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望爱阅读》

| | 成为粉丝 | | 转寄

复活全体验

文章索引 |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复活体验馆
以《每日经历神》广为华人基督徒所知的作家布克比(Henry Blackaby),曾经这样形容基督徒对于复活的了解,他说:「对于复活,基督徒有很多的知识,却很少有人真正经历过复活的力量。」

布克比这话一针见血,某方面来说,我们的确拥有许多关于耶稣复活的知识,不管这样的知识是神学上的基督论、救赎论,是福音单张上的耶稣死而复活代表他战胜黑暗权势,又或是为了护教需要所发展出来关乎耶稣是否死而复活的论证,种种这些,让我们对复活这件事,有了一定程度的把握。

然而,有知识是一回事,能否真正体验那让耶稣死里复活的力量,又是另外一回事。就像我们可能对于一架飞机有着丰富的知识,知道这飞机起飞的原理,甚至知道许多驾驶飞机的技巧,看过许许多多从飞机上所拍摄的照片,但是我们从未踏进飞机一步,从未经历过飞机起飞那一瞬间的感受,那么我们其实还不是真正体验过飞翔,不是真正拥有翱翔云端的感受。

但是,究竟是什么导致基督徒有那么多对复活的知识,却很少对复活的力量有所经历呢?一个关键的因素,或许就在于我们对于死亡的定义。讲到死亡,一般想到的都是身体上的死亡――呼吸停止、心脏不再跳动的死亡,也因此,我们认为,所谓的复活就是从这种身体上的死亡恢复过来,心脏重新跳动,肺部再次呼吸。然而,当我们这样定义死亡,复活很容易就变成只是和死后上天堂有关的一件事情,那是一件在遥远未来才会发生的事情,至于我们当下的生活、当前要过的日子,和复活则是一点关系也没有,我们也不太需要这么急着「复活」。换句话说,没错,知道耶稣复活战胜死亡,让我们的心里有了一种确信,明白我们最后的终局不再是上帝永恒的刑罚,生命也因而多了点冒险的勇气,不再那么怕死,然而,除此之外,复活和我们好像就没有太多直接的关系,更不会有要「经历复活」的问题。

所以,想要改变我们对复活的看法,首先就要改变我们对死亡的了解。没错,身体的死亡,确实是死亡的一种,但是仔细阅读圣经,我们会发现,死亡所指不只是身体上的死亡,当一个人犯了罪,与神隔离,那也是一种死亡。事实上,对耶稣来说,他也很少把一个人身体上的死亡,称为「死亡」,而是用「睡了」来形容。好比睚鲁的女儿或拉撒路,耶稣就是用「睡了」来形容他们。

明白所谓的死亡,不单是身体上的死亡,还包括灵魂上的死亡,也就是罪,复活的意涵就大为不同了。复活,并非要到我们都死了才经历得到,上帝那复活的大能,在我们一次又一次治死自己的罪,向自己死向上帝活的磨练中,会不断地注入我们生命,成为我们最实质的帮助。

当然,谈到罪,我们的内心总是一阵沉重。对于现代人来说,「罪」这个词带有强烈的谴责之意,会让人想到万恶不赦的犯人,很直觉的反应是我又没有那么坏,为什么要用「罪」来形容我。不过,如果我们能把罪,用某种不好的肉体习性或习惯这角度来诠释,其实我们很快就会发现,我们身上有很多「罪」。好比我们有掩饰自己过错的习性、有把责任推给别人的习惯、有喜欢指责别的恶习、有看到喜欢的东系就想占为己有的冲动,种种这些,都可以算是「罪」的某个现象,究其原因,其实都在于我们对上帝缺乏信心,而想要靠自己的力量来抓取那些会让我们感觉安全的事物。这就有点像是出埃及的以色列人,习惯了埃及那安全舒适的环境(虽然是要做奴隶),反而抱怨起摩西、甚至是上帝,把他们带进荒凉的旷野受难,某方面来说,我们现代人也是,习惯了社会文化所教导的安全舒适快乐,让金钱名望成为「有福的确据」,我们不愿意为上帝付代价,反而像世人一样汲汲营营,我们其实就是在罪的挟制之下,成为奴隶,最终结局就是死亡。

复活,便是要带领我们走出罪的挟制,不再让死亡成为我们的结局,也因此,基督教两千年的历史里,有着丰富的复活节灵修传统,特别是着墨在四福音对于耶稣复活的各样记载,透过默想耶稣复活后的行动与生命,来塑造我们的生命,调整我们的灵性,使我们肉体摆脱那不好的习性,养成正向、积极,符合神心意的习惯和能力。当我们善用这些传统,在灵修中让上帝来改变我们的生命,我们其实就是经历了复活,对上帝复活的大能有了最直接的体验。

