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姊妹》

| | 成為粉絲 | | 轉寄

推特就夠了嗎?

文章索引 |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網路世界,瞬息變化萬千。全世界大規模鋪設網路,不過才二十年。從BBS、到WWW,之後更是竄出一堆新興網路工具,虛擬社群、留言板、部落格,RSS、手機上網,MSN、skype,到如今最新的微網誌facebook、plurk、twitter。琳瑯滿目,令人拼命追趕、喘不過氣。

但,不管網路工具怎樣變,其中的核心不變,就是人們有「依附與親密關係」的需要。這些網路工具都是因應這些需要所產生。

推特(twitter)與噗浪(plurk)則是這種依附與親密關係的極致表現。它們的留言不超過140個字,頂多只能寫寫「幫狗洗澡中」、「在煮飯」、「要出門買菜」、「正在喝咖啡」……。但,連這麼生活瑣碎簡單的事物,有人都會對此感到極大興趣,並且認為透過這些瞭解,可以幫助彼此關係更緊密,生活更貼近。

人被造為群體性的動物,聖經創世記記載,上帝認為亞當一人獨居不好,之後再造了夏娃。我們一輩子都無法脫離人際關係而獨存。在肚子裡就跟母親、甚至父親互動;呱呱墜地後,孩子與父母親的互動,則是決定其身心是否能健康的關鍵因素。大約三、四歲之後,就上幼稚園,與同儕發展互動關係;到了青春期,便開始有追尋兩性親密關係的渴望,適婚年齡覓得共走一生的伴侶,孕育出下一代,親子、手足、夫妻、同儕等,如此生生不息。

心理學研究發現人與人之間的連結關係,是影響一個人心理健康的最大因素。台灣則有項大學生調查,「最感困擾的問題?」不是課業排名第一,而是人際關係。上班族有項調查也顯示,促使人離職的最關鍵原因,不是薪水高低,而是職場人際關係。在在說明人們有「依附與親密關係」的需要。

然而,網路工具再怎樣發達,即使已經誇張到如twitter 與plurk這種依附與親密關係的極致工具,也無法解決人的根本問題。以情侶為例,不管怎樣好的情人,總有離開去辦事的時候,必然引發難過;兩人相聚時,也不保證一定每次都能快樂地彼此相待,罪人如我們,不時會彼此傷害對方。

親子、手足、同儕等其他人際關係,也都有同樣的處境,罪人們一再落入重複的模式,讓彼此在感情中不斷受傷。每個人裡頭根深蒂固的「罪」,是人與人依附與親密關係的隱形殺手。再強大的網路工具,也無法解決這個問題。

另外,我們人類的群性,不是單單只有人與人互動而得以滿足。人類受造,靈魂深處有處空缺,那是需要與創造者──上帝互動,才能真正獲得身心靈的健全滿足。可惜,很多人不知道真相,一直希冀透過從某個人身上,也許是父母、也許是子女、也許是配偶或情人,獲得這種情感滿足。但沒有人能當上帝,能填滿這種如無底洞的情感渴求。

約翰福音第四章記載,那個換了五個丈夫的婦人,耶穌告訴她,情感需求的解決方法唯有:「人若喝我所賜的水就永遠不渴。我所賜的水要在他裡頭成為泉源,直湧到永生。」以馬內利的上帝,才能真正滿足我們這種依附與親密關係的需要。

因此,當遇到親密關係的困擾,當有依附關係的需要,與其倚靠twitter,還不如安靜下來,探索更深層的生命問題,覺察人生真相,才會知道唯有來到造物上帝面前,透過耶穌,開始與祂親密互動,如此才能獲得誰也無法奪走的真正滿足。

about 陳小小

about 華子

about 飛飛

【延伸閱讀】:
媽媽,看我
戀愛男女「貞」情對談
男女大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