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與社會的對話》

| | 成為粉絲 | | 轉寄

沒有和好的堅持只有虛空

文章索引 |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每年耶誕節前夕,經過臺北市新生南路天主教聖家堂的時候,都會看見「和好」這兩個令我印象深刻的字。

最近,是在課堂上跟同學念到P. Freire《受壓迫者的教育學》一書,裡頭談到「人性化」的生活方式,不是要讓自己從被壓迫者轉向壓迫者的位置,或是將壓迫者打敗,而是讓雙方都瞭解人與人其實可以不用靠壓迫對方的方式,過著彼此信任、尊重、自我實現的生活。

另外,也是參與街友藝術課程的過程中,讓我不斷地反問我自己:追求公平、正義、同理心.....等等價值的終極目的究竟何在?是要讓街友或弱勢族群過著跟優勢者一樣的生活?還是讓優勢者尊重弱勢者的差異文化,甚至願意將他們的文化納入自己的生活世界?

在課堂上,我也提出同樣的問題詢問學生:「多元文化彼此尊重」以經是大家都琅琅上口的口號,但是大家能不能告訴我為何街友值得尊重?為何性工作者值得尊重?為何原住民值得尊重?如果我們無法確實提出一些「差異族群」值得尊重的原因,「多元尊重」就永遠只是口惠而實不至的虛幻口號,更不用說讓人與人真正的「和好」。

接著我跟學生們聊到:我在街友身上看到許多對抗生命衝擊的勇敢際遇,聽到許多感恩報恩的感人故事;先前透過一些性工作者的紀錄片,我也看到許多性工作者對待家人那種無私付出的偉大母性,以及存在於姊妹間那種溫暖的互助情誼。當然,這些勇敢與動人的故事不是不存在其他階級群體中,而是在資源匱乏、甚至危急存亡之際還能被展現出來,更令人覺得可貴。雖然我不贊成將人的身體當成商品一樣販賣,雖然我也不希望有人餐風露宿,但這些「人」的偉大故事卻值得我學習。

這些日子來我慢慢發現,如果我堅持的價值或實踐的理想對於人與人的彼此瞭解、相互「和好」沒有幫助,就很容易只是在標榜自己的秀異,最終只會讓人們陷入孤芳自賞或歧視對立的緊張關係,最後一切只會是一場「虛空」。

相反地,基督信仰裡談的「和解」,是基於「愛」的緣故所展開的瞭解行動,唯有處於對立或緊張關係中,有人願意先因為「愛」的緣故先事出善意,才有可能慢慢開始破冰。唯有開始慢慢互動,才有可能透過真誠交流認識彼此值得肯定、尊重的特質。唯有真正懂得欣賞彼此的優點,從對方的生活背景理解彼此的言行,才可能跨越既有的裂痕,甚至慢慢撫平先前的心理創痛。

也是因為這樣的考量,我開始一步一步邀請先前指導論文的研究生聚會,希望透過這樣的聚會,一方面會具有相同價值的人,另一方面,也修補先前可能存在彼此的芥蒂。我跟我的學生們說:

一個團體能分享相同的價值觀很令人興奮,
一個團體能提出不同的價值觀很令人珍惜,
一個團體能寬容曾經產生的誤會很令人溫暖,
一個團體能修補曾經產生的裂痕很令人感動。

無論大家能否來參加這樣的聚會,我都衷心感謝並珍惜大家不計前嫌....希望能創造更多和好的關係。

也祈求上帝,讓我們的聚會能充滿「愛」與「和好」。

◎ about 徐敏雄

【延伸閱讀】:
如何明白上帝心意?
耶穌只是明師之一嗎?
人生的意義與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