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姊妹》

| | 成为粉丝 | | 转寄

APP的美丽新世界

文章索引 | « 上一篇 | 下一篇 »

【APP世代生活中的一天】

上午7:30。手机的闹钟铃响。起床,洗脸,刷牙。出门倒垃圾。打开电脑收发email。上Facebook、Line社群,查看是否有讯息需要回覆。po一小篇300字的心情随笔在Facebook。

上午8:30-11:40。担任暑期希伯来文密集班助教。老师讲到讲义上没有的例子,我立即用手机里的原文圣经工具(字汇分析、字典、汇编)查询旧约圣经经文,随时协助提供补充资料。

用手机发简讯给在图书馆看影片的女儿。交代她10:30要记得帮Jane买书,去邮局办事,买午餐,再骑摩托车过来接我。

中午12:00。在家里与女儿吃外带的拉面。她用手机上youtube看即时新闻,我用手机上Facebook、Line社群,看电子报。

下午2:00-5:00。到神学院图书馆,打开电脑,透过手机4G上网,边工作,边待命,随时有学生来问旧约希伯来文问题。收到使用者回报,代上6:71只有某译本打成「西珊」,其他中文译本皆是「巴珊」,是否有误?我用关键字搜寻「西珊」和「巴珊」,判断应该是打字错误。email通知所属的圣经协会,请求我方更正许可。

下午5:30。今天太累,也没时间煮。上网查一下小店的菜单,用手机打电话订了四份不同的炒饭当晚餐。十分钟以后去拿。用电脑的网路ATM转帐给房东。上Facebook聊天室告知房租已过去。

晚上6:00-7:30。晚餐。家庭礼拜。我和老公、女儿打开各自的手机,儿子拿平板电脑,使用圣经工具,点选《使徒行传》第四章。老公阅读的圣经版面是《和合本》和《巴克礼》台语译本对照。女儿的是《和合本》,儿子的是《现代中文译本修订版》,我的是希腊文原文和字汇分析。祷告的时候想到女儿就要离开我们,去台东大学读书。我在想是否要她用skype继续参加每周一次的家庭礼拜?

晚上7:30-9:00。躺在床上滑手机,浏览电子报、杂志,乱逛youtube推荐频道。现在没电脑用,因为儿子正借用我的笔电写生物实验报告,他同时用平板电脑的Line跟同组的同学讨论。

起来运动一下。手机打开Line里的流行舞社群,同学们录制的老师现场教学影片。这个月因为希伯来文密集班与跳舞时间冲到,只能用Chrome Cast遥控电视在家跳。

女儿用她的新笔电,上网查询大学选课课表。列印了学费单,透过网路预购去台东的火车票。跟我拿了钱,带着学费单和火车票的电脑代码,去便利超商缴费并利用ibon拿火车票。老公与美国的同工用skype网路查经,整理出来的注释资料会放入圣经工具里面,供众人免费使用。

晚上9:00-10:30。儿子终于用完电脑归还。他跟我抱怨全班同学都是智慧型手机,只有他的是笨蛋手机。我有点心软,想要把我的智慧型手机给他。 回电脑前工作。桌面上开了七个视窗,圣经工具视窗、待改的学生作业、待写的文章、google、email、Facebook,以及youtube正在播放音乐。我在这些视窗跳来跳去。老公linux系统的桌面同时开着十个视窗。多我三个视窗是线上游戏、程式开发系统、windows虚拟机器。我问他下学期的新行事历,我要知道他哪几个晚上有夜间部的课要上,就不用准备他的晚餐。他分享google日历给我,两人行事历自动同步完成。

晚上10:30-11:30。女儿、儿子去睡觉,老公停工休息。他用手机Chrome Cast遥控电视,播放youtube的节目。我去准备消夜给他吃。我拿着希伯来文文法书坐在老公旁边,因为老公今天选的节目很无聊。

