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評論》

| | 成為粉絲 | | 轉寄

是誰扼殺了網路經濟?

文章索引 |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回顧那指下跌的原因,第一是微軟的壟斷官司;第二是網路經濟的泡沫化。應該說是網路經濟扼殺了那指。

  那麼又是誰扼殺了曾經是生機勃勃的網路經濟呢?

  網路公司的創業者們每年會聚集在一起對網路經濟的發展進行討論、交流和預測。2000 年之前,這個會議可謂萬眾矚目,創投資本家,華爾街分析師和各種各樣的人,從投資人到記者,都會蜂擁而至,生怕漏掉了什麼。而企業者們有點象國際影展中的大明星和大導演,被眾人如同眾星捧月般地捧,其氣勢不可一當。

  如今這個會議已不太有人感興趣,他們仍照常聚集。不同的是創業者們很少談論網路經濟的發展遠景,而是再找網路經濟死亡的替罪羊。

  是誰扼殺了網路經濟? 不必找福爾摩斯,可以擔當罪責的有風險資本家。他們聽到好主意,而未見計劃就打開錢袋注入資金;還有創業者,好像不知錢是何物,只求新奇的想法,結果弄得網路企業不按經濟規律辦事,做得像是慈善機構似的。

  華爾街分析師們也難逃責難,他們明知企業已經脫離傳統經濟模式,虧損越來越大,但還一口氣,成批成批地給網路股票升級。弄得人人都認為不買網絡股就不會有投資回報了。

  還有當日沖銷族,他們更是將企業的運作原則拋在一邊。他們不求股票升還是降,只求股票升升降降。如果升就讓它升得更快,讓普通投資人跟進,然後就讓它跌得慘慘的。

  再來是普通的持股人,為何要相信分析師們信口開河,為何要心甘情願被當日沖銷族牽著鼻子走。這些人都使網絡經濟一開始就進入高消耗的快速擴張中。正如聖經中說的「白白的得到,也白白的捨去」。網絡經濟以比擴張更快的速度削亡了。

  當然網絡並未消亡,只是不能再稱經濟了,因為零售業巨人亞馬遜每股僅剩十元多,有人還說它要破產。雅虎也不雅了,到現在還止不住下滑趨勢。更令人感嘆的是,曾經趕潮流似的湧入新經濟的員工,又被潑水似地潑了出去,讓他們的發財夢還未做就破滅了。

  風險資本家曾義無反顧似地投資網絡公司,但當網絡公司出現問題,最需要資金時,風險資本家不願雪中送炭,反而從網絡公司中抽。

  創業者們指責風險投資家不伸出援助之手,但風險資本家卻認為創業者們至死也不承認他們犯了錯誤,進行了一場壓根就賺不到錢的商業活動。

  對於一般投資人來說,到底是創業者錯了,還是風險資本家不繼續支持創業者錯了。對這一問題,也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不甚了了。

  但他們都對猛拍網絡企業馬屁、吹氣般地給網絡股升級的分析師們氣不打一處來。比如美林證券的分析師亨利、波得格就成為眾矢之的。許多人都把投資網絡股的損失算到了他的頭上,因為他是網絡股的「升級」大王。

  亨利也有話說,他說他的研究工作並不是為個別投資人作的,而是為大基金和美林作的。換句話說,誰要你們信我來?

  風險資本家也附和,認為是個體投資者的非理性行為造成了網絡股災。比如,一位風險資本家在被問及風險投資公司和銀行對網絡股災該負什麼樣的責任時說,其實該負責的應該是廣大的普通投資人。

  普通投資人除了怪罪風險投資家、銀行家、創業者和分析師外,還怪罪朋友。在發股燒時,有許多義務的評股員。雖然這些人不夠專業,但卻因賺了一筆錢,從而十分具有說服力。許多人跟進後,猶如泥牛入海一般。

  有一個基金公司被視為 2000 年的嬴家。因為它是唯一沒有投資損失的公司。但仔細考察之下,才發現它之所以不虧本,實在是它壓根就未進入投資市場。只持現金而已。

  從這個例子看,凡在 2000 年進入過市場的人,都必遭受損失。換句話說,怪誰都怪得上,也怪不上,壓根是經濟規律開的玩笑。

  那麼是誰扼殺了網絡經濟呢?


本圖文來自北美飛揚網站的時事論壇專欄,以饗讀者。

【延伸閱讀】:
換新的高速專線
重入紅塵
安全 e 地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