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女守護者》

| | 成為粉絲 | | 轉寄

童年期的性創傷,真是我的錯嗎?

文章索引 |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圖片提供/123RF

一齣描述五個家庭人與人之間關係成長的韓劇《請回答1988》,這部韓劇不同於以往充斥浪漫粉紅幸福感的偶像劇模式,其劇情內容貼近社會大眾現實中的家庭生活、友情與青澀愛情的真情回憶,掀起廣大鄉民在網路與PTT版上的熱議討論。其中,導演在第12集,放進了一段高中生女主角德善及其好友子賢被暴露狂性騷擾的劇情,我想不論歷經幾個世代變遷,兒少時期被性騷擾的經驗,仍是大多數人共同集體的不愉快記憶吧。

劇情描述高中女學生德善的好友子賢,與家人出外用餐期間遇到了暴露狂性騷擾,子賢因過往常遇到這類變態大叔,彷彿覺得看多了而麻木,可以讓自己在當下像是沒事地跟暴露狂說:「大叔很冷的,趕緊回去吧」,成功地讓暴露狂受挫離開,但是子賢的內心,仍是對這段經歷感到驚嚇,只是用了冷漠、看似沒事的態度,淡化這件事對自己造成的影響,後來仍選擇對德善表達其驚嚇心情。只是子賢遭遇過這麼多次的性騷擾經驗,難道從來沒有想到讓家人知道嗎?

「家」原是我們從出生開始就賴以依存的避風港,家人該是我們最先尋求協助的人,可是子賢對「家人」的不說,是因為不想讓家人擔心,還是因為家人彼此要去談有關「性」的事,始終是種禁忌與尷尬,所以當事件發生時,只能選擇自己消化這些經驗,或是訴諸好友,對家人則仍是一個「秘密」?

德善因自身未曾遭遇過類似經驗,難以深層理解子賢的驚嚇心情,只是覺得子賢很勇敢。後來德善與青梅竹馬的男性好友們聚餐,在走往廁所途中,也發生被暴露狂性騷擾一事,德善選擇冷靜擊退對方,讓跟隨德善身後而目睹這一幕的男性好友崔澤,覺得德善好厲害,正想上前誇讚,德善卻突然腿軟跪地大哭不已。這時,崔澤與德善自己本人才意識到,原來被性騷擾真正的心情是多麼的恐懼害怕。然而兩人返回座位後,卻沒有告訴在場朋友剛才所發生的事件。

朋友的情誼照理來說該是互相支持與理解,但崔澤與德善卻選擇不跟朋友說,是怕說了會讓朋友擔心,不想造成朋友的麻煩?還是怕說了,可能被當成嘲諷的玩笑事件,那還是不要說就不會受傷,盡量讓這件事成為「你知、我知、大家不知的秘密」?

不過,這畢竟只是一齣偶像劇,如何讓被性騷擾的秘密有個好的結局,導演仍不免俗地安排了王子保護公主的粉紅泡泡橋段,讓崔澤假借到外面抽菸之名,默默陪伴守護因尿急想要再去廁所的德善,使她感到心安,不用繼續處於被性騷擾的恐懼與擔憂情緒裡。

然而現實生活中,兒少被性騷擾的秘密,並沒有如偶像劇情般的幸運被協助或得以訴說宣洩,而是更多遭遇性侵害事件的兒童或青少年,選擇背負秘密,直到長大,如同向我們求助尋求心理諮商協助的小惠,在她28歲這年,決定要揭露自己童年被性侵害的秘密,只是,為什麼是長大後才要選擇說出來?

小惠說,以為隨著時間可以忘記這些秘密,就像是睡一覺醒來之後,只當作是在作夢,但最近與男友分手,被遺棄的痛苦喚醒了童年被侵害的沉睡記憶。看著她手腕上那一道已逐漸淡化的割痕,彷彿就像是在提醒我們,這些痛苦秘密真實的存在過,並沒有如夢境般消失。於是,去理解小惠小時候不說的原因以及成長背景,有助於解開隱藏在手腕上那一道割痕背後的痛苦迷霧。

小惠記得小時候因為父母親忙於生計,自己被丟到鄉下的外婆家照顧,在那種寄人籬下、不乖就要看大人臉色被處罰管教的日子,讓幼小的她,對大人總是感到畏懼與緊張,唯有舅舅會對她好一些,常常帶她出去買東西吃。在暑假某個午後,小惠正在午睡,突然感覺好像有人在脫她的褲子,撫摸著她,睜眼一瞧,竟然是她喜歡的舅舅,小惠不知如何反應,只能假裝睡著,好像一切都沒有發生過。

但同樣的事情在往後一直持續發生,小惠感到害怕,不知道該怎麼辦,決定告訴媽媽。但說的瞬間,媽媽勃然大怒地動手賞了小惠一個耳光,怒罵小惠。小惠痛得飆出眼淚,不明白眼前的母親是怎麼了,只記得臉上那火辣辣的掌痕,以及母親怒罵她的話語:「不要臉,不要亂講話」,就像是一個性羞愧的印記,封住了小惠的嘴巴。在小惠小小的心靈裡,隱約覺得,那句「不要臉」好像是自己的錯;那句「不要亂講話」,好像是自己說的不會有人相信。

當幼小的孩童仍需要依附在父母的照顧下,父母對孩童的所言所行,就會直接影響變成孩子內心對自己的看法。長大後的小惠,一直以為當年如果自己沒有裝睡,可以起身逃開,如果選擇沒有告訴母親,不用自取其辱,或許童年被性侵的自我羞愧感,不會像噩夢一樣,纏繞著自己直到現在。

或許,當下次你有機會聽到你身邊的人,跟你傾訴童年時期遭遇的性騷擾/性侵害的秘密時,你可以選擇仔細地聆聽她們的故事,相信在她們身上所發生的一切,感同身受這些傷害帶來的複雜情緒,支持她們對外訴說的勇敢行為,鼓勵她們尋求專業心理人員的協助,與我們一起成為她們生命中的貴人,療癒性侵秘密的羞恥,不再成為她們心靈的枷鎖,讓心得以重獲自尊與自由,改寫生命「錯在己」的人生劇本,相信「錯不在己」。

本專欄與勵馨基金會 合作。

【延伸閱讀】:
妳受傷,我就受傷
便利商店的姊姊
那封石沉大海的家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