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評論》

| | 成為粉絲 | | 轉寄

從參拜靖國神社看錯亂語言時代

文章索引 |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第二次世界大戰,直至目前,是人類社會最大規模的戰爭,死傷不計其數,多少家庭破碎。今年是戰爭結束滿60周年,日本的一些作為,招致各國的質疑,各地爆發或大或小的抗日活動。

靖國神社相當於忠烈祠,內供奉著國家民族捐軀的將士英雄,以表揚其成仁取義的精神。靖國神社的爭議在於所供奉的包含十四名甲級戰犯和一千多名乙、丙級戰犯。戰後至今的這些年來,日本首相無人敢以正式首相的名分至靖國神社參拜。但小泉上台以來,每年都去參拜靖國神社,今年甚至表示拒絕參加類似二次世界大戰結束60周年的紀念活動。另外,日本扶桑出版社的新歷史教科書,將日本在二次大戰殘害他國人民的罪行刻意輕描淡寫,加以隱瞞,將數次戰爭的責任推卸給他國,並大肆宣揚以日本天皇為中心的家族國家觀、亞洲支配觀,歌頌日本國民投身戰爭的精神。凡此種種,令許多亞歐國家紛紛表態抨擊,恐怕沈寂已久日本軍國主義可能甦醒。

但另有一些證據顯示相反的意見。全球各國捐助南亞海嘯賑災捐款排行,日本位居世界第一名;針對日本右傾政治家的發言和行動,扶桑社歷史教科書,不少日本人公開反對;日本國會議員們當中,不想去參拜的人大大多於願意去參拜的。並且日本的教科書制度跟台灣一樣,由各個私營出版社各自編輯,學校自行選用。統計資料顯示,現有的歷史教科書中,最受歡迎的是「東京書籍」,佔 61.2%,「扶桑社」僅佔總量的0.04%,最不受歡迎。

日本整體的意念走向,模糊難辨,反日情結方興未艾。此際又逢日本傳統春祭時分,一批日本議員計畫將於四月二十二日上靖國神社參拜,雪上加霜,可以想見屆時必掀起炫然大波。首相小泉反覆強調此行徑是「向世界作出莊嚴的承諾,為了今後和平、明天更加美好」,字面上似乎要引導人們相信日本沒有軍國主義、不會再發動任何戰爭,但是仔細推敲這句話,又找不到任何確實的承諾。

美國傑瑞魯賓(Jerry Rubin)曾表示,「一個垂死的文化摧毀了所有它觸及的東西。語言是第一個被摧毀的。於是沒有人能夠再以言辭真正的溝通。」二十一世紀的現代,政客們詭辯式的修辭、社會商業的廣告文辭,徹底蹂躪了語言的所指。惹起紛端的歷史教科書美化「侵略」為「援助」,慘烈的南京「大屠殺」用「事件」一詞取代;社會中「賣淫」被美化為「援交」,「偷竊」與「借用」混用,政治裡「法律和秩序」實為「控制異己」,廣告行銷更是顛倒傳統對於愛、恨、情、仇、是、非、黑、白的認知。

人們活在錯亂語言的現代,每天被各種創意文辭洗腦,使話語原意模糊化,愛可能是恨、恨可能是愛,美麗可能是醜陋,醜陋可能是美麗。漸漸,沒人參照語言的本意,皆端視行動背後的意涵猜測,於是國際間、政黨間、社會各個團體間、親子間,錯亂的語言阻撓了人的溝通與交流。思想、語言、行動三者之間,原本邏輯上的整體性,如今徹底被撕裂。

新約聖經馬太福音五章37節耶穌說:「你們的話,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若再多說,就是出於那惡者。」基督信仰裡面,思想、語言、行動三者緊緊相扣,不可分割。在希伯來人的觀念中,「信」不僅是思想,也是語言的宣告,同時更是進行中的行動。為了一時權宜,濫用語言,致使語言失落、真理不彰,最終倒楣的還是自己,勢必將自食惡果,受到嚴重的反撲。

本文刊登於《基督教論壇報》 http://ct.org.tw

【延伸閱讀】:
認識死後的世界
知道如何處卑賤與豐富
招呼頂嘴的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