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馬教授》

| | 成為粉絲 | | 轉寄

同學,要認識聖經

文章索引 |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圖片提供/123RF

「凡到我這裏來,聽見我的話就去行的,我要告訴你們他像甚麼人。他像一個人蓋房子,深深地挖地,把根基安在磐石上;到發大水的時候,水沖那房子,房子總不能搖動,因為根基立在磐石上。」(路加福音六:47-48)

  台灣有種稀有的蝴蝶,名叫「黃裳鳳蝶」,體積比一般的蝴蝶大,展翅的長度約有10~15公分,翅膀上有黃色的斑紋,在陽光下飛翔,耀眼且好看。

  這種鳳蝶在作蛹的時候,會找根穩固的枝幹,吐絲作蛹。末了,用二條絲線,將自己掛在樹幹上。牠所織成的形狀像是菱角,這種令人驚訝的建造,容易抗風。牠所選的地方妥當,總是不容易被風吹落。我曾研究這種鳳蝶,不知黃裳鳳蝶這些本領,是在哪裡學到的?

  有些動物也有類似的建造本領,例如水獺選擇溪流的蜿蜒處作巢,地鼠選擇排水良好的地方作穴,水鴨知道在波浪平穩的水面上築窩,螞蟻選擇在旱地下繁殖,蜜蜂選擇在向陽面群居,連都市裡的流浪狗都會選擇在報紙上、暫睡一晚。這些動物在築巢覓穴時,都想到大自然充滿了不可預測的風險,居住之處要儘量減少風險。

  人類也會建造,最早的建造者稱為「architecture」,arch是拱形,tecture是技術,這是「建築師」一字的來源,建築師是能建拱形建物的人。古希臘時期雅典的建築、中國的天壇、巴洛克時期的建築等,都可以看到拱形。為什麼都以拱形作為美的代表?彩虹的形狀、天體滑過地平線的軌道,都是拱形,這是建築之美的範本。

  上帝給人的更多,祂不只用野生動物的築巢提醒人,以大自然的美為範例,祂還給人祂的話語,要人建造的根基是在祂的話語──「聖經」的上面,如同穩固的根基必須立在磐石上。

  聖經是三十多位作者寫成的,作者的職業身份都不相同:有的是君王(如寫詩篇的大衛),有的是先知(如寫以賽亞書的以賽亞),有的是祭司(如寫創世記的摩西),有的是教師(如寫以斯拉記的以斯拉),有的是農夫(如寫阿摩司書的阿摩司),有的是醫生(如寫路加福音的路加),有的是漁夫(如寫約翰福音的約翰),有的是學者(如寫羅馬書的保羅)。寫作的地方也不同,包括皇宮、曠野、監獄、貧民區,或流浪漂泊之處等。寫作的時間前後有三千年之久,寫作的年代跨越許多朝代與王國。

  結果這本書從頭到尾朝向同一個重點──耶穌基督,讓不同的讀者,不拘是博學之士,或是市井小民,或男女老幼都可以懂,都可以得到生命、力量、安息、醫治、喜樂、盼望……等,更重要的是,都可以認識上帝。

聖經的背後有個作者,祂用「默示」(inspiration)來讓不同的人書寫,「聖經都是神所默示的」(提摩太後書三:16)。

  默示inspiration是in與spirit的合字,是在聖靈的感動裡。聖經的不同作者,都是在上帝之靈的感動下寫的。spirit這個字是「風吹」(breath)的意思,起初上帝造人是「將生氣吹在他鼻孔裡,他就成了有靈的活人。」(創世記二:7)。我們讀聖經,就可以體驗到風吹進到我們的心間。

  十七世紀法國有個化學家名叫莫勒利(Nicolas Lemery, 1645-1715),他就認為生命如同管風琴(organ),要有氣息才能出聲,他給這學問,起一個名字叫organic chemistry(有機化學),有機化學成為生命科學的必修學門。今天許多人強調「有機」,真正的有機──就是聖經,那是上帝吹出的氣息,藉由聖經的文字,進入人心。

聖經裡記到一個羅馬軍人,他寶貝的僕人害病快要死了,請人去求耶穌:「你只要說一句話,我的僕人就必好了。」(路加福音七:7)是的,只要一句話,就必好了,這是最佳的有機。

  「怎麼知道聖經是上帝的話呢?」,人類始終沒有辦法去「證明」這一個問題。人類不知道什麼是「上帝的」,就不知道如何證明「是不是上帝的話?」。但是人類可以「體驗」聖經是不是上帝的話。耶穌在路加福音六:47-48告訴我們如何驗證。