活出复活的生命
毕德生那本《活出复活的生命》(天道),就是以这样的立场所写出来的好书,对他来说,现代人喜爱操控、容易分心、偏爱快速消费等三个特点,正是罪的影响与挟制,这习性让我们的生命越来越庸俗,越来越单调,缺乏上帝子民该有的荣耀,我们其实正走向灵性贫乏的死亡里。为了矫正这三个习性,他从四福音里的复活记载,整理出三个对应策略,分别是门徒看见复活耶稣时的「惊喜」,耶稣复活擘饼时的「付出」,以及见证复活需要其他「伙伴」帮忙,来改变操控、分心、消费的习惯。

古伦神父的《天天经历复活的喜悦》(南与北),则是将所有复活经文分成五十天的灵修默想,一天深入一段经文,也带领读者深入自己的生命,去省视肉体、灵魂上的恶习,不论那是恐惧、胆怯、伤痕、愤怒、骄傲、自满、埋怨、成见,都可以在一节又一节见证耶稣复活的经文里得到处理和医治,让我们走出黑暗与死亡因素的影响,再一次将耶稣复活的生命展现出来。

卢云的《炽热之心》(光启),则是集中讨论两位从耶路撒冷走向以马忤斯的门徒,从他们与陌生人相遇、交谈、共席、擘饼,最后认出耶稣的故事中,来讨论种种生命塑造的问题。卢云用「失落」做为一种死亡的象徵,细细描述失落如何让我们丧失信心、盼望、勇气、决心,深陷于低迷的情绪与感受中,进而让人的生命失去光彩,未来蒙上一层阴影。为了帮助人们从这种死亡的国度中走出来,卢云分别提供了破碎、阅读上帝的故事、邀请耶稣做主人、付出、团体等方法,让每个读者都能像那两位门徒一般,慢慢从失落的低谷中走出来,看见未来的盼望,并且觉得心都火热起来。

复活,绝对不是等我们死了上天堂以后才开始;透过耶稣、圣灵、圣经,上帝早已把复活的大能赐给我们,只要我们愿意,随时都可以来到上帝话语的面前,让他带领我们走出生命中恶习的挟制、罪的网罗、死亡的阴霾,活出复活的生命、全方位体验复活的滋味。

Resurrection
记得刚信主的时候,曾经这样跟团契辅导说:「我觉得我的信仰,就是建立在耶稣『真的』复活了这一点上。」当时的我,一副自信满满的模样,认为其他宗教所说的「死而复活」都是假的,只有基督教说的「死而复活」才是真的――我以为光靠这一点,就能够走遍江湖。

辅导听到我的话,笑了一笑,只简简单单地说:「过了几年,你就知道,信仰不只是耶稣『真的』复活过。」

好几年过去,转眼间我成为货真价实的基督徒也快十五年,虽然复活节的时候会去参加「复活节礼拜」,唱唱「因他活着」,至今也从没怀疑过耶稣真的复活,但是我得承认,我越来越少想到「复活」这件事。

作家毕德生曾经说过,许许多多基督徒对于复活的了解,常常只停留在「护教」的阶段,我们很认真地从历史、圣经,甚至是从医学的角度来「捍卫」耶稣的复活,认为那是历史事实,有铁一般的证据,可是我们却很少从「复活」背后的丰富意涵汲取智慧,来面对生命中的大小事情。

我发现,当我只知道用耶稣「真的」复活这种历史角度来解读「复活」,我其实就掉进毕德生所说的「护教迷思」里,全然忽略两千多年来,基督教在复活这件事上所积累的属灵遗产。



耶稣复活远比我们所想精彩
Ministry of Reconciliation
第一次真正意识到「复活」可能远比我所想的还要精彩,是因为去年底开始研究「和好」这个圣经的重要主题。在许许多多谈论和好的书籍中,有一本名叫The Ministry of Reconciliation: Spirituality & Strategies的书让人印象深刻,作者Robert J. Schreiter别出心裁,用四福音书里耶稣复活后的各样记载,来讨论和好的几个步骤。

看到这样的描写,真是大吃一惊,但是仔细想想,又颇有其道理。是啊!耶稣复活后所做的事情,岂不就是和好吗?一方面,他的死而复活,就是上帝为要救赎世人所采取的和好行动;其次,他要和那背叛他的彼得和好;此外,一个又一个因他死亡而遭遇到挫败与苦难的门徒与妇女,也需要他来教导与逆境和好的功课;最后,他还在那位迫害基督徒的扫罗面前显现,与后来成为外邦人使徒的保罗和好。

