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与社会的对话》

| | 成为粉丝 | | 转寄

要当个好老师先得认识自己

文章索引 |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研究所的学生将常会问我这类的问题:「老师,你怎么知道在这种情况下,要问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我们在研究所念的东西都好像很理论,这样出了社会究竟有没有用?」另外,有些非营利组织的主管也会很感慨地跟我说:「现在大学和研究所培育的学生根本不适合我们用!」

面对这些问题,坦白说,我真的没办法用一两句话提供他们满意的回复,也不太知道用怎样的例子,才清楚地表达我的想法。直到这学期我们研究所来了一个新生,看到她独特的人格特质与言行举止后,我终于知道怎样来回答以上的问题了!

简单说,这位研究生的人格特质是属于那种天真可爱型的,处在不同的环境底下,她都会有一些新鲜的小动作或是发明一些独特的声音,来表达她对这些情境的想法,或回应外在世界给她的感受。每当她要陈述一个笑话,或分享日常生活中她觉得很特别的事情时,她也会大费周章地述说整个故事的背景。结果通常是大伙听了许久,以为故事已经说完了,没想到她说:「这才是背景的铺陈而已」。

这些的场景虽然经常让听众当场昏倒在地,但大家在与这位同学互动一阵子之后,却也发现到:听她讲话最大的乐趣其实不是「笑话或故事本身」,而是「她努力铺陈背景、配合上各种动作和声音的过程」。这位同学天真无邪的态度,才是最吸引人的卖点!

我举这个同学的例子跟所上的研究生分享说:你们看,其实这位同学在什么时候要以做怎样的动作、发出怎样的声效,通常不是事先预备好的,而是受到当下环境刺激临时起意的结果。虽然她在宿舍里,还是会上网去找一些新笑话或时尚讯息,以便可以在人际互动过程中拿出来跟大家分享。但如果她所分享的笑话连自己都觉得不好笑,或是分享的方式无法让人接受,不适合自己的人格特质或价值观,不仅会给人家的很不自然的感觉,自己也会觉得很辛苦!

同样地,我在当老师的过程中也真的发现到,唯有当我们能用阅读的知识先行整理自己的生命经验,思考一些自己最关切的重要议题,这些知识才可能感动自己。也只有在教学者所要传递的知识先能够感动自己,并且透过这样的反思过程认识自己人格特质的优缺点时,我们在传递相关知识的时候,才有可能找寻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打动听众的心。即便我们的口才不是很好,内容不是完美无瑕,但是那份真诚的生命力还是很能感动人的!

从这个同学的例子里,我也深深地体会到:大学院校教育工作的使命,并不是在于训练学生具备一堆操作性的技术(包括簿记、美工、摄影、谘商技巧、抽血、开药、设计网路程式……等等),而是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优缺点、找到自己值得追求的人生梦想,培养学生具备包容、尊重与关怀的人格特质。因为,只要能够帮助一个学生找到适合他的梦想,并且使他踏出校门之后能够与他人合作,师长们就不再需要费尽心思去向他们填塞知识技能,还担心他们没有动机学习。就像一个男士一旦发现他梦寐以求的对象,旁人不必威胁利诱,他也会竭尽所能想办法要去追求到这个对象。

同样地,对于各教育相关科系或研究所而言,我认为师资培育的核心要务,是帮助准教师们先以所学知识认识自己、找到自己合适的人生理想、并培养出与他人合作的能力。我深信,只要一个准教师能对「人」给予发自内心的尊重与关怀,并且灵活运用所学知能反思自己的生命、实践自己的梦想,即便他在教学技巧或课程设计专业能力上较生疏,未来也比较可能是一个有生命力的好老师。

因为,这样的准教师已经亲自品尝到所学知识对改变自己生命的重要性和影响力,课堂上他们有太多可以跟学生分享的真实体验。即使这位教师的教学技巧或课程设计能力十分生疏,但只要他清楚自己生命方向,并且努力在实践自己的梦想,「想当个好老师」的动力就会推促他在短时间内熟悉各种专业技巧。

相较之下,那些教学方法花俏生动、课程设计丰富多样,却无法将知识与自己生命相扣连的老师,由于他们所传递的知识技能根本与自身无关,也尚未找到认识自己的途径或品尝到自我实现的乐趣,所以在课堂上,也很难用他们所传递给学生的知识帮助学生实现自我,更遑论触碰到学生的心灵。

◎ about 徐敏雄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