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与社会的对话》

| | 成为粉丝 | | 转寄

会过怎样的生活自己也必须负责

文章索引 |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可能大家多少都听到有这样的抱怨:「我实在很讨厌xxx,因为他实在很虚假!跟他相处总觉得很不真实,不晓得他下一步会怎样算计我们!」确实,在很多人的价值观里,人际间不外乎就是相互利用,谁的手段高、人脉广,就可以操纵别人;反之,人际手腕弱的人就只有被「使用」的份。

每次听到学生或朋友提出这类的抱怨,我都会对他们表示同情,觉得他们生活在这样的环境底下,确实很没安全感,也很辛苦。可是在有些时候我却也发现,当提出抱怨的人在和他们所抱怨的人相处时,还表现出过度的积极、热忱与附和,让我顿时会搞不清楚先前他们的抱怨是真心的,还是怎样?

当然,形势比人强,在某些不平等的权力结构底下,知道对方待人处事不是很正派,确实也没有必要故意交恶,让对方对自己造成不必要的伤害。但另一方面,有没有必要过度夸张示好,我认为也十分有讨论的空间。

因为我发现,许多人之所以会遭受不合理、不道德的对待,通常是自己没有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立场,以致于让对方误以为自己喜欢对方这样对待他。就像某些性骚扰的受害者一样,虽然性骚扰的加害者是「绝对错」,但是不懂得保护自己,甚至当对方做出自己不喜欢的行径时还表示赞许的受害者,自己也难辞其咎。

记得先前在这个专栏里,我曾经写过一篇「如何不被人利用」的短文,文章的大意是说:某些人「之所以被他人利用,并不是因为他们资质弩钝,而是他们贪图别人的某些利益,或是想藉由别人的力量来达成自己的某些目标。」同样地,在现实生活中我也经常看到某些人际关系或亲密关系中的受害者,之所以很难摆脱他们自己也不喜欢的生活处境,除了是自己道德意志力薄弱外,很多时候也是他们贪图对方的某些好处。

谈到这儿或许大家更可以发现,很多人无法跳脱自己不喜欢的生活模式,是因为他们自己缺乏一套判断是非善恶的标准;或是虽然明白这到道德标准的内涵,但却又因为自己内心依然无法舍弃对方所给予的某些好处,而不愿或不敢切断自己与对方的不愉快关系!

生活在现今这种价值多元的时代里,如果还有什么人在谈「道德」,就很容易被贴上「八股」、「保守」、「迂腐」的标签。但问题是,究竟什么是「道德」?人类的社会为何会发展出「道德」?它的作用又是为何?到底有多人真正弄清楚了?

事实上,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道德」就是人与人相处所共享的一套规范,透过参照这些规范,人们才能够明了是非、判断善恶、追求生命中值得努力的目标。虽然有时候某些道德规范并不具有合理性、不符合时代需要,但这并非意谓着所有道德都应该悉数抛弃。相反地,我认为人们唯有为自己的生命建立起一套合宜的道德观,才知道每天的生活该怎么过,也才不会随便被他人利用或伤害。换言之,如果人们缺少是非善恶的道德标准,不仅可能失去生命中追求良善理想,更可以因为自己的价值迷乱而容易被他人利用。

也因为这样,我认为面对那些虚与委蛇的人,我们固然不必要扯破脸、搞坏关系,让自己与对方每天都过得不快乐;但适度地表达自己的立场也是很重要的。就像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问卷调查法」里,经常会询问受访者某项问题,然后请受访者表示「非常同意」、「同意」、「无意见」、「不同意」或「非常不同意」。我想,如果我们真的不喜欢某些人的待人风格、做事态度,即便不用表现出「不同意」或「非常不同意」,至少也可以用「无意见」来面对。

否则,让对方误以为自己好像很好像喜欢对方对待方式的结果,不仅只有让自己继续活在这样不舒服的环境下,甚至对方还会变本加厉,以为我们希望这样被对待,反而深陷更大的伤害。至于如何为自己每天的生活做出合宜的道德判断,并且以适当的方式表达让对方知道,是需要时间慢慢学习的。但如果受害者不愿自己学习建立一套合意的道德标准,并适度地表达自己不想继续过这种生活的意愿,那么一切的结果也必须自己来承担。

◎ about 徐敏雄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