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與社會的對話》

| | 成為粉絲 | | 轉寄

真實生命經驗和感觸——盧雲《最大的禮物》

文章索引 |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圖片提供/123RF


前幾天跟一位基督徒朋友聊天的時候,我提到:「近兩年我都只看得下與生命意義有關,特別是如何與上帝保持美好連結關係的書,缺少真實生命經驗和感觸、單純理性論證的書我現在幾乎都看不下去了」!

究竟什麼是「有真實生命經驗和感觸」的書呢?盧雲(H. Nouwen)寫的一系列的書就是這種閱讀起來充滿真誠的情感,彷彿能提供豐沛氧氣,為我生命注入活水的書。所以從大約兩個月前開始,我又重新翻閱一次書架上盧雲寫的書。

今天閱讀到盧雲寫的《最大的禮物——生與死的靈性關顧》這本小書,才看到序言,就引發我極大的心靈共鳴,好喜歡這種貼近真實人生、人性和感受的文字,這就是「有真實生命經驗和感觸」的書。

底下是我從序言中摘要出來的小片段,希望我的臉書分享文都是這類能提供氧氣和活水的有用之文,讓有興趣瀏覽的朋友也能跟我一同從中得到生命的安慰、啟發和力量。

「我的躁動不安、對同伴的需要,以及害怕被拒絕和遭遺棄的感受,使我一旦找到獨處之地,卻又逃開。這證實了我對獨處的抗拒,如同渴望它一樣強烈。」

「然而,我一直知道,總有一天我必須找到走出恐懼的勇氣。我必須去相信,在獨處中,我會發現真正的導師,獨處的機會將賜下我必須寫的話語。」

「當沒事可做時,我要做什麼?當沒有人需要我關心,或沒有人邀請我做些什麼,好讓我感受到自己有價值時,我該做什麼?沒有電話、信件和會議,點點滴滴的分秒時刻,綿延成為一望無際的孤獨荒漠。」

「寧靜和孤獨呼喚我從日常生活關卡中抽離出來,去發現當我既有的支持系統被剝奪時,一切能否挺立得住,一如既往。」

「剩下的十年、二十年或三十年,將飛快消逝;漸漸地,我的身體會失去體力,思緒會失去活力;我會失去家人和朋友;我會變得鮮少與社會聯繫,並被大部分的人遺忘;我會日漸增加對他人協助的依賴;最終,我必須對所有一切放手,被帶入完全的未知。」

「除非藉由我自身的旅程經歷,幾乎沒有什麼是可以為人提供幫助的。除非喜樂、平安、饒恕及和好,成為我血肉的一部份,否則我如何能宣講它們?我總是想要成為他人的好牧人,但我也一直知道,好牧人必須為朋友捨命:捨去自身生命裡的痛苦和喜悅、懷疑和盼望、恐懼和愛。」

◎ about 徐敏雄

【延伸閱讀】:
舊約裡的基督▪逃難的君王
耶穌的試煉、試探和考驗
致年輕媽媽:事奉、罪疚感和人生各個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