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生活的維他命》

| | 成為粉絲 | | 轉寄

《共同生活的維他命》前言與譯序

文章索引 |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共同生活的維他命》這是一本有關〝愛〞的書。

如果要給〝愛〞下一個定義,實在是十分的困難。〝愛〞的價值,近來好像一直被貶值,也許在社會的發展中,一直存在著使〝愛〞貶值的因素。因此我想談一談人與人相處時的一些態度,這些是在以〝善意〞為主導的前提下,我們人的一些反應模式。

在CARL FREDRIK ENGELSTAD所著〝其中最大的是‥‥〞在這一本書中,可以找到一段男主角與那位被拋棄的妻子之間的對話。其中談論到他對他兒子的態度,她說:「我有資格這樣說--你沒有用愛來對待他。」他回答說:「我不了解是什麼樣的理由,使我必須啟動這種感覺。」她所說的一段話,我希望在這一本書中,能闡釋愛的真理。她說:「愛不僅僅只是一種感覺,基本上它應該先是一種態度。坦誠,有了解對方的意願,忍耐和饒恕。」總而言之,是甘心樂意接納、包容他人。要有這樣子的態度,基本的條件是你〝真正認識〞了這個人。確確實實地感覺到他的存在,承認他的尊嚴和尊重他的獨立。

這些能讓〝愛〞萌芽的環境與態度,我稱之為〝維他命〞。維他命在健康的生命中,本來是可以很容易找到的自然因素。如果在日常的營養中缺少了他們,就會失去平衡而導致疾病。缺乏維他命是有跡象可尋的,今天雖然大部分的病徵是從x光片上看到的,但是我們應該還有許多人記得,我們孩提時代的挪威,有多少的孩子有彎彎曲曲的腿,在頭上有大大的包。在我這一代,記得非常清楚,學校的老師是如何強調維他命的重要性。甚至於當時還有一個老師,他的名字與維他命c的發現有很大的關係。今天維他命可以人工合成、可以精煉,人們也可以一天吃一粒綜合維他命來滿足身體日常的需要。

在40年的工作中,我天天要面對著許多對夫妻的〝維他命缺乏症〞,因為他們沒有遵守每天攝取足量維他命的自然規則。而他們所缺乏的,正是使夫妻生活更健康、更和諧所不可或缺的因素。如果每天按時服用維他命,要活得好,活得健康就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換句話說能共同生活的幸福,並不是一件想當然耳的事,那是需要精心培養的工作。如果選擇生活中善良的一面,醜惡很自然會離你而去。不論是在夫妻之間,在家裡,在學校或在你工作的地方,只要有一些生活上的規則被漠視,一定避免不了會產生破壞規則的後遺症。使我們自己的生活變得複雜不堪,常是因為錯失了正確的〝選擇〞,要作正確的抉擇並不是只有一個機械化、單調的方式。一句老話說〝生活就是不斷的抉擇〞,抉擇的本身並不只是一個動作,而是連續的狀態。

一百年前,在英國有位年輕的杜亨利教授(HENRY DRUMMOND),他是一位科學家、神學家,同時也有許多自然科學的著作。他的一系列的演講--〝世界上最偉大的事〞,使他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直到現在仍然令人難忘。這本書被翻譯成挪文和許多種其他的語言,每一個家庭都應該有一本,每一對夫婦都應該以它為指南。他所談到的是,使徒保羅的哥林多前書中有關〝愛〞的講論,而我這本小冊子只是對於〝愛〞的講章的迴旋與省思。〝愛是接納與友善〞,除了饒恕之外也沒有別的可以代替,也只有真正的饒恕,才能與他一同分擔軟弱、痛苦與失敗。

〝愛〞本身自然不能被割化成單一的維他命,就像光不是只由一種波長的光波所組成的。這些由許多波長所組成的光,到了最後會使我們經驗到白色的存在,我們嘗試著,提出一些〝愛〞的維他命,只是為了學習上的必要。愛是可以學習、練習和訓練的。也是值得我們花費心力去學習,因為〝愛〞的創造力是遠超過一切能力的。

夜深了,希望夫妻能有一小段時間閱讀、討論這本小冊子。這本書也可以用在小組同工之間,並作為小組討論的起點。

以共同生活(或是共同工作)的環境為前提,而挑選出以下六種基本的態度來討論:
1.坦誠
2.信任
3.親近感
4.柔情
5.安全感
6.饒恕

挪威對中國人來說是一個遙遠的小國,除了知道國名、首都、她有很長的白天、很長的夜晚和很冷很冷以外,知道的就不多了。

【譯序】 劉侃

挪威是世界上少有的社會福利完全的國家,雖然國民納的稅很重,國家的經濟負擔也不輕,許多的錢也浪費在龐大的官僚系統裡,經濟的成長也很低。但是對一個住在台灣的人來說她幾乎是地上嚮往的天堂!在這裡不必害怕生病請不起醫生;求學找不到學校;畢業沒有工作,老了沒人照顧。在這裡一年所有的犯罪事件比不上台灣一天的多,在任何一個法院、任何一個警察局,保証你獲得〝公正〞的偵察和審判。