晚上11:30- 洗澡。老公说他现在都用点对点加密通讯软体Telegram与技术组同工谈机密事情。我跟他说我还没找到如何在目前年轻人流行的APP、以照片为主的Instagram,用更精练的文字传递深刻思想。老公抱怨儿子打字慢,是因为APP世代只会用一根指头滑来滑去。我跟他谈到儿子的手机。他阻止我的妇人之仁,为儿子着想,一定要坚持、不准他带智慧型手机去学校。上床,睡觉。

【APP世代的行动革命】

传统上,每15至20年为一个世代(Generation)。但,美国人口学家William J. Schroer 率先把美国人口分为四个不同的世代:婴儿潮世代(生于1946-1965年)、X世代(生于1966-1976年)、Y世代(生于1977-1997年,亦称N世代)、Z世代(1998年-至今)。此种以「相近年代出生,因着所处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科技发展的背景影响,而拥有共同特性的人群」做分类基础的世代划分,有助分析特徵,作出针对不同世代人群的措施和策略,已被学者与研究人员广泛接受。根据此分类,本文的「APP世代」应该是归类于浸泡在高科技发展下的Z世代的后半,从2007年第一代iPhone推出,所掀起的行动科技旋风起算。

Apple苹果产品的策略师贾伯斯是一个简约主义者。其设计理念的终极境界是,只要一个手指头,就能操作。一般滑鼠是三个按键,我们还嫌不够用,但贾伯斯的滑鼠只有一个按键。在iPod 产品设计,他把全部四个功能键都集中在一个选盘,整个播放器没有任何多余的操控介面。到了研发iPhone 时,贾伯斯不管反对声浪多大,他迳向设计团队下达一项命令:「iPhone 面板上将只有一个按键。去搞定它。」2010年上市的iPad亦是承袭iPhone的理念。

一个按键的宗旨,需要相关配套的支援。硬体得具备多点触碰的显示萤幕,软体则是提供直接服务、解决问题的APP。APP是行动装置Mobile device(智慧型手机、平板电脑)上应用程式application的简称。查字典,一个APP。找地址,一个APP。听音乐,一个APP。寄邮件,一个APP。读圣经,一个APP。看相簿,一个APP。智慧型手机、平板电脑上有各样的APP可下载,供使用者解决日常琐事。

除了软硬体的配合,无线上网的低价环境更需要到位。宝可梦Pokémon GO让社会趋势更加的走向「行动科技」。行动装置人手一机。APP世代的生活方式,从通讯、消费、取得资讯、到对社会的认知等,其思考过程、性格、想像力与行为如何被影响,与上一代有着明显的分别。

【APP化的自我认同】

网路在这廿多年的变化极大。最初的社群BBS、News是简单的纯文字,人人只有id代码与昵称,彼此不太知道对方的真实身分。以我为例,id是lk,昵称是陈小小。签名档是「lk 就是陈小小,陈小小就是lk」毫无意义跳针的一句话。一些BBS玩家从我所关心的话题、贴的回应文章,多以为我是男生。从昵称,判断我长的矮(娇)小。但实际上我是女生,而且23岁就已婚有老公,身高在班上排前几。

现在的社群Facebook、Line、Myspace,每个人都得表白自己的身分。公开的真实资料越多,越容易结交朋友。姓名、性别、生日、手机号码、email、大头照、生活照,出生地、现居地、政治立场、音乐偏好、阅读的书目、喜欢的名言、朋友群、学历、工作经历、打卡动态…..,公开的资料越少,就会被视作汲汲牟利的卖家、心怀不轨的诈骗集团操作的网路机器人。想请求加好友,就会遭到拒绝。线上和离线的生活渐次交叠,越来越难以区隔。

