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與社會的對話》

| | 成為粉絲 | | 轉寄

趕快找回週日和日夜的區隔性吧!

文章索引 |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無論是不是基督徒,相信很多人都聽過上帝創造天地的故事:上帝從第一到第六天創造了天上飛的、地上爬的、水裡游的,並且依照祂自己的形象造了男人和女人。到第七天,上帝因完成了祂創造的工作就歇了工,並賜福那一天為特別的日子,因為祂希望人們在那一天可以歇工休息,敬拜祂。

但是隨著科技的發達,各類能源的大量開發,人類不僅打破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的規律,週日也經常難得休息。人們之所以開始從事夜間工作的原因相當多,但「市場需要」總是不會被忽略的一項,報業記者晚間要趕製新聞,以便自家報社早晨出刊的報紙能夠搶得獨家;各種網路程式業者之所以拼命加班研發新軟體,無非也是希望自己公司的產品能夠因為創新而獲得消費者的青睞。也就是因為夜間工作的勞動人口日漸增加,使得包括便利商店、速食業者、信用卡客服人員在內的服務業,也就找到了白天之外的另一片商機。

如果被問到:晚上工作對健康好嗎?每天加班對家庭生活會影響嗎?假日缺乏休息不會令人心聲疲倦嗎?相信多數人都不會喜歡這樣的生活方式。既然日夜顛倒、沒有假日的生活大家都不喜歡,為何不見此一趨勢有削減的現象?相反地,反倒變本加厲地持續延燒?

德國社會學家J. Habermas提到,人類的生活世界原本是強調面對面的互動關係,著重個別意見的表達和差異性。但是隨著現代社會工具理性的過度發展,強調競爭力的市場效益和管理效率的科體體制不僅蓬勃發展,還滲透到上述強調人際互動與自主性的生活世界,亦即產生「生活世界被工具理性殖民化」的現象。如此一來,人們的獨特需要和主觀感受不再被傾聽,整個社會就像一個管理機器般運作著,每一個人都像當中的小齒輪只能無奈地跟隨著大齒輪運轉。

究竟這個龐大的市場和管理機器是誰造出來的呢?不是人們透過互動協商,逐漸構築出來的嗎?換言之,大機器也是由諸多小齒輪所串連而成。但為何會出現無法收拾的局面呢?在我看來,無非還是聖經裡面提到的老問題:「虛榮!」

以學術界為例,其實每個學者或學術單位的能力和可運用時間都有一定限度,但為何大家還是喜歡將所有的研究資源一把抓?市場上每個商家能夠照顧的顧客人數也有它的限度,但為何總是希望市場上所有的消費群體都集中在自家店裡來消費?歸根就底,理由無他,無非是多數人喜歡那種財富、權力、聲望大量集中在自己身上的感受,因為那可以讓自己在與他人比較後覺得有優越感。

尤有甚者,有些商人為了搶得商機,還要求他們的員工二十四小時不是前述沒日沒夜地超時工作、剝削研究生或勞工的休息日,就是粗製濫造浪費研究經費,或降低服務品質而已。

我經常在想,難道大家不能「共享」或「分享」這塊大餅嗎?一個研究者不要接所有的研究案,而是將它平分給其他學者一起做;一家廠商不要壟斷所有的消費者,讓其他商家也有生意接;大家都說好晚上不加班,讓老闆和員工都能回家過家庭生活,早點休息,放慢生產和研發的速度。

「不行!當然不行!,因為在這個強調競爭力的時代,誰先鬆手,誰就可能面臨關門大吉的命運!」或許有很多人會這樣吶喊!!確實,我自己也面臨這樣的掙扎。以前我總是盡量不接週日的演講或其他社會服務,因為我希望保有週日休息的時光和完整的信仰生活;但這樣的結果,也讓我失去與某些單位建立關係、連結研究資源的機會。於是,我開始破例接了幾次週日的演講或社大講師培訓,結果不但喪失了假日休息的時光,連到教會的信仰生活都受到相當的影響。連帶地,身體和心理健康也出現一些警訊。

就在這個時刻,我開始想起上帝創造萬物以及人類的旨意,我真的發現上帝期望人類一週工作六天,第七天休息真的是有它的必要性。無論從身體、心理還是靈性的角度來看都是如此。甚至我還認為,上帝創造日夜的機制,也是希望人類是善用、享受祂所創造的美麗世界,而不是反過來犧牲自己的健康來當物質生活的奴隸。於是,我又開始提醒自己:週日盡量不要接外務、晚上十點半以前就寢。或許這麼做真的會讓我的社會資源減少,學術著作發表速度變得遲緩,但仔細想想,如果要賠上身體心理健康以及家庭和信仰生活,才能換得快幾年的研究著作或升等「虛榮」,我相信「走上帝的路」還是最有智慧的選擇。也希望以此和現在沒有週末和日夜區隔的讀者共勉!

◎ about 徐敏雄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