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之歌》

| | 成為粉絲 | | 轉寄

美好的性生活

文章索引 |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性」事難啟口


  中國人是個比較保守含蓄的民族,不太用「愛」這個字,喜歡以「情」字代替「愛」字,因為「愛」字不太容易說出口;至於「性」這個字眼,那就更別提了,若是有人在公共廠所大談「性與愛」,別人肯定會以「有色的眼光」來看你,恐怕會被誤解你為「黃色族群」;記得以前念高中時,當上到人體的性知識時,老師根本就是「不小心」跳過去,連提都不提;到了大學,當碰到這個課題時,那位老老的男老師索性叫我們回家自己溫習,在家裡,爸媽也對此問題三緘其口,因此,直到結婚都還不知道如何節育。

「性」事到處都是
  在現在的社會裡,「性」隨處可及,隨便拿起一份雜誌來讀,聽一段流行音樂,或是看上一場電影,要不接觸有關性的資訊,在現代生活中幾乎是不可能的事。廣告商為了促銷商品,大量使用男女合拍具有挑逗姿態的照片,我們所接觸到的大部分資訊似乎都僅從一個方面描繪兩性的吸引。性被粗略地勾勒成一種體能活動,其唯一作用就是給予肉體上的快感。這種概念也許會點燃我們的激情,急著要在晚上尋歡作樂,但不幸的是它也減弱了我們對性可以是、或應該是什麼樣子的期待。

女人如何看「性」事
  根據心理學家們的研究:女人大多希望兩性關係同時包含有奉獻、愛戀和快樂三種意味。性,在其最真實的形式上,不僅僅只與快感相連,還應該具有愛戀和奉獻的成份。最高境界的性體驗是那種達到感情上、精神上和肉體上既深切且令人愉悅的結合。事實上,性應當是對奉獻、婚姻和感情安全的禮讚。現在社會的道德約束灌輸給女子的概念是,她們根本得不到親密無間的兩性關係,於是許多女人乾脆放棄了追尋。有時,當男性真心誠意地尊重女性,心甘情願地欲與她們發展出那種一生一世、親密無間的情感關係時,許多女性反倒傾向於壓抑對這種理想的兩性關係的渴求。一般的心理學家都同意,夫妻圓滿的性愛關係是幸福婚姻的重要基礎,那麼,這個話題顯然成了,正經的良家婦女「必須知道,但又非常忌諱」的話題。

一位女助理牧師的心聲
  「新麗人」網站本月的主題是:「性與愛」,在主打刊頭「情趣盎然的性愛」一文中,走過八年的作者吳依蘭總結道,「把聰明和性愛結合起來﹐定能使你們的性愛生活情趣盎然。」她和她的丈夫克理夫育有兩個孩子,夫婦均是加拿大列治文世界豐收教會 (World Harvest Church in Richmond) 的助理牧師,吳女士也是一位作詞家,她對夫妻之間的「性與愛」有很多精闢獨到的看法,對女士們有很多的提醒與啟發。現茲將該文略述於下:


  十六歲那一年,我有了初吻,但當時我一點反應都沒有。後來終於碰到一個我真正想要親吻的男人,我請最好的朋友給我一些指點。「閉上你的眼睛,張開你的口就可以了」她說。

  當第一次真正親吻的機會出現時,我縮回去了。他閉上他的雙眼,我閉上我的。他張開他的嘴巴,我卻僵住了,結果,什麼都沒有發生。實際上,我僅能做的就是抓起我的鞋子跑出前門,直奔巴士站。我一路茫然地回了家。那天晚上,我終於覺悟,親吻不是自然來臨的。如今,我明白性愛也是同理。

親愛的,我們來談談性愛
  許多夫妻只是在性愛前奏、過程、或尾聲中談論這個話題,奇怪不奇怪﹖如果性愛是婚姻的一個重要部份,我們為何不多加以探討呢﹖

  和諧性愛的基礎,在於和你的配偶有親密的關係,這取之於平時敞開真誠的溝通。關掉電視,合上書本,倆人坐下來談心,談談你們的期望,你們的喜好﹐你們的渴望。如果不如此行,而只是通過性愛來發泄挫折,表達慾望,彌補欠缺和不安感,你肯定感受不到性愛的快樂。

  我們常常費盡心思去博得諸如同事、朋友、甚或熟人的好感,卻忽略那最在意我們的人。問問你的丈夫,他覺得什麼最讓他心動﹖他喜歡你穿上盛裝嗎﹖你的口紅令他興奮嗎﹖香水呢﹖抑或他更喜歡自然的你﹖你不妨多試試他的建議,吸引他,他會感激你,而你們倆都會受惠無窮。

性愛「熱身」相當於準備宴會
  大多數男人每天會有三十九次想到性愛,而女人卻不然。難怪當你的丈夫問你要否「上樓」時﹐你會問「做什麼﹖」,你需要先「熱身」,讓性愛充滿生趣,你就更能體驗到快樂。把性愛視同宴會一樣加以準備。

  我們女人總是為了舉辦宴會費盡心思,我們會記得最微小的細節,不僅打掃擦洗房子,還要裝飾佈置一番,而且我們確保自己看起來感覺很美好。我們是不是也同樣用心準備臥室裡的「宴會」﹖

  因為性愛是生活中最敏感的一種快樂,所以多一點「熱身」會提高我們的期望和增強體驗。有些夫婦用燭光來點綴氣氛,挑動甜美的感覺。有些夫婦從捉迷藏中找到樂趣,進而把自己引到臥室。嘗試不同的方法,挑動性愛的情趣,你不妨大膽些,你的情趣盎然會讓你倆都感受到快樂。

你們真的快樂嗎﹖
  最後我要講的是,歡笑是最好的良藥。學會對自己笑,即使在臥室裡也一樣。彼此享受,不要太嚴肅,最好談論有趣的話題,讓你們的心情愉快。性愛是為了享受快樂,是你們可以彼此分享的一個禮物,要把它作為成功婚姻的一種福份來享受。


前往新麗人網站 本專欄與新麗人網站合作。

除了原本的信望愛專欄作家顧美芬、陳小小文章外,更有北美亞利桑那州亞省時報專欄作家、亦是家庭講座講員的蔡佩芬老師,與大家分享。

about 【家庭之歌】專欄主要寫手:蔡佩芬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