可以说,廿年前流行匿名,今日流行我就是我。但,这个「我」,多是经过多层包装后的「我」,是「假我」、「理想我」,是修饰后的自我图像。琳琅满目的自拍、修图APP,让人们轻轻松松一指就可以把老肥男变小鲜肉。最近网路流传几张照片,令人想起卡通《无敌铁金刚》的双面人,那是几位女性在网上勇敢晒出自己半张脸浓妆巧笑倩兮和半张脸素颜的对比照,正讽刺着网路这个普遍的虚伪现象。我虽还不至于去搞修图或化妆,但不能免俗,大头照是我笑得最灿烂、没有鱼尾纹的个人照。跳舞运动照或团体合照,也只挑腰身纤细、身材修长的照片贴。

不只身材外貌的照片经过筛选,关于日常的生活纪录,人们也趋向展现光鲜亮丽的一面,营造光鲜亮丽的虚拟形象,与朋友开心吃喝、旅游玩乐、婚姻爱情、个人(或孩子)的功成名就,晒着各样的幸福。我们看到的是当事人希望我们了解的一面,而非他们生活的全部。《破解APP世代—哈佛创新教育团队全面解读数位青少年的挑战与机会》指出有项研究甚至发现自恋指数高的人,与在社群软体Po炫耀文数量成正比。人们沉迷于APP塑造的美丽新世界,是造成越来越多自恋者的成因。心理学者珍・图温吉(Jean M. Twenge)的研究则发现伴随自恋程度的升高,人们忧虑、躁动、忧愁、悲伤与孤寂感也跟着增加。

虚拟世界,人人看似有着一个又一个的小确幸。但,真实世界,内心深处却存在一个又一个的悲伤、孤寂、茫然与困惑。蒙恩的基督徒应该可以了解真实的生命处境,需要耶稣的真光照耀,因为你我都共有从黑暗走向光明的深刻经历。缺乏生命真实地敞开、涂脂抹粉的虚拟社群,比较心态聚集孳生发酵,他人生活较快乐精彩徒令自己感到疲惫厌倦。若我们反其道而行,少贴「自我炫耀文」,多贴「炫耀耶稣文」,袒露人性中的骄傲、炫耀、虚荣、欢愉、恐惧、悲伤,各样的人生难题,向世人见证上帝如何介入施予拯救、如何赐下自由生命,自会受到注目,成为黑暗中的盏盏明灯,上帝施恩福的管道。

【APP化抽干了个人安静的时间】

《冬季不连线—关掉网路过日子》一书的作者苏珊・莫沙特(Susan. Maushart)是作家兼社会评论家,她向往梭罗《湖滨散记》的简朴生活。有天她惊觉自己与三个青春期的孩子过度沉迷手机、网路以及3C产品,于是她断然决定展开两周断电生活,接着禁绝网路、手机。一家四口为期半年没有电、没有网路的日子证明了断绝这些东西,生活还会更有趣。

苏珊认为网路让现代人无法专注思考。她的女儿苏西在写功课时,电脑的桌面上开了九个视窗!一个工作视窗,六个对话视窗,一个视窗正在下载影片,一个视窗追踪一对鹦鹉的网拍。在她关掉网路过日子的实验下,孩子们变得越来专注,思考越来越有逻辑。她抨击网路科技抱持乐观态度学者提出的「经常切换有助思绪畅通」,根本是歪理,转换注意力绝对会干扰思绪。

这项观察令我反省自己和老公在电脑前工作的德性。我们的桌面上还真的开了将近十个视窗,不比苏西少。但,我们的专注力与产出并未减少,然而我也不认为「经常切换有助思绪畅通」的说法正确。

《N世代冲撞:网路新人类正在改变你的世界》与苏珊持相反的论调。因为作者唐・泰普史考特(Don Tapscott)的女儿总是舍弃安静的个人卧房,喜欢待在热闹的餐桌上工作。在工作的同时,她照顾狗儿,看爸爸妈妈进进出出,电脑桌面上开着几个研究视窗,两个对话视窗,一个背景音乐视窗,也是将近十个视窗。而他女儿在校成绩却是全A,更是职场上被上司肯定的明日之星。这令唐认为在数位世界中长大的网路新人类,大脑已日渐有所改变,切换速度可能较快。 我个人的想法是,「视窗切换」本身就是一种休息。当我写文章被卡住时,第一个念头多是切到音乐视窗,选一个适合当时心境的音乐来提振士气。曾毓兰词曲的〈我怎能不为主活〉超级好用,多次伴我走过与艰困的文章搏斗。偶尔,我切换到Facebook,跟朋友们打屁几句。「视窗切换」对我们这种在家工作者是coffee break,毕竟我不是上班族,我没有同事,可以相偕泡杯咖啡在走廊上聊几句。

