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望爱阅读》

| | 成为粉丝 | | 转寄

当故事不再遥远 ― 读《陈织娘的一生》

文章索引 |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或许是时空交错,印尼的日惹与厦门之间
在动乱的时代有许多生命的故事蕴含其中
书中的人物既熟悉又陌生。
熟悉的是几乎每周三我都会见到织娘的儿子,
陌生的是织娘是在一个我不熟悉的年代。

生命在时间中流动的,这或许就是人生美丽的地方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动人的乐章,有高低起伏,有激昂壮阔,潺潺般地述说属于自己与创造我们的上帝之间的故事。看到织娘的故事,感动不已,因为相信,所以活出生命的美丽;因为相信,所以愿意付出;因为相信,所以用生命影响了许多生命。自己看了也忍不住被深深感动。我们的存在是真真实实的,不是虚无,不是偶然存活。

说历史不遥远, 历史真的让我们看见织娘的故事, 也告诉我们每时每刻我们都在写故事。

翻开《陈织娘的一生》的一生,第一章就看见织娘娓娓到来,那个算命的如何影响了她的后半生,让她嫁给了一位死了太太的鳏夫。也许这就是命运吧,我想 Amy Tan 也会这样认为。中国女性不论在世界的哪一个角落,美国也好,印尼也好都逃脱不出命运的控制。

Amy Tan 的书写原乡在中国,而织娘最后也回到了中国厦门去生活。Amy Tan 对中国的神秘既困惑又向往,而织娘就真实的活在那个动乱的时刻,遭遇了现在女性都不想遇到的事情,如:与另外一个女性共享丈夫;因为算命先生的建言,将骨肉送给别人;无法与丈夫长相厮守,即使他们是那样的相爱。

Amy Tan 笔下的女性到了美国,开始了新的生活,不过女为丝萝,应托乔木,女性终究还是要有个男人依靠,所以也勇敢的开始另外一段婚姻关系,展开全新的生活。织娘在烽火的厦门找到了另外一线生机,就是带着几个嗷嗷待哺的孩子回到印尼,她的出生地。织娘在那里也展开了艰辛的生活。一个女人家有着不多的财产,却不总是事事顺利。纵使别人亏待她,她总是不跟人理论,用着坚毅的精神,独自抚养七位小孩。织娘对孩子的教育用心良苦,身教语言教并重。

到底母女关系都会发生冲突的。我想答案是肯定的。Amy Tan 与母亲有了冲突,于是成为她创作的动力。而织娘那位年纪轻轻就去世的女儿也是,在成长过程中,织娘与女儿间的感情亦有冲突在女儿想要独当一面去教书时,身为母亲的挂虑和担心都一一显现。

让我感动的是织娘在许许多多的艰难中,并没有自艾自怨,乃是更坚定地抚养孩子,并且将更多爱分给需要帮助的人。

到底是怎样的母亲可以在困难重重的环境中,将信仰传承给孩子?到底织娘如何坚守信仰,在漫漫人生中怀念丈夫,抚养儿子?到底织娘如何在严格管教孩子的同时,又不失慈爱?

她是一位平凡的妇女,但是这样平凡的女性为什么却又那么地不平凡呢?她待人温厚,生活敬虔,凡事尊主为大,我想这大概就是秘诀了。

记起听过唐崇荣牧师提起的片段。

唐牧师(崇荣)说:以前小时候很调皮,常常被母亲管教。印象很深刻的是母亲星期六都会穿白色的衣服出去,小小的崇荣很好奇就问母亲为何总是穿白色的衣服,出去做什么? 母亲说为了慎重起见,穿白色衣服表达圣洁,因为她是上帝的儿女,传福音给人,是代表上帝,所以这样比较合宜。

母亲对上帝很尊重,也尊重上帝所使用的每一个仆人。记得(崇荣)小时候听讲道总是眼睛睁的大大的,批判那个牧师讲的怎样又怎样,被母亲听到,母亲说不可以那样,因为不管那位牧师怎样,都要尊重他,因为他是神所选召的仆人。

母亲自己的生活很穷困,可是却默默地帮助比她更需要的人。他们兄弟几个都从高中开始就教书兼差,每个月拿钱回家给母亲。有一天发现怎么有人来找母亲还钱,才发现原来母亲利用这些钱去帮助一些更穷困的人,而且从来不催讨。因为借钱给人,不是要人还的,是因为这些人真的很需要帮助,凡我们所得到的,都是上帝赐与的,这是运用钱的智慧。

母亲去主日崇拜总是把自己打扮得很干净,甚至都在自己的家裏如厕完毕,才去教会,她认为教会是上帝的家,去上帝的家应该圣洁庄重。(唐牧师特别说明他没有要大家不可以在教会上厕所,只是他怀念他母亲如何行。)母亲总会抽出一天为全世界的牧者祷告,也会为她四个当牧师的儿子祷告。

唐牧师说到母亲去世的当时,崇荣跟几个兄弟在巴黎,顿时感到很害怕,很伤心,因为在世界上少了一个一直为他们祷告,爱他们的母亲。这是印象中唐崇荣牧师在查经讲座中提到她母亲的一些片段。听了很受感动。也让我不敢小看女性的角色, 也许没什么力气,也许一生可能为了丈夫跟小孩劳碌,不过母亲的角色真是不容小觑,小小的力量,却被上帝使用成为多人的祝福。

陈织娘的一生 书名:陈织娘的一生
作者:唐韩福德
译者:陈逸群
出版:校园


阅读此书,《陈织娘的一生》(为唐崇平牧师的太太用英文写成,翻译成中文),更是从不同的面向认识这位没受过什么教育,却被上帝使用的传奇女性。 这样的故事不再遥远,我被这样的生命所撼动。

织娘是生长在爪哇的华裔,17 岁时奉父命为人续弦,后随夫回到中国,32岁丧夫时,7 位子女中,最大不满 15 岁,最小仍在襁褓中。自此以裁缝维生,抚养子女成人。如今,七个儿子都有不凡成就,其中有四人献身传道,华人基督教名牧:唐崇平、唐崇荣都是她的儿子。到底她是如何面对生命的坎坷,担下生活的重担,她又是如何把自己最宝贵的信仰传递给她的子女?本书有最好的答案。


图片来源:校园网路书房

全国各地基督教书房一览表

【延伸阅读】:
在难为情的人生珍惜生命的有情
《心灵鸡汤》,收藏女人的故事
水的出版学――从韩剧《大长今》聊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