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与社会的对话》

| | 成为粉丝 | | 转寄

老师,你真的说出我的感受了!

文章索引 | « 上一篇 | 下一篇 »

记得在前两周的通识课堂上,我以电影《重装任务》为例,让同学思考「情绪表达」与「个人特色」及「人际关系」的关连性。我向同学抛出底下的问题:我们经常可以听到「情绪管理很重要」或是「时时让自己保持好心情」等口号。但问题是:如果我们对待身旁的人总是「笑脸迎人」,或是无论遇到任何事总是「理性看待」,那么身旁的人如何能够了解我们的真实感受?如果他们无法了解我们内在最真实的感受,又如何能够及时给予我们同理与关怀?

这样的问题抛出之后,在下一周课间休息时间,有一个男同学跑来找我,他说:「老师,你上一堂课提到表面上朋友很多,实际上却没有人了解自己的问题我好像也有,不晓得该怎么办?」前几天又有另外一个同学写信给我,跟我提出类似的问题。

坦白说,这两个跟我反应有人际困扰的学生,平常在课堂上不是经常翘课,就是时而睡觉、时而左右张望,甚至在看自己的书。当我看到他们两人翘课或上课的状况,心情真的很难好得了,因为我总觉得自己这么努力上课,却被当成空气任意跷课,或漫不经心地闲晃,心中真的很不是滋味。

但是很奇妙的是,当我今天跟大家分享自己高中时如何遭遇重大人际困境,之后又如何透过好友和导师相助,以及自己想办法给自己设定生涯目标走出幽谷的故事时,我发现这两个原本处在恍神状态的学生,眼睛突然间亮了起来。看着他们细心地聆听我叙说故事,时而点点头 时而又低头想想自己的状况,我突然有一种「这才是真正的教育」的感动!这种感动不是被万民拥戴的虚荣,而是有点感受到甚么叫做「感同身受的陪伴。这个时刻,我可以感受到这两个学生似乎想告诉我:「老师,你真的说出我的感受了」。

虽然整体而言,这两个学生在课堂上还是很少发言,甚至还是可以感受到他们的心思不在课堂,但能够从「完全分心」进入「偶尔专心」,我的心中已经相当满足。说实在的,这几周来我心中很挣扎,一方面我真的会比较偏爱那种「全自动」的学生,因为这样带起来比较容易有成就感;但另一方面,又觉得其实就是像这两个缺乏生命目标、遭逢人际关系困境的学生,才会需要老师花费心思与时间来陪伴。一个学生会让我感到不适或生气的地方,或许也正是他们需要我陪伴的地方。

有了今天的体悟,回忆起自己过去生命中曾经发生的种种令人难堪、不悦经验,我似乎更能以信仰的角度来看待它们存在的意义,就像圣经中所说的:「我们在一切患难中,他就安慰我们,叫我们能用上帝所赐的安慰,去安慰那遭各样患难的人」。今天这些同学之所以会觉得「被理解了!」就是因为在我学生时代也曾经遭遇到像他们一样的处境。

什么是「教育」?透过今天与这两个学生互动的经验,让我更清楚体认到:能在课堂上增添学生对社会文化的批判思考能力固然很好,但如果我在能对那些看似学习动机低落的学生时,可以抱持更大的耐心与爱心去体察他们的感受与问题症结,相信更有可能引发他们的学习动机,甚至点燃他们对生命的热情与盼望。我这样期许自己!!

◎ about 徐敏雄

【延伸阅读】:
不要错待你的孩子
爱的行动克流感
大学与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