我的眼目就像那两位走向以马忤斯的门徒一样被打开,开始像疯子般,四处搜罗与复活有关的书籍,特别是那些跳脱「护教迷思」,着重于复活灵修学的书籍上,好比毕德生的《活出复活的生命》(天道)、古伦神父的《天天经历复活的喜悦》(南与北)、卢云的《炽热的心》(光启)、布克比的Experiencing Resurrection等等;我也终于明白,为何着名的神学家N. T. Wright会用上七八百页的篇幅,从福音书、保罗书信、新约书信、旧约等角度,写了一本与复活有关的书籍。

而在这些讨论复活的书籍中,现任英国圣公会大主教Rowan Williams的Resurrection,可说是最让人击节赞赏、拍案叫绝的一本,连Robert J. Schreiter,都在The Ministry of Reconciliation里,大篇幅引用Rowan Williams的观点。

耶稣被钉十架 与谁有关?
Rowan1
Rowan Williams的Resurrection打一开始,就采取和大多数作者不一样的取径,他不是从四福音书里关于耶稣复活后的记载作为开始,反而是从使徒行传前几章,使徒彼得在耶路撒冷的布道谈起。

什么原因让Rowan Williams舍四福音而就彼得的讲道?仔细一读才知道,原来Rowan Williams认为,彼得在使徒行传的讲道,有个很重要的关键,在于彼得认为,每一个活着的人,不管是犹太人还是外邦人,都在耶稣被钉十字架这件事情上有份。

身为基督徒,我们很可能会认为,这有什么稀奇的?耶稣不就是为了世人的罪而被钉十字架的吗?Rowan Williams不过就是把传统教义拿出来再炒一遍罢了!然而更认真的理解,却会发现,乍看之下Rowan Willaims是在谈我们都知道的事情,可是他却谈出了新的意涵,甚至因此让耶稣的十架与复活,有了迥然不同的面貌。

是的,没错,耶稣是为了世人的罪被钉十字架,但是这样的罪,绝非抽象的教义问答,更不是什么福音小册里教的决志公式。这样的罪是活生生的,如今还发生在我们生活周遭,还在我们灵魂里蠢动。Rowan Willaims认为,是人类总是不断想要去谴责他人、去还击他人的冲动,才让耶稣被钉了十字架。

人类走不出彼此怪罪的循环
Rowan2
不管是在公司,或是在家庭,我们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经验。某一天,突然发生了一件不好的事情,也许是公司绩效不佳,或是家里经济问题。这时候,人们的第一个反应,通常就是要追究原因,找出罪魁祸首,看看到底是哪个人,才导致了这件事情的发生。追究到最后,问题落到了某个中阶主管,或是家里的丈夫身上。假如我们就正好是那位中阶主管,或是那个丈夫,我们就会有种蒙冤的感觉,的确,这件事情的发生,和我是有些关系,但是正如俗话所说的:「无风不起浪」,假如不是其他员工在哪些地方也没做好,或是太太有些缺失,这样的问题也不可能会发生。因此,我们怒从中来,把别人对我们的指责、控诉,又转化成另外一种指责与控诉,将他人施加在我们身上的「暴力」,转而施加在其他人身上,不管是公司同事,亦或是家中太太。

Rowan Williams指出,就是这样的「谴责与被谴责」关系,让耶稣被钉十字架。犹太人要找一个可以迁怒的对象,罗马政府想要找一个可以平息众怒的替死鬼,耶稣就成了那个牺牲者。而某方面来说,我们的生命里,不也三不五时都在寻找迁怒的对象吗?不也是急着要拉个替死鬼来当垫背吗?所以,我们其实都是耶稣被钉十字架的加害者,因为透过与那些被我们谴责与迫害的人同在,耶稣一次又一次地被我们钉上了十字架。

耶稣将伤害转化成改变世界力量
事实上,「谴责与被谴责」、「压迫语被压迫」的关系,打从我们出生在这世界上,就注定要牵涉其中。父母对小孩的伤害、小孩与小孩间的伤害、老师对学生的伤害、学生与学生间的伤害、政府对人民、老板对下属、同事对同事,我们总是承受着别人对我们的伤害,而我们也总是在下一秒里,把这样的伤害转嫁给他人,不管是有意识的,还是没有意识的,我们全都身处在这个暴力循环中。这个暴力循环,就是耶稣被钉十字架的真正原因,因此,基督教才会说,是世人的罪,让耶稣上了十字架。

