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與社會的對話》

| | 成為粉絲 | | 轉寄

災難中的人性與信任

文章索引 |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圖片提供/123RF

最近世界各地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持續升溫,特別是受到「封城」措施影響的市民,紛紛緊張地到大賣場掃貨;甚至出現一堆假消息,造成諸如衛生紙的搶購潮。

表面上,囤積大量物資的人自覺聰明,實際上卻是加速整個城市生存鍊的崩壞,甚至自我滅亡。今天我想來聊聊這個嚴肅卻很關鍵的話題:「災難中的人性與信任!」

還記得2010年8月5日智利礦坑坍塌造成33名礦工受困700公尺地下的重大事件嗎?災難發生後,這群礦工的工頭Luis Urzua發揮最大的智慧,除了將原本僅夠維持2天的糧食謹慎分配,讓每人每兩天只進食2小湯匙鮪魚,1片口糧和2口牛奶。還與工人們約定每天正常作息,隨持監控空氣品質和礦坑安全,好讓體能維持在最佳狀態。就這樣礦工們苦撐了69天,終於等到救援小組來臨而重見光明!

深究整個脫困的過程,關鍵在於礦工們能秉持互信的態度,營造一個「共同求生」的集體盼望和行動意志,進而克制自己的飢餓焦慮和死亡恐懼。換言之,如果災難發生的第一個時間,礦工們就自私地搶奪彼此手中有限的糧食,勢必很快陷入彼此為敵的弱肉強食恐懼之中,而無法享有相互激勵的集體意志。

回到疫情肆虐的物資搶奪現場,表面上大量囤積各項物資的人短時間內獲得了自保,也顯得聰明;但實際上他們失去的是人與人之間可以共同對抗災難的集體意志與共同求生盼望。

特別是出於自私之心囤積物資的人,更會陷入無盡的孤獨與死亡恐懼之中,因為他們會「將心比心」地覺得周遭的人跟他一樣自私,無時無刻不想掠奪有限的生存物資。

我在「社區組織與發展」的課堂詢問同學:你希望孤獨地求生,還是與周遭的人們一起討論如何共同對抗疫情?幾乎每個人的答案都是一樣的:雖然自己一個人做事沒有紛爭,但孤單寂寞感會讓人喪失鬥志;反之,團體合作雖然可能遭逢價值碰撞之痛,共同對外的連結感卻可以讓人信心大增!

◎ about 徐敏雄

【延伸閱讀】:
如果災難還能有什麼意義
為何有這災病?
重新開機前 拔掉插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