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与社会的对话》

| | 成为粉丝 | | 转寄

甚么是基督信仰中的健康与正常?

文章索引 |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图片提供/123RF


最近晚上我常会观看或聆听网路的好书导读节目,觉得这些导读人不仅思绪清晰、口条流畅,有些还能将所介绍的知识应用到真实生活,真的是自学或终身学习最棒的媒材。

昨晚上我正好听到关于「正常-不正常」与「健康-不健康」的讨论,导读人是辅仁大学宗教系的蔡怡佳老师,她既是荣格心理学专家、也是天主教徒。在导读过程中她提到学术界很习惯引用「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的界定,认为「健康不仅爲疾病或羸弱之消除,而是身体,精神与社会之完全安康的状态」。

顺着这个理路,我们也习以为常地将「健康」或「正常」与疾病或羸弱之消除划上等号;但换个角度来说,这样过于静态的健康图像,不仅忽略了年老、疾病与衰弱本来就是每个人必经的身体经验,更可能令某些先天身心障碍者一辈子都得背负「不健康」或「不正常」的标签。

但事实上,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人完美无缺、毫无病痛;跑步累了想要喘息片刻、跌倒受伤了需要疗伤止痛,这些都是非常「正常」且「健康」状况。甚至即使身处「不完全安康」的状态中,有些人依旧可能享有快乐且有意义感的生命经验。

如果我们真的花时间去整理、归纳那些生命品质较佳的人的生命故事,甚至会发现到正如Ivan Illich所说的:「健康是对环境的变化、年老、痊愈过程,痛苦,以及对死亡的预备等,适应的过程,以及适应的能力。」

也就是说,我们应该预设每个人一生下来在身心各方面就是存在不少差异,以致在做某些事情时会比较不方便,这是没有人能完全逃避的事实。但在这个事实前提之下,如何回应不同人生阶段的痛苦、疾病与死亡,才是一个人展现「成为人的健康」或「成为人的力量」(the strength to be human)之所在。

换言之,蔡怡佳老师认为处在不同身心灵状态下的每一个人,思考并采取行动去「成为一个人」,才是我们更有自主性和空间去努力的一条人生之路。 不仅如此,蔡怡佳老师还以基督信仰中耶稣医治各种障碍者及亲身受难的事例指出,那些被治愈的不只是身体,还恢复了当事人因疾病造成的社会隔绝、人际失落以及自我价值丧失等等问题。甚至耶稣自己身体的死亡所带出的,更是牺牲自己、成就上帝美善旨意之无比的爱。

于是,耶稣的故事让我们看到「健康」或「正常」议题的探讨重点,不是对疾病或死亡的恐惧,而是回应这些身体状态的挑战可以为自己或他人带出什么样的差异接纳、人际连结与无限的生命意义与力量。

从这些故事我们也可以看到,所谓的「神迹」或「奇迹」有时或许不一定是把「身体的差异」完全消灭;而是在既有的身体差异及社会歧视现况中,创造更多爱人如己互助关系的「可能性」与「生命力」!

写到这儿,我又想起了自己很喜爱的存在主义哲学家V. Frankl的经典名言:人所拥有的任何东西,都可能在一瞬间被剥夺,但惟独人生中最后的自由,也就是处在任何困境中如何回应这些苦难的态度与方式,是每一个人永远不能被剥夺的自由,而这正是生命价值的终极展现。




参考资料:

蔡怡佳(2012)。「吾即吾身」:从莫特曼—温德的身体神学谈障碍处境的体知与启悟。辅仁宗教研究,24,21 – 42。

◎ about 徐敏雄

【延伸阅读】:
使人身心灵健康的福音
风之巢
大学生忧郁是「卡到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