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思想的蘆葦》

| | 成為粉絲 | | 轉寄

「虛榮」是我最愛的原罪

文章索引 | « 上一篇 | 下一篇 »

這枚硬幣上的圖片,是 Michelangelo(米開朗基羅)在西斯汀教堂(The Sistine Chapel)的天井壁畫作,名為“The Original Sin”(原罪)。
  做這一篇文章,是為了發覺「驕傲」的“隱藏”。

  有「懷才不遇」之感的人,往往就是驕傲的人。因為他有「不被滿足的部分」,所以他才會覺得自己真是懷才不遇。我承認,我確實有那麼一點懷才不遇的感覺,所以我仍舊是一位驕傲的人。

  您知道,我為什麼願意積極主動地與大家分享我自己嗎?您知道,我為什麼一直希望別人能夠真正的了解俊杰嗎?因為我知道,當有人真正了解我的時候,他就會興奮的發現:「原來,讓俺費盡一生千辛萬苦,所在尋找的千里馬,就在此啦!」「原來,你就是讓俺費盡一生千辛萬苦,所要尋找的千里馬啊!唉啊!這下我可終於把你給找著啦!真是感謝老天有眼啊!」

  而我,就在尋找這麼一位伯樂!這不就是我為什麼要寫下這許多文章及故事,與人分享我自己的原因嗎?我希望找到一位知音,我希望遇見一位知己。我真是盼望,有人是真的了解我的。「正因為,我懷才不遇嘛!」所以,我仍是驕傲的。我自始自終,還是擺脫不了這「驕傲的枷鎖」─而這,就是我的結論。

  「驕傲與忌妒」─我的驕傲來自於忌妒,若不克服忌妒,我就難以學會謙卑。
  「驕傲與自卑」─驕傲的人,是從自卑而來。為了掩飾自卑的內在,只以驕傲來表現。

  「驕傲」─何謂驕傲?那只不過是你尚未得到的滿足。我仍然會感覺到驕傲,因為我在那個部分仍未得到滿足。我承認,我是驕傲的,而且我這一生注定要驕傲到底。因為謙卑對我說:你必須一生承認自己是個驕傲的人,並且為此,認罪一生。

  「謙卑」─謙卑是沒有辦法相互比較的。謙卑若成為可以衡量究竟誰比較謙卑,那就驕傲了。

  神阻擋驕傲的人,賜恩給謙卑的人(雅 4:6)─這句話值得我們好好深思。

  當我意識到自己的驕傲,這也成了另一種虛榮。人真是虛偽啊!驕傲可真是揮之不去!然而學習謙卑的唯一方法,只有親近主耶穌。我懇求我主,饒恕我「無知」的驕傲!

Pascal:
  人永遠未被教以去做高尚的人,卻被教以一切其他事物;但他們以懂得如何做高尚的人自誇,甚於一切。人只自誇懂得他所不懂的事情。我們是如此恣肆,希望被全世界知道;甚至希望未來人,在我們已經不存在時,仍舊知道我們;我們又是如此虛榮,以致五六個鄰人誇獎一番,就能夠使我們高興滿足起來。當我們僅從某些城鎮經過的時候,並不想費心在那裡受人讚譽。但是,如果我們在那裡住得稍久一些,我們就如此關心這些事。究竟要多久呢?與我們的虛榮,及瑣碎生活相稱的時間。

  虛榮是如此的深泊在人的心中,以致一個士兵、士兵的僕人、廚子,和守門人都會自誇,並希望有一些人讚美他,即使哲學家也是如此。那些寫書攻擊虛榮心的人,希望因他寫得好而獲得榮譽;而那些讀這本書的人,希望因讀了這本書而獲得誇獎。我這個寫這些話的人或許也有這個慾望,而那讀這段話的人或許……

  「榮耀」─從幼年的讚美就把一切都毀壞了。「啊!多麼會說話呀!」、「啊!做得真好!」、「他多麼乖啊!」…等等。波•羅亞一帶的孩子們,如果沒有嫉妒和榮耀的刺激,就什麼事都不關心。

  「驕傲」─好奇心只是虛榮心。絕大部分,我們想知道只是為了說話。否則,我們不會為了永遠不談論它而去航海,或只為了看的樂趣,而並不希望向別人訴說。

  被我們與之相處的人們所推崇的慾望─當我們處於災難、錯誤…等等之中時,驕傲如此自然的對我們具有掌握力。設若人們談論我們的災難、錯誤…等等,我們甚至可以快快樂樂為此喪失生命。虛榮:賭、獵、訪問、假作羞怯,長久不壞的名聲。

  「虛榮」─世人的虛榮是如此顯然的事,竟如此之少被人認知;說尋求偉大是愚蠢之事,竟被人認為奇怪而駭異─這是多麼奇怪。

  掩藏著的高貴行為,最為可貴。當我在歷史上看到一些這類事件時,使我極為喜愛,但這些事跡終究還是沒有完全被隱藏,因為它們已經被人知道。而人們雖然盡了力隱藏,但那小小的透露把一切都破壞了,因為其中最好的部分,是掩藏它們的願望。

  談論謙卑,在虛榮者而言,是驕傲之源;在謙卑者而言,是謙卑之源。因此,關於懷疑論方面的談話,使得信仰者更為堅定。極少人以謙卑之心去談論謙卑,以貞潔之心又談論貞潔;極少人懷疑懷疑主義。我們只是虛假、雙重、矛盾;我們自己對自己既掩飾又偽裝。

  「矛盾」─驕傲平衡了一切不幸。人或者隱藏他的不幸;或者,設若他將不幸揭露,他就因認知了這不幸而榮耀。



註:



原罪本是專有名詞,它指:亞當夏娃吃了善惡樹上的果子,從此罪便入了人的心。然天主教裡有七罪宗,代表人的七種劣根性:就是驕傲、吝嗇、迷色、忿怒、嫉妒、貪饕、懶惰。文章標題乃引《魔鬼代言人》(Devil's Advocate)片中的一句經典話語。

◎ 後記:此作完成於兩千年八月。今日再讀此文,實為膽大;卻也忠實記錄了我的心路歷程。


作者為中國學園傳道會大使命訓練中心秘書,西湖浸信宣道會會友
本文原發表於作者的個人網站,經作者同意,授權本中心轉載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