  第一、讀聖經如同蓋房子。為什麼要去蓋一個房子?也許有人忽然發現自己原來是住在荒野外界的人、事、物怎麼變,他就怎麼變;也許有人忽然發覺他們長期是住在違章建築裡,過去所倚靠的原不可靠……,或許有千百種原因,使我們發現原來自己是沒有房子的人,而來到耶穌面前。這種自覺,是恩典的初臨,也展開真理的追尋,正如「恩典與真理是從耶穌基督來的」(約翰福音一:18)。

  第二、讀聖經要挖掘。太多的東西,太多的傳統,太多流行的看法,太多的人云亦云,加上自己太多的無知、頑固、自卑、驕傲、自以為是……等,都攔阻我們去讀聖經。

  十九世紀著名的數學家柯西(Augustin-Louis Cauchy, 1789-1857)在1842年寫道:「在人生的路上,我曾經像是一個客旅,總是注意上空的烏雲或前面的黑暗。順利時,我頂多看到了烏雲的邊緣有亮光。後來,當我讀了聖經,喝了這純淨的靈奶,聖經的話語成為我路上的光,我才知道,過去我如同一個閉著眼睛走路的人,不知道前面路途是多麼明亮。聖經的話語,所給的亮光,使我的心敬畏,使我的心安息。我一生的路程真是奇妙,未來有一天,天空將是一片的明亮。」柯西是一個深深挖掘的人,不只在數學的領域,也在認識聖經上。讀聖經是與上帝同行,不是我們自己在挖掘,而是耶穌與我們一同挖掘,愈向下挖就愈明亮,如同看到黃金一般。那是磐石,安放地基的所在。

  著名的聖經註釋家亨利‧馬太(Henry Matthew,1662-1714)寫道:「一個人要增長知識,就必須細細的讀書;當你讀聖經時,尤其需要細細的讀。我們讀書,會從書本中得智慧;我們讀上帝的書,更是從上帝得智慧。讀的愈深,得的智慧愈多。但是,大多數人過於懶散,讀書總是讀表面。需要反覆的讀,才能更深入,這時聖經的話自然成為你的禱告,成為你宣講的內容。聖經是個泉源,不斷的湧出活水,喝來總是新鮮。」

  第三、根基安放在聖經上。十九世紀牛津大學文學教授玖威特(Benjamin Jowett,1817-1893),當時期有「偉大的教師」(the great tutor)之稱,他曾改革大學教育制度,首先在大學制度之上再建立「碩士」(master)教育,透過獨立研究的過程,使學生更深入的認識自己。一次在會議上,有人問他:「玖威特教授,你對上帝有什麼看法?」玖威特回答:「我對上帝的看法,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上帝對我的看法。」玖威特知道關鍵的問題,他知道自己的根基,也知道將根基放在何處。

  根基常是來自問題。當一個人有太多問題,表示他還未將問題沈澱,不知道真正的問題。有些問題是人云亦云的問題,有些是一般性的問題,有些是芝麻小事的問題,但都不是真正的問題。為什麼許多的科學大師會信耶穌?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他們知道一生中最關鍵的問題,他們建立了各學門的根基,也會想到自己的根基,要安放何處?這使他們回到聖經。例如當牛頓提出萬有引力定律時,他寫道:「我發現了上帝使萬物脫離混沌的方式。」他發現了萬有引力,也發現了上帝。因此讓我們深深的挖,把自己的根基,最關鍵的問題,最無解的嘆息,深深的連接在聖經話語這不變的根基上。

  堅強的水手,總知道會有狂風巨浪,沒有這些,還無法考驗他們船隻有多堅固。偉大的登山家,總知道登頂的路上有多少風雪落石,沒有這些,登上峰頂會很無趣。同樣,耶穌告訴我們,會有大水來,淹沒我們的所有,撞倒我們的一切,耶穌從來沒有說:「信耶穌,沒患難」或「信耶穌,發財成功活百歲。」

  耶穌與我們同受患難,成為我們的支撐。祂說道:「到發大水的時候,水沖那房子,房子總不能搖動。」這間房子不只是地上的部分,還有地下的根基,與根基下的磐石,這些都是房子的一部份。喔!多少時候,我們動搖了,房子動搖了,根基動搖了,但是有一部份卻永不動搖,為什麼?「因為根基立在磐石上。」耶穌與祂的話語永不動搖,連死亡都不能勝過。

  同學,讓我們翻開這本聖經,讀聖經。

歡迎參觀作者的網站:河馬教授的網站

【延伸閱讀】:
「宗教」改革?「教會」改革!
經文帶我經歷神
革命尚未成功?——宗教改革500年的省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