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人的針孔照相機》

| | 成為粉絲 | | 轉寄

為當代人寫一本忠於史料的耶穌傳

文章索引 | « 上一篇 | 下一篇 »

人物故事向來有其基本讀者,大半的傳記也都能帶給人不同程度的啟發。多數傳主,一生一本傳記大概就夠了;歷練豐富的,會有第二本或更多本傳記。

換句話說,生平帶給世人愈多靈感的,他的傳記相對地愈多。有意思的是,爭議程度高的人物,有時也吸引出版社爭相推出傳記。

歷來不同語文印行的耶穌傳,數目多少,恐怕難以估算;單以漢字而言,不同版本就已值得碩士生去分析與比較,作為學位論文。

上個世紀七○年代中期,聖經學者法蘭士(R. T. France)眼見不少出版品描繪耶穌的畫像,雖然包含了部分事實,但是主調卻不盡忠實。法蘭士用「發明」二字來形容這些傳記背離了公元一世紀的原始史料。

於是學者提筆,想為當代人寫一本忠於史料的耶穌傳。這不是小工程,大膽的法蘭士到底交出了一張什麼樣的成績單?

(一)澄清誤解

作者問道:「難道耶穌的為人有這麼大的震撼力,才首次見面,只憑著一句話就改變了他們(編按:指門徒)一生的道路?」(頁57)

他隨後寫著:「我們不是要貶低耶穌帶給各種人的感動,但是我們必須注意,馬可的記載並不完全。那並不是他們頭一次見面,約翰還在為人施洗的時候,這四名漁夫當中至少有兩個,就是西門和安得烈,也可能是四個,曾經受到吸引,加入這場領洗運動,因而見過耶穌。至少安得烈已經深信耶穌獨一無二,十分重要;看來這一小群人也一直在留意耶穌的作為,所以當時機來臨,他們早已準備好撇下一切,跟從耶穌。」(頁57)

(二)具備第一世紀社會背景知識

當時猶太社會的師徒制,是學生按自己需要,選擇跟哪位老師學習;而耶穌正好反其道,是祂挑選與祂朝夕相處的核心門徒(頁 56)。

(三)評述簡短,但背後藏有功力

作者認為,福音書不是每一次都把「普通」疾病與邪靈攻擊區分得很清楚。比如,一個鬼附的例子,看來很像今日的癲癇症,有時瞎眼和啞巴歸因於汙鬼。但一般而論,趕鬼和醫病區分得很清楚 (頁76)。

(四)留意新的研究成果

一九八九年本書英文原作修訂時,採納貝里(K. E. Bailey)於一九八○年發表之論文〈馬槽與客店〉的論點,闡述馬槽與馬廄有別:「伯利恆的一般居民並沒有一間與住屋分開的馬廄,整個住家就是一間房,到了晚間就將牲畜牽入房內一角⋯⋯。」(頁42)馬槽指的是屋內一角,不髒也不臭。

另外,伯利恆屬小鄉鎮,很可能沒有商業性質的「客店」,這兒指的應是一般住家的「客房」。作者說,路加福音中,好撒馬利亞人帶傷患去旅店,用的是另一個字(頁42)。

(五)研經心得

耶穌完全無罪,為何需要受象徵悔改的洗禮?法蘭士說,「也許最有可能的解釋是,耶穌並不是因為感到有罪而來接受洗禮,乃是為了認同約翰所代表的精神」。

「約翰所傳的,正是打擊猶太人的民族自信心之根本:生為猶太人的後裔算不得什麼,只有那些真正悔改行善的人,才有希望在將來審判之日站立得住。」(頁47)

「耶穌⋯⋯也一再強調⋯⋯真以色列人,並不與國籍有關,乃是看心靈的反應與態度如何。」(頁47)

法蘭士從福音書中看到,耶穌多次拒絕熱情者加入行列,富有的少年官就是例子。作者慨歎:「今日西方教會⋯⋯傳道人的精力全花在說服人加入,而非設法阻止他們。」(頁66)

的確,福音書明白記載:「這樣,你們無論什麼人,若不撇下一切所有的,就不能作我的門徒。」(路十四33)

事實上,法蘭士在第一章就寫著:「⋯⋯我們絕不能隱瞞福音書中的耶穌較為嚴厲的一面。」(頁22)

* * *

何其榮幸,人類歷史上有這一位「超越歷史」的主,進入歷史之中,僕僕風塵,奔波在崎嶇的鄉鎮小路,呼吸著與我們同樣的空氣。

何其奧妙,活在時間與空間之下的人,竟然能與時、空之上的至寶耶穌相遇;難怪新約聖經裡的四福音書,代代有人誦讀。祂,真的是筆墨與鍵盤永遠述說不完的一位。

—《你說耶穌是誰》推薦序

●歡迎參觀《哈啦讀書心得》哈屁股與阿祥的部落格

about 【出版人的針孔照相機】專欄主要寫手:應仁祥

【延伸閱讀】:
如果耶穌沒有來
聖經閱讀的時數
向神學家學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