族馆内。」我们闻之,为之语塞。
鹦鹉螺因外观像鹦鹉的嘴而得名。我们看到墙上鹦鹉螺的剖面图,有著一间间由大而小的房屋,称为「气室」,改变气室内气体与液体的含量,就可以改变浮力。据说潜水艇的发明人就是由鹦鹉螺的这個构造引发灵感,所以美国第一艘原子能潜水艇就命名为「鹦鹉螺号」。
馆内还有形状像「水」字的水字螺,又称「子安贝」的「宝螺」,据说是从前產妇生孩子時握在手中减轻疼痛、安定心神用的。
宝螺是贝壳馆的天王,五大天王全在旗津贝壳馆—王子宝螺、天王宝螺、富东尼宝螺、黄金宝螺、红牡丹宝螺。其中,富东尼宝螺全世界仅此一颗,绝无雷同。其上的花纹颇为奇特,那是在海中被大魚吞进肚里,在魚腹中和大魚一同吃住,壳被大魚胃酸腐蚀而形成的独一无二的图案,待大魚被捞捕上岸,这颗宝螺才又重见天日。哇!这来自魚腹的贝壳,曾有著和约拿相同的命运。魚腹历险,使得生命价值变得如此不同。在这无常的世界,许多事情果真应了老子说的「祸福相倚」。
还有古代用作钱币的「黄宝螺」,一個個小巧玲珑,躺在晶亮的玻璃陈列柜内,正享受「功成身退」的悠闲。
馆内还有许多奇形怪状的贝壳。像是「蚯蚓螺」、「黑蛇螺」,它们像是长条的蚯蚓旋扭成螺。象牙螺细长而尖,秀逸灵巧。而「绮狮螺」赢得最多的赞美,在象牙白的壳体上,有著袖珍雅致的皱褶,她有宫廷的贵气,像是公主穿的泡泡袖。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一种无石灰海綿,名为「偕老同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生同衾,死同穴」,这是至死不渝的浪漫。这种海綿活著時是软的,有一公一母的小虾从海綿的孔隙游进去,在里头生活,虾子长大后出不来,便在里头建立家庭,相守以终。所以,这种海綿里头总有一公一母两只虾,而我们看到的这個有一公二母三只虾呢!
馆内还有很多很多螺贝类,在此无法一一细说。除了贝壳,还有一面墙上满掛著鲨魚牙齿,我望著那面墙好久好久。曾是海中霸王,如今张大嘴巴供人参观,鲨魚的悲哀莫過於此吧!最引人注目的是鲨魚劍,原本以为那是鲨魚的嘴巴,今天方知那是锯鲨鼻。更令人惊讶的是鲨魚的牙齿竟有3-6排之多,它们用最外排的牙齿撕咬猎物,外排牙齿钝了、断了,后排的就会补上,这让鲨魚永保锐利尖牙,不致饿死。
上帝全备的智慧,连这样的小细节都想到了,耶稣说:「你们看那天上的飞鸟不种也不收,也不积蓄在仓里,你们的天父尚且养活他们,你们不比飞鸟贵重得多吗?」
是啊!我们也比鲨魚贵重得多,实在不必忧虑。当恐惧患难時,渺小软弱的我们,何不学学螺贝类的生存之道?骨螺有刺保护自己,缀壳螺因为壳软,所以黏缀其他螺贝类来加强御敌。而上帝,就是我们最坚硬的刺,是最千变万化的黏缀。

在回家的捷运上,我拿出装在透明盒子里的贝壳看了又看。贝壳,是海结的果,用它单纯的白和晚霞般柔和的色彩向世界诉说大海的心意。记得作家廖鸿基在其《漂流监狱》 一书曾写著:
「漂流得越久,漂流物的颜色越是清淡。海水像一湖漂白剂,不仅洗滌了附著在她们身上的黏腻油垢、肮脏污秽,也一点一滴解析掉他们在岸上曾经的繁华和光彩,还渐次夺取了他们体内的魂,让所有内在、外在的缤纷花朵,都得退却,转成无欲、空虚的苍白......」
我提取脑海中贝壳馆的记憶,那颜色是洁莹的白或柔和的淡黄淡红淡紫和其他淡淡的彩色,是淡泊而温柔的。贝壳的表层,或光滑或粗糙,都没有多余的杂质。海会褪去過度鲜豔的的颜彩,带走不必要的一切。
席慕容有句诗说:「你使我淡泊得像個玩水的孩子。」在贝壳馆之旅的回程中,我的心向这诗句发出共鸣。
在短短半天的行程中,让我们看尽世上的美事。在如此恩典中,我们可以放心地品味生命本身的滋味,不必紧抓将要過去的物质与名利,因为,世上一切的丰富与色彩,都在上帝的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