但是,耶稣被钉十字架并不是结局。耶稣因着爱、因着勇气,承受了世人的怒气,甘愿在「谴责与被谴责」、「压迫与被压迫」的暴力循环中,选择成为那个被谴责的人,成为一个受压迫者。他打不还手、骂不还口,悲惨地走上了十字架上,承担一切的暴力与怒气。可是,他复活了。他从死里复活,他也从无止尽的暴力循环中复活。

Rowan Willaims认为,因着耶稣的复活,人类的暴力循环、谴责与被谴责的逻辑便被切开、斩断。耶稣的复活大声地诉说着一件事情:这世界上曾经有一个人,承受了世人的谴责、怒气、压迫,他没有把这样的谴责、怒气、压迫传给其他的人,反而把这样的暴力吸收,死在十字架上。但是上帝却让他复活了,并且将所有承接的谴责、愤怒与暴力,转化成一个新的生命!换言之,遭受迫害、暴力与谴责的最终结局,再也不是死亡,而是复活、而是更宽广的生命!这,就是复活的真谛!

当我们看到,一个人因为被诬陷,却仍然能够将这诬陷吸收,转化成创造性的力量,这里就发生了复活;当我们看到,一个人虽然身处社会边缘,不断遭到世人异样的眼光,也缺乏社会资源,但是他依旧能活出热情、用爱来帮助比他更弱势的人,这里,也发生了复活。我们的耶稣,不断地与受压迫者、与被谴责的人同在,圣灵也不断地帮助那些遭到逼迫的人,帮助他们将迫害转化成祝福,将暴力转化成改变世界的力量,这些,其实都是耶稣再一次的复活。

Rowan Williams2.jpg

复活是每天能支取的力量
复活不是等我们死后上天堂才会发生的事情。复活是我们每一天、每一刻都能支取的力量。面对着谴责、压迫、伤害,以及各式各样的暴力,我们是卷入这样冤冤相报的循环中,让世界走向灭亡?还是我们甘愿背起十字架,将这些代表死亡的力量吸收,靠着上帝重新复活?

讨论过复活的真谛以后,Rowan Willaims在Resurrection一书接下来的几章,便介绍了几个能帮助我们活出复活生命、斩断暴力循环的主题。像是第二章的记忆主题,他特别选出福音书里关于耶稣复活的记载,看看主耶稣如何教导我们,藉着记忆,将我们过往所受过的迫害与伤害,与上帝的复活联系起来,藉此得以承受各样施加在我们身上的暴力,进而转化成正面的力量。此外,记忆也能帮助我们不断反省,过去曾做了哪些事情,制造出被我们迫害的被压迫者,我们要把这样的罪行放在上帝面前,接受他的赦免,并让这样的罪行不再一次又一次地出现。

第三章,Rowan Willaims则是从复活的意义来重新讨论基督徒团体,特别是教会的功能。教会应该是信徒聚在一起,思考自己曾如何卷入暴力循环当中,又该如何挣脱、活出新生命的地方,读经、讲道,甚至包括领圣餐、受洗礼,也都应该是带领信徒思想耶稣的复活,以及这复活如何将暴力循环转化成生命循环。

耶稣的复活超出想像
此外,Rowan Willaims也特别提醒读者,耶稣的复活常常超乎我们的想像,他会在一个我们毫不留意、也不经心的地方,将他的复活大能展现出来。Rowan Willaims认为,复活的耶稣对我们来讲是很陌生的,是两个走向以马忤斯门徒所遇到的那位陌生人,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地重新来诠释我们的历史、我们的世界,在那些被迫害的人、被谴责的人身上,当然也包括在我们身上,看见那复活的奇妙力量。

因着Rowan Willaims的缘故,我对「复活」的了解,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知道复活不再只是死了之后才能尝到的滋味,而是当我遇到挫折、遇到暴力,我就有机会领受的力量。下一回,当我们纪念复活节,我们也要试着把生命中仍被暴力循环箝制的部分,带到耶稣的十字架面前,我们要向圣灵祈求,请他赐下那创造生命的力量,好帮助我们击开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锁链,让复活的生命,再一次地透过我们展现出来。

复活体验馆,还没来看过的朋友,欢迎来瞧瞧^^

听阿祥跟 dannyboy 两个书痴话心得

全国各地基督教书房一览表

【延伸阅读】:
欧斯汀为我开了一扇窗
《耶稣的签名》
从「自杀」网站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