《有组织的心智》一书提及英国心理学家威尔森研究发现,若人们专心于事务之际,突然被一封email打断,智商形同瞬间降低10点,比抽大麻还伤脑。这点我很相信。但作者列维京提出电脑科技视窗切换带来的分心很耗脑力,使人们的思考品质日益低下,我却不怎么同意。当主要工作被卡住,「视窗切换」让我们暂时从眼下的window跳到另个window去,大脑的多巴胺会奖励在另一个视窗完成的简单小任务,产生舒压的效果,并不会让我们拖延而不去完成费劲重要的主要工作。

被外界打断和自己主动切换视窗去喘口气,两者并不一样。我的休息也并非只有在电脑桌面上「视窗切换」,在客厅走来回踱步,在阳台向下眺望,躺在床上发呆,也都是可以让我耗损的脑力获得修复的方式。当然桌面上开多个视窗,要注意的是对话视窗要设定为「不被干扰」,才不至于被不时冒出的叮叮咚咚提示声打断对主要视窗的全神专注,智商瞬间降低10点。

《破解APP世代》列举多项当大脑获得休息并关注内在的好处之研究。学者发现「静止」时间扮演某种修复角色,可提升正向感受,最后帮助个人在需要时,更有效率地发挥专注力。我认为该担心的是,因着行动装置随手可得,APP充塞于现代人每分每秒的时间里,人们越来越只局限于在手机或电脑视窗切换的「忙碌的休息」。越来越多人的休息是跟我一样,「躺在床上滑手机,浏览电子报、杂志,乱逛youtube推荐频道。」让脑袋放空。甚至,连排队、通勤……,各样原本能驻足静思的片刻,全都被APP填满。在这样的APP潮流下,基督徒更是迫切地需要给上帝空间、渴求只有上帝能供应的活水。

雪上加霜的是,基督徒在时下流行的错误教导下,即使空出时间、空间给上帝,进行灵修祷告,却多被健康、工作、外貌、爱情、人际关系、财富收入…充斥。并非不能祈求这些人生中常见重大关切,而是耶稣两次表示「不可像他们那样」重复又重复的长篇大论,无穷尽的欲望让整个灵修祷告没有内涵、缺乏营养。耶稣教导,「你们祷告的时候,不可像异教徒那样重复没有意义的话。他们以为只要长篇大论,上帝就会垂听。不可像他们那样。在你们祈求以前,你们的天父已经知道你们所需要的。」(马太福音六章7-8节)上帝儿女所需用的,天父上帝岂不知道?基督徒的心灵应该更多的给上帝,亲近上帝。让上帝对付我们人性中的各样软弱与黑暗,贪婪、骄傲、野心,于是更能察觉上帝的旨意,更能体贴上帝的心意,先求他的国和他的义,人生需用,阿爸天父自会加给我们。

【强大潜力的社群组织】

网路新人类有众力协作(mass collaboration)的特点。旧世代的人们习惯被动接受资讯。但新世代是积极主动的发起者、协作者、参与者。

线上百科全书——维基百科(Wikipedia),是最为着名的众力协作产品。截至2016年9月,英文维基百科有522万多条条目,中文维基百科有89万多条条目。若非中国政府多次封锁维基媒体,中文维基百科很可能跟英文维基百科条目的差距不大。毕竟汉族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占有世界总人口五分之一。而华人基督徒最着名的众力协作产品应该是信望爱圣经网站与信望爱圣经工具APP,于1995年由交通大学的学生肇始。BBS网站、WWW网站,到现今的圣经工具(圣经阅读、查询、语音圣经、原文编号词典、研经资料、新约希腊文、旧约希伯来文亚兰文的字汇分析、圣经地理),全都是世界各地的华人基督徒义工参与。

