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評論》

| | 成為粉絲 | | 轉寄

選校不選系的結果

文章索引 | « 上一篇 | 下一篇 »

今年一開學就爆出台灣大學有上百名新生一註冊就休學,甚至有整批被補習班帶走準備重考的消息。其中最關鍵的問題是,這些休學的新生中發現以推甄入學的人數還略多於指考入學者。這與教育部過去長期累積的數據顯示各校(包括台大)指考入學的學生休退學率都高於甄試生許多的情形相反。

解釋這個現象的一種說法是「學生面試時的學習興趣是假裝的」,因而有聲音呼籲減少甄試的比例。但這可能只是台大特殊的情況而非其他學校的主要問題。

以清大來說,今年錄取的新生中甄試入學的休學率約4%,指考入學約8.5%,並未發現特別比往年多(且都維持兩倍以上的差距)。如果連全國甄試比例最高的學校都如此,似乎可以合理推論其他學校也未有太大的變化。

反過來,我們可以注意到台大今年度甄試入學的比例也超過五成,與新生中休學的比例類似,顯示出其甄試學生並未比較「忠誠」(與其他學校不同)。若再考慮到台大各系所的錄取分數幾乎都是同領域各校中最高的,因而此現象可能的解釋是:這些原來申請上台大的優秀同學其實更想讀台大其他的熱門科系,即使沒申請到也不願到其他學校就讀。但是因為校內轉系很不容易,加上台大的指考入學比例也比其他頂大高,所以在一些補習班的慫恿下,寧願再花一年的青春重考,結果又阻擋了下一屆的學生。

其實這可能就是「選校不選系」的結果,使學生與學校徒然浪費許多時間與資源。

所以我們不需要因為這單一事件否定甄試入學的整體意義與價值,而是應該從積極面來看,似乎台大內部各科系互轉可以更有彈性;或是仿效其他學校成立不分系或學院學士班;或是乾脆減少甄試的名額。其中有些也許已經作了,有些可以再努力。

就整體的社會而言,我們也應該更多反省學子對於熱門科系或頂尖大學的盲目追求,不應變質為功利主義的態度。如何幫助我們的孩子少走些冤枉路,更早了解自己的興趣方向,對自己的未來負責,在大學中發展完整的人格並有跨領域的學習,那才是對我們下一代最好的預備。


圖片提供/123RF

【延伸閱讀】:
大學生的憂慮不是錢
為什麼歐洲難民問題如此嚴重
留下什麼品牌的核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