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作家Ⅰ》

| | 成為粉絲 | | 轉寄

服事中的學習

文章索引 |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圖片提供/123RF

我受洗的教會,有很多的幼教師資,因此,它提供從幼兒到小六的分齡主日學。

後來,我轉換教會。新的教會只有小三到小六的主日學。所以,爸爸媽媽必須帶著到處趴趴走的幼兒在主堂外的小空間隔著玻璃聽講道,或者輪替著參加禮拜。

我初到這個新教會時,孩子只有三歲及六歲。通常,我會獨自參加第一堂禮拜,等先生帶著孩子到教會時,我就和孩子在草皮上玩耍,讓先生專心參加第二堂禮拜。那時,我單純地想:其實,我也可以幫忙其他家長照顧孩子,這樣他們就可以專心地參加禮拜。

有一天,我將這個單純的想法告訴師母。

師母說:我們可以來弄個幼幼班,但是,這個幼幼班需要教導孩子認識神,而不只有「幫弟兄姊妹照顧小孩」。

就這樣,師母找了十個姊妹一起來參與幼兒服事,然後指定我擔任幼兒教師的組長。那時,我到這個新教會才幾個月,一切都不熟悉,也欠缺幼兒教學的背景,只因為自己是始作俑者,所以也不敢拒絕師母的指派。

師母幫我們安排二位老師一組,各組輪流教學。接著,我憑著在前一個教會所觀察到的幼兒教學現場,開始規劃教學流程,讓老師們依照教學流程上課。剩下的大抵是:等師母發一個口號,我就做一個動作。

因著師母的指導、同工們的齊心及神的祝福,我們這個烏合之眾的幼幼班竟然就這麼地組織起來,而且還運作到如今。

後來,我遷居到另一個城市。那時,我的孩子已經要升小五了,教會師母邀請我參與高年級兒主教學。

我認為,高年級學童應該要超越背誦,而開始理解聖經真理。因此,我努力讓他們認識經文的意義及其背景,引導他們思考經文與生活的聯結。為此,我每次上課都製作PPT,讓孩子透過影像的輔助,更清楚聖經的內容。例如,約櫃的繪圖、以色列人如何過住棚節、宣教士的故事…。在備課中,我自己也增長了聖經知識,而且對經文有深度思考。不知不覺,我已經成為一個有經驗的兒主教師了。

後來,我們又轉換教會。新的教會知道我有兒主教學經驗,邀請我參與。

一開始,校長、前校長會突然出現在教室旁聽,甚至要求課前報告當天的教學內容…。這些,都是我先前未曾遇過的。所幸,我平時就是個教師,所以校長的這些動作並沒有給我帶來太多的壓力。漸漸地,我被信任,被交託的事工也越來也多。

作為一位兒主老師,我不僅周周要教學,也要負擔會議記錄、班級行政、聯絡、採購、學童家庭關照,甚至辦理教師聯誼活動…。我發現越來越多的事工,已經超出負荷,使我漸漸失去服事中的平安喜樂。

我數度反映教師的負荷,希望能有輪替制度,也提醒:事工的推展,必須先評估人力,有多少人力做多少事。

但我的提議若不是被冷處理,就是被以各種理由反說服。其中一些理由當下聽起來是蠻迷人的,例如:信任、能力…。但是,再深深思考就會發現這是另一種服事迷思,也是一種試探。

因為,只要願意服事,每一位同工都應該被信任;只要願意謙卑學習、有聖靈的同工,生手也可以漸漸熟練。服事,不是我們在幫神做什麼?而是神給我們造就自己的機會。因此,教會的事工更應該廣泛地開放給弟兄姊妹參與,並提供必要的培訓,而不是集中在少數人手中。我們都是神的器皿,沒有哪一種服事,非誰不可?

神向我們示範做工,也向我們示範安息;神樂意我們為祂做工,但沒有要我們弄到精疲力竭。

如果服事的順位高過家庭、靈修及禮拜,那都是本末倒置。聖經也說:人若不知道管理自己的家,焉能照管上帝的教會?(提前3:5)

家庭、靈修及禮拜都服事的基本界線,不能夠憑著自以為義的種種理由逾越界線。當服事多到蓋過基督徒基本的角色扮演,那就是需要思考進退的時刻了。

我第一次參與兒主教學,神讓我知道:只要願意擺上,神就引領。第二次參與兒主教學,神讓我體會:服事別人,就是造就自己。第三次參與兒主教學,神讓我省思:服事的目的與界線。

神總是在各樣事務上,讓愛神的得益處!

【延伸閱讀】:
電腦的深度學習,人性的深刻困局
禮拜,是需要學習與更新的
我從「禱告會」開始學習事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