针对网路这类没有酬劳可拿,却有那么多的义工参与现象,《乡民都来了:无组织的组织力量》一书作者克雷・薛基(Clay Shirky)提出解释。人类本来就有互利合作的天赋。新世代只要有正确的理由和动机,动员群众就极为容易和快速。那是因为新兴的网路工具搬除集体行动的障碍,使得参与的门槛降低、参与要付出的成本也大幅下降。而《N世代冲撞》则观察到新世代的人们想和组织携手合作,研制更好的产品和服务,并乐于在产品设计的过程助以一臂之力。新世代的人们相信自己能提供有用的见地,而且,能够作为见多识广的独特群体的一员,那种感觉很好。

相较于旧世代,APP世代技术门槛大幅提高。APP的程式开发更为困难,介面设计需要更高的美术视觉水准。完成的APP软体,全世界主要也只有两处(Apple store 和google store)可以发表。越来越少能如早期那样,技术人员可以单打独斗,创下网站林立、百花齐放的精采。APP更是需要众力协作,多人合作参与的团队事奉,就像宝可梦Pokémon GO的成功是结合google map的技术和现成的游戏动画。

然而,众力协作需要组织有快速的决策脚步配合。常有其他机构或组织羡慕信望爱廿多年来,一直有世界各地的义工投入,要我介绍义工给他们。然而我发现想要有义工参与,组织必须能速战速决,立即回应。速度带来更乐意委身的劲道,决策缓慢会磨掉参与者的志气与热情。并且要乐意采纳义工对于决策和改变工作流程的建议,若建议现阶段不太合适,也要解释个中原由并予以感谢。新的协同工作,不像传统的团队协力。然而,多数组织仍背负许多传统包袱,决策一层又一层,参与的门槛高、要付出的参与成本多,义工委身的兴致就缺缺了。

相较于外面的人,基督徒更有着为上帝摆上的意愿,更乐意奉献一己服务世界各地的肢体。耶稣替他子民所预备的上好福气就是在基督肢体中,成员彼此在行为上相互作用,互相影响,互相倚靠,互相制约,个体在其中拓展生命的宽度和深度,渐次成长。

APP世代的共同点是喜欢彼此协同工作,互相学习,一同成长。然而,教会机构、神学院管理模式仍多是以教牧人员为重心,较为单向。主事者或许应该正视到世代环境的变化,组织需要懂得借用外部的知识、资源和能力。多方思考现已有的经营模式是否应该反过来以底下的基层、会众为中心,多向进行,强调量身订做和协同工作,不再以在上的牧长同工为重心。让各个基督徒发挥圣灵所运行、随己意分给各人的属灵恩赐,而非牧长们计画下的一个萝卜一个坑的职务,可以令他们获得更深的满足,带出更多的委身。

网路科技只会愈来愈发达,愈来愈重要,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愈来愈深。就如狄更斯的小说《双城记》开头的那段话:「那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是智慧的时代,也是愚蠢的时代;是信仰的时代,也怀疑的时代;是光明的季节,也是黑暗的季节;是充满希望的春天,也是令人绝望的冬天;我们的前途拥有一切,我们的前途一无所有;我们正走向天堂,我们也走向地狱―」每个世代都有它的好、它的坏,我们这些卑微的仆人,掌握APP世代的特性,效法耶稣,为上帝所用,服事这一代的人。


◎本文刊登校园杂志2016/11、12月号


图片提供/123RF

about 陈小小

about 华子

about 飞飞

【延伸阅读】:
亲手塑造主流文化
圣灵充满错不了?
十二年国教的内在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