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之歌》

| | 成为粉丝 | | 转寄

合神心意的框架:认识孩子的不同-1

文章索引 |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图片提供/123RF


■ 本系列文章授权自生命树辅导研究中心

弟兄姊妹,当你想到教养时,你首先会想到什么呢?你可能会说:「我要做好神的管家,带领我的孩子信主,我要我的孩子能荣耀神、爱神。」「要我们的孩子荣耀神并以他为乐,是我们教养孩子的目标。」

我们希望我们的信仰成为孩子的信仰,希望我们能忠心地尽神给我们的责任,希望孩子能够爱神爱人。既然荣耀神并以他为乐是我们的目标,是我们的大原则,那么下一个问题可能就是:实际上,我们要做什么呢?可能我们的回答就是每天读经、背经、祷告、思想神的话语,跟神建立亲密的关系,让孩子活在以神为中心的世界,凡事都赞美神。但是,我们怎样可以活在以神为中心的世界,又怎样可以跟神有亲密的关系呢?可能你的答案又回到每天读多少圣经、背多少经文和祷告多久了。做这些的确很重要,但如果我邀请你仔细回想你的答案,你就会发现答案大多是在说我们做了什么:我读经没有,我祷告没有,我默想没有……可是你知道吗?这跟圣经里讲的不太一样。

圣经很清楚地告诉我们,我们与主的关系不是建立于我们做了什么,而是他做了什么。正如《腓立比书》2:6-11说:

他本有神的形像,不以自己与神同等为强夺的,反倒虚己,取了奴仆的样式。既有人的样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顺服,以至于死,且死在十字架上。所以,神将他升为至高,又赐给他那超乎万名之上的名,叫一切在天上的,地上的,和地底下的,因耶稣的名,无不屈膝,无不口称耶稣基督为主,使荣耀归于父神。

是神建立了这关系,因为他的舍身,他为我们的罪所做的一切,他不断地邀请我们回转,我们才能跟他有关系。可是为什么当我们讲到我们的人生目的、教养目标时,却跳过了最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神自己。当我们在想怎样教导孩子与神建立关系时,好像都变成我们在做什么,好像我们能跟神建立关系,是我们在做什么。但开始的是他,持续不断地与我们有关系的也是他。当然,我们需要回应他对我们的爱,但这回应不会让我们赚取神对我们的喜悦,而是因为他对我们实在太好,让我们不得不去回应神对我们的爱,让我们想要亲近他,愿意读经、祷告、背经文。《诗篇》19:1说:「诸天说神的荣耀,穹苍传扬他的手段。」神不需要我们的荣耀,他就是那昔在、今在、永在的荣耀之君。这是天父的世界,他奇妙的作为,他爱我们的方式让我们无法不回应他对我们的爱。我们回应他走进我们的世界,我们赞美他是因为他值得我们的称赞。他主动地与我们建立关系,保持关系,我们没办法不回应他。

可能你的下一个问题会是:到底什么叫「为荣耀神而行」呢?因为《哥林多前书》10:31说:「你们或吃或喝,无论做什么,都要为荣耀神而行。」我想这里讲到的有三个方面。

把神放在中心的位置,从神的角度去看世上所有的一切。

我们相信神掌权。他是昔在、今在、永在的主。他的掌权不是远远地看着我们,而是他进入我们的世界当中,与我们同在。这会让我们面对事情的时候有不一样的看法。当我们面对问题时,我们是相信他掌权,还是我们要把所有的事放在自己的掌控当中?这也会影响我们怎样看待孩子。我们看孩子时需要合乎中道。当我们看到孩子会犯罪,有不同个性、喜好、恩赐,也有不擅长的地方,有他的短板,我们是否同时也看到孩子是属于神的?他们是被神重价赎回的?

以神为中心的另一点,是我们可以想一想这个问题:你是希望孩子听你的话,还是希望孩子真的爱神?我怎样知道是前者或后者呢?当然这两者不是一个对立的问题,只是我更加希望我的孩子做什么。我怎样去评估呢?我们可以想想,当你的孩子犯错后,你会不会无论在怎样的情况下,都愿意帮助孩子面对他的错误?或者当你心情不好时,你会对他更严厉;当你心情好或比较忙时,你就会对他松一些?你严或松的不同反应,可以让你思考你更希望孩子听你的话让你高兴,还是你真的希望孩子荣耀神,把神放在中心来教导孩子。

当我们认识神的律法时,也就是认识神。《希伯来书》8章10-11节:

