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与社会的对话》

| | 成为粉丝 | | 转寄

等待才是真正创造无限的丰盛

文章索引 |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很多人都觉得一定要「拿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才算是成功人生;但拿得到手上的,多半是用钱可以换到的「有限之物」。事实上,很多时候透过「等待」,我们能创造更多「无限或无价之宝」。我发现,

当一个父亲愿意等待尚未确定生涯方向的孩子,花费很多时间探索自己的兴趣,「等待的当下」他创造的是对孩子未来无限的想像;

当一个大学生愿意站在宿舍门口,望眼欲穿地等待他久候多时却迟迟没现身的约会对象,「等待的当下」他创造的是亲密关系的甜蜜感;

当一个孩子愿意休学回家照料他卧病在床的长辈,「等待的当下」他创造的是与长辈一起面对病痛煎熬的亲情之爱;

当一个老师愿意用尽方法引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等待的当下」他创造的是对学生终究能享受学习乐趣的信心;

当一个负债千万的无家者,还愿意日以继夜地兼好几差赚钱,而不是一走了之,「等待的当下」他创造了有朝一日清偿债务的自信。

是那些「尚未发生」或「眼不可见」的盼望,才能提供我们奋力熬过高度不确定苦难的力量;当我们耐心「等待」美梦可能成真的当下,也才可能超越有限可见的东西,创造出更多人生无价之宝!

写到这里,我想起了圣经的一段话:「我们得救是在乎盼望;只是所见的盼望不是盼望,谁还盼望他所见的呢? 但我们若盼望那所不见的,就必忍耐等候」《罗马书8:24-25》。有能力「等待」,代表我们可能超越拥有财富、权力、赞誉的骄傲,甚至不顾他人冷嘲热讽与高度不确定茫然,踏踏实实地在当下拥有走下去的信心、勇气与力量。

回到信仰的层面,倘若上帝是我们可以用有的具体事物,那么他就不是无限与万有的;既然上帝超越我们所能理解的长阔高深,那么就应该用极大的耐兴趣等待他。当我们能够耐心等待上帝的美好旨意,我们才能真地接受他所给予我超乎所知和所求的丰富,而不是把他贬低唯一个有形的物品或某一天的小确幸。

参考资料:
Tillich, P. (1966). On the boundary: an autobiographical sketch. New York, NY: Scribner.

◎ about 徐敏雄

【延伸阅读】:
生命的结束还是生命
谁可得之?
逍遥忘我人生行 --读林鸿信老师《忘我之域》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