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望愛閱讀》

| | 成為粉絲 | | 轉寄

我成了斜槓中年

文章索引 |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根據媒體報導,美國專欄作家瑪希‧艾波赫(Marci Alboher),在2007年創造了「斜槓青年」這個概念。她曾在《紐約時報》主持專欄「職業轉變」,並出版暢銷書《不能只打一份工:多重壓力下的職場求生術》(One Person/Multiple Careers:a new model for work/life success)。

「斜槓」一詞意指英文中的〝Slash〞,是指「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再滿足『專一職業』這種生活方式,而是選擇一種能夠擁有多重職業和身份的多元生活」。這些年輕人會在自我介紹中,使用「斜槓」來區分不同職業,例如「姓名,職業/職業/職業」,所以被稱作「斜槓青年」。

轉職求生 兼三份工

2016年,我因為經濟因素成了「斜槓中年」。我原是報社記者,因為中年轉業,收入一直不是很穩定,眼看就要花光積蓄,便兼職三份工作,包括兒童作文老師、餐廳工作及文字工作者。

因為經濟需要,我注意到住家附近有餐廳在應徵工讀生,時薪130元,因此我開始每週三天以勞力賺錢。早晨,我在開店前一小時到店裡煮玉米濃湯備餐;晚上,我在客人用餐時間端盤子送餐,關店前再做好清潔工作,其實也挺累人的。

有時在餐廳挽起袖子做餐、洗碗、清潔時,我心想:「怎麼變成一個做飯的呢?」然而轉念一想,「既然變成做飯的,那就好好做吧!」

每週三是我最掙扎矛盾的一天,那天我同時要在安親班教兒童作文,也要在餐廳工作。下午,我以老師的身分教孩子寫作文,批改作文簿,也會打電話跟家長討論孩子的學習狀況。一般而言,家長對於安親班老師都很尊敬。

教完兒童作文,我就得換上工作服到餐廳工作,常一邊洗碗,一邊想起聖經中的約瑟入監,耶和華與他同在,卻不知哪天才能結束監獄生活。

由於作文老師與餐廳工讀生的性質不同,也迫使我重新思考自我的價值與定位。上帝彷彿提醒我:「祂是我的天父,我的核心身分是祂寶貴的孩子。」

進入新工作模式 成為聯盟關係

我也體會馬太福音所說:「你們是世上的鹽……你們是世上的光」(五章13-14節)。過去因為長時間寫稿,我喜歡安靜更甚於與人互動,對於人際關係很沒有信心,但上帝好像擴張我的疆界,調整我的眼光。

餐廳老闆娘喜愛找我聊天,常告訴我,跟我聊天很愉快。尤其老闆的孩子是憂鬱症及思覺失調症患者,跟我的過去經歷相似,只因我有基督信仰,在上帝的愛中得蒙保守,已經恢復了七八成,所以很能體會其中艱難。於是工作結束後的用餐時間,我有時會為老闆娘祝福禱告。

這段中年轉業時期,我以教兒童作文、在餐廳工作及批改國中作文簿為主,書寫投稿為輔,並開始有較多時間閱讀,希望找到對自我復健有益的書。

專業社群LinkedIn創辦人雷德‧霍夫曼在《聯盟世代─緊密相連世界的新工作模式》書中提到,「終身雇用」的概念已經過時,新工作模式是進入企業與員工「聯盟」,即「雇主和員工,無須存在長久的雇傭關係,天下無不散的宴席,但可以是終身的聯盟關係。」

霍夫曼認為,少有公司的工作宗旨能涵蓋一名員工的全部核心價值與抱負,所以當員工有其他生涯規劃及目標,便會想轉換跑道。公司與員工就像一支球隊,彼此以「光榮地完成有限的特定任務」作為共同使命。

對我而言,餐廳工讀生是階段性工作,於是我跟雇主討論,任期內當完成什麼工作任務,也告知下一步生涯規劃,建立互信,完成階段性任務。我體會到新世代的勞資關係,可能變成「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但卻能真心相待,更珍惜一起合作的時間。」

痛快淋漓地拚搏一回

曾經看過一段話,「神往往給你一段時間,充滿恩典的經驗,好讓你能夠預備進入下個階段得地為業的挑戰!」

2017年,我重返文字事奉禾場,擔任福音機構執行編輯,離開餐廳工作。感謝上帝過去讓我在餐廳工作,至少我不會餓著肚子,平時還可以寫文章投稿,繼續走喜歡的道路。

回首這段轉職的日子,我也體會「職場如同殘酷的戰場」,但是逆境使人經受磨練、更加成長。想起馬斯洛的需求理論,這一條路究竟是「轉型的自我實踐」,抑或滿足較低需求的一種「妥協」,我無從得知。然而在青壯時期,我至少痛快淋漓地拚搏了一回。

全國各地基督教書房一覽表

【延伸閱讀】:
別讓錯誤的榮譽與羞恥帶給你壓力
做一行,怨一行?如何找到職場心方向?
帶著你的靈魂去上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