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与社会的对话》

| | 成为粉丝 | | 转寄

读者留言回复:如何面对「歧异之人」

文章索引 | « 上一篇 | 下一篇 »

br> 徐敏雄先生你好:
读了这期你的读者回信,你在文章最末说,"我们的成熟与爱心往往可以感动对方,使对方自觉理亏而有所收敛。"我有个朋友,他总是对我有意见,常常用圣经上的话指责我,说我行为有误,若我的行为,不如他所满意,他就以冷眼和沉默面对我。耶稣说,要以善胜恶,因此,尽管他对我态度不好,我还是对他友善,结果反而造成他很大的自卑,觉得事事不如我,觉得我骄傲,刻意高高在上,让他自惭行秽,我一再检讨我的行为是否有误,但不管怎么做,在他眼里都有问题,请问面对这样的人该怎么处理? 谢谢! 小诺

敏雄的回复: 很高兴收到小诺的留言,常常听到一些人提到跟小诺一样的状况,就是自己已经尽心要对待别人友善,即便他们对我们的态度并不怎样尊重,甚至还恶言相向!由于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挺复杂的,我也没有当面见过、认识小诺以及小诺的朋友,因此只能针对某些我猜想得到的可能状况,提出我一些想法给你参考罗!

首先,我想我们还是必须回到上周的专栏文章,去体认到一个事实:「人际间所有冲突、纠纷、不愉快的产生,必然是人与人之间抱持的待人处事原则或价值观有所差异,甚至相互对立」。这些概念在我先前许许多多的文章里其实也谈了不少了。有兴趣的网友不妨去「前期文章索引」里找找。

既然冲突或不愉快的产生是互动双方价值观或生活方式产生摩擦所引起,那么该如何处理、化解这样的问题呢?在涉及大众利益的公共领域里,国家的法律替我们做出了所谓的公正审判,凡事违反法律规定的一切言行举止都得受到禁止甚至处罚。

然而,许多人际间的往来没有这么严肃,也不见得涉及什么重大的人身伤害,这些摩擦可能是出于道德和伦理层面的差异。对中华民族而言,最普遍接受的伦理观可能是儒家思想;但是对有宗教信仰的人来说,就可能他们信奉的神祉或教义了。一旦人们抱持某种学说立场或是信奉某种宗教信仰,很自然地会认为他的价值观与生活方式最正确。因为,每个人都会根据自己的价值偏好、藉由理性计算的方式,从生活中找到一种最能实现自己理想或增添自己利益的方式,只不过不同价值偏好的人认为的「最大利益」可能有所不同,正如「有人爱钱、有人爱国、有人爱权」。

当然,不同宗教也会有着相异的伦理观,例如基督徒可能就和佛教徒在某些事情上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但即便是信仰相同的宗教,还是可能因为对经典诠释角度的不同,而产生相当歧异的生活伦理。在历史上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宗教教派产生、神学流派的演变都是出于这个原因。

处在这种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多元化时代,只要不违反法律的规范,我们实在没有任何权力去限制或阻碍别人的某些特定的言行。但这并不代表我们不能有所坚持,相反地,我们还是可以抱持自己认为正确的生活方式待人处事,只要这套处事原则不违反法律规定。

但正如我在「坚持的目标」一文中提过的,当我们提倡早起的优点时,就等于是告诉大家「晚起比较不好」;坚持不要滥用私人时,就等于在骂那些走后门的人。这绝对是无法避免的。但如果我们什么都不坚持,又将会陷入「迷乱」、「虚无」、「缺乏生命目标」的困境,因为这会产生类似马路上交通号志故障那种混乱局面。

事实上,追求自己认为值得追求的生命目标,以自己认为好的方式待人,本来就是值得肯定的,因为这代表我们正朝向自己认为正确的目标前进,对自己的生命负责。但问题是:当我们在做这些事情时,是抱持着「自以为义」的炫耀的心态,还是善待他人的分享心态。如果我们抱持着前一种心态,做出来的事自然容易给别人压力,甚至觉得我们想透过某些好行为凸显对方的缺点;相反地,如果我们诚心善待别人,相信人际间的互动关系就会比较趋于和谐信赖。

小诺提到:「尽管他对我态度不好,我还是对他友善,结果反而造成他很大的自卑,觉得事事不如我,觉得我骄傲,刻意高高在上,让他自惭行秽,……」。不晓得这个关系中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如果问题发生在小诺身上,也就是说小诺本身在进行「友善」行动时的内心还是有些「虚荣」,很难避免地,会让对方觉得「骄傲」。当然,这里还有一层问题是「内心态度」与「行动方式」之间的差距。就像有些人其实心地善良,可是拙于言词,因此常常让人觉得不友善。如果问题是发生在「表达能力」,可行的改善方式就是多看些沟通技巧的书籍,常面对镜子练习说话,多观摩他人比较好的表达方式,同时也请身旁的亲朋好友经常帮忙提醒自己。

但如果问题是出在自己「心态」的问题,我们可能就得好好检讨。包括我自己在内也常会提醒自己,要修正自己的「虚荣心」,不要让它伤害别人毕竟这是人类很难摆脱的本性。这部分的讨论我在「反省诚可贵、包容价更高」一文中有比较详细的讨论,在此就不再赘述了。

当然,如果我们虚心检讨后,觉得自己的心态堪称真诚,待人的方式也算合宜,但别人依然恶言相向时,或许我们也就不必继续承担这个重担了。毕竟要改变他人的价值观或人格态度本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影响对方言行举止的因素实在既多又复杂(例如媒体、朋友、师长、邻里、同侪……),况且我们也不是他们的社工员或师长,实在不必给自己太大的压力。

如果你是基督徒,也愿意花些时间帮助他的话,不妨替他祷告,祈求上帝赐给他智慧与能力,让他可以慢慢地找回自信心,与他人建立比较好的人际关系。总之,抱持一颗谦卑的心以真诚善待他人还是我觉得最简单、也最值得坚持的生活方式,但这当中是否有虚荣心在作祟,则需要随时反省、调整自己。给你参考看看了,有什么想尽一步讨论的,也很欢迎大家移驾到「留言版」!

◎ about 徐敏雄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