主又说,那些日子以后,我与以色列家所立的约乃是这样。我要将我的律法放在他们里面,写在他们心上,我要作他们的神,他们要作我的子民。他们不用各人教导自己的乡邻,和自己的弟兄,说,你该认识主。因为他们从最小的到至大的,都必认识我。

神要我们认识他的律法,是要我们认识他。律法是彰显神自己属性的地方。这些律法都是神帮助我们认识他,认识他和我们之间的关系。

活出神的荣耀,不只是背圣经和祷告而巳。我们着重的是知识,但神看重关系。从旧约到新约,神给我们很多律例要我们遵守。我们会把这些律例当一本手册,要遵守什么、不做什么。但当我们细读时,就会发现这些律法都是关乎关系。神颁布十诫时,一开始就说「我是耶和华你的神,曾将你从埃及地为奴之家领出来」,他先说我们是属他的,他为我们做了什么。新约中,使徒保罗教导我们要做什么时,也都是先提醒我们的身份是什么。因为他为我们做的一切,因为他赐给我们的身份,因为他主动走向我们,让我们与神有亲密的关系。正因如此,魏司道(J.G.Vos)说,我们是有意识地在人生的每一个领域荣耀上帝,而不是仅像小鸟或草叶那样无意识地、被动地荣耀上帝。

但有多少次我们的教导和荣耀神没有什么关系?我们口号叫得很大声,说要把孩子带到神的面前,但很多时候我们却做相反的事情?当孩子抢玩具时,你的回应是什么?我们大部分人的立即反应就是:不要抢玩具。当然,我们阻止孩子抢玩具,因为这个行为不合宜。但你怎样和孩子说抢玩具是不对的?可能你会说:「你怎可以欺负其他孩子呢?你这样做很不对。」行为的确不对。但你这样说,只看重行为。你看到现在孩子抢玩具这个动作,但你看到之前发生什么事吗?也许他之前无论玩什么都被人抢,现在他回击,你就马上说他。就算没有这些事,你说他不对前,知道他在想什么吗?你知道他心里所想,不是给他找藉口,他做错还是做错,而是让他知道你想了解他。你是要告诉孩子,你在意他。

或者你会说:「有什么好抢的?你看,那里还有另一个玩具,你可以玩那一个。」这样你只是找方法吸引他的兴趣,不想被打扰,但你没有指出他的问题,也不在意他心里所想。

你还可能会说:「抢玩具是不对的。你是哥哥/你是姐姐/你是主人/你是男生……你可以让给他。」那么孩子会觉得奇怪:我既然有这些身份,就连捍卫自己玩具都不可以吗?我不是说这样和孩子说不行,但如果这是你给孩子唯的一解释,那你的意思就是在说孩子有这些身份,还去抢玩具,实在应该觉得羞耻。这和以下几个说法一样,都会让孩子自己觉得丢脸:你看在非州的孩子都没有玩具玩,你多幸运……你为什么这么不知足,你看我多辛苦上班攒钱……你这样做,妈妈会不高兴……没有人会喜欢你的,没有其他孩子要和你玩了……。

你再思考一下这些问题,会看到自己没有充分了解孩子抢玩具的原因及需求,就直接丢出一些解决方式,并期待孩子马上有行为上的改变,不抢东西,不单不抢,还要拱手把自己很想要的东西给人。你是在勾起孩子的羞耻感而让他不做。我们让孩子感到内疚、不好意思、产生罪恶感而做出的回应,和他们心甘乐意做的回应是不一样的。

还有另外两个说法:神不喜悦你抢别人的玩具,所以你不可以抢……你这样做,神会惩罚你……,这两个原因简直就是扣大帽子,压得人喘不过气。当我们的教导只关注负面的行为,而做出负面的行为就会受到惩罚,这生活多恐怖。

有一些在教会中长大的弟兄姊妹分享在辅导或课程中看到十字架的恩典时说:「我从小都被教导说我要做得好,才能得到上帝的喜悦,做得不好,神会不喜欢我,所以我生活得战战兢兢,生怕又做错了什么事,神会不喜欢我,会惩罚我。但是,其实神不是这样子的。看到神怎样爱我们,神的恩典有多大……哇,我以前很怕神,但我真的不认识神。我以为我认识,但我的认识是错的。」所以,孩子或许不抢东西了,但他不是被福音的爱驱动,而是被惧怕驱动,被对人的惧怕驱动,被对你所教导的不是圣经中的神的惧怕驱动。(待续)

about 【家庭之歌】专栏主要写手:蔡佩芬

【延伸阅读】:
完美的不完美家庭9爱从耶稣基督开始
完美的不完美家庭7家是分别为圣之地
完美的不完美家庭8共同抵挡罪恶的诱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