在這裡沒有暴發戶,也沒有窮的三餐不繼的人,人在這裡被尊重、講理性,不必為了日後找工作方便而選一個自己不喜歡的行業。你可以做你喜歡做的事,不管它是多麼特殊,收入是多麼的少,你就是你,一個受尊重的你!醫生或任何其他的專業人員所追求的是專業上的成長,而不是存款位數的增加。你如果太執意於金錢的追逐,反倒會遭受同儕的異眼相向。在這裡沒有貪污也不需要貪污,在我能看得懂挪文報紙和電視節目的十幾年當中,只見過二件政府官員的貪污案。最早的一件,還是奧斯陸的一位外事警察,接受了來自台灣的中國同胞的紅包(真是不忘『發揚』中國文化)!任何人都不需要在另外一個人面前低頭,這種對〝個人〞尊重的傳統延伸到每一個角落,每一個行業裡。

台灣號稱是經濟〝奇蹟〞,也真是奇的很。買了賓士300的偏要趕計程車,明明是自己沒興趣的東西還拚命要學,只圖求職方便或滿足無知的虛榮心。辛辛苦苦積了二三十年的錢,卻買不起一棟房子,血汗錢如果有幸不被小盜們挖走,那天進了醫院也是一樣一毛不剩。還有更奇特的人文景觀是--雖有理,但沒錢的,不敢上法院,有錢的,倒進出自如。生活好像是不斷的過關,從一個強盜的手中流落另外一個強盜的手中。

古聖先賢說:「人性本善」,但是中國人的整個思維方式是〝防人之心不可無〞。政府所有的法律規章唯恐防得不夠周密,似乎看不出有任何地方能相信人是善的。〝人〞的價值一旦被扭曲了,〝存在〞也就沒有什麼意義了。而經濟的成長,只會帶來更可怕的夢魘。

楊國登(GORDON JOHNSEN)醫生是挪威近代相當有名的精神科醫師,他和另一位連恩耐醫師共同創建的慕登百(MODUM BADS NERVESANATORIUM)精神療養院與連恩耐基金會協談訓練中心,在挪威的基督教社會服務中,不但有卓著的聲譽,在精神醫療與協談的專業領域中,也具有相當的地位。

他所秉持的信念是對人性裡善的執著,雖然人可以經驗到太多的〝惡〞,但是因為我們相信有〝救贖〞,有一位愛的本源的上主,任何的惡行可以在這裡被原諒,被轉化成和上主一樣的愛,就更加寶貴人的價值,和對人的希望。所以也就膽敢開放自己,付出自己,期望自己的那一點螢光之愛,可以在〝恨〞的當中撒下轉化的種子。他雖然在精神科專業領域中是一個有相當地位的醫生,但是他並不用高論睿知的學術術語來說明這些

真理,反倒是深入淺出的點出我們日夜企求的東西。其實儘管人在科技、學術上的發展已經到了目不暇給的地步,但是這幾千幾百年以來,人與人的相處之道好像還是只有那麼一句中肯的話--愛人如己。而且作者以他四十年治療〝人〞的問題的經驗,提出了一些簡單易行的觀念,讓我們知道要活得好、活得健康、活得勇敢、活得快樂,並不是一件困難的事。一下子要改變這整個不敢愛人,不敢再相信人的社會,好像是不太可能的事。但是,如果我們可以讓自己和周圍的人過得更好,這就是這本小書的目的了。

希望這裡面所談到的這些小小的真理維他命,能給大家帶來新的靈感、激勵與更新。雖然作者並不諱言自己是基督教信仰,但是我們相信這裡面所談到的都是一些〝人〞最基本的需要,應該對一般的讀者也有所用才是。

譯文是由挪文直接翻譯來的。這是和一位挪威女子結婚十六年,第一個文化交流的〝結果〞。相信不論在挪文、中文方面,譯者還有很多須要改進的地方,所以希望各位讀者能多多指教!如果覺得譯文有不通或難以了解的地方,請告訴我,以便改進。譯文中的小註是為了更清楚解釋原著,以增進讀者的了解。

本書由陳淑慧小姐負責打字排版,由巫玉梨小姐校對順稿,特別在此致謝。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