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想的死亡

【作者:臨風舉目 2003.11.30


一、關穎珊的奧運金牌夢

“失敗沒有任何好處,都是負面的。”(關穎珊)

被公認為這一代最有成就的女子花式溜冰選手,美籍華人關穎珊,在今年的奧運冬運會裡又輸了,而且又是輸給一個青少年。我相信全球的華人都在為她惋惜。我因為在網上先知道了結果,竟然沒有勇氣看電視轉播。

關穎珊連續拿了六次全美花式溜冰比賽冠軍、四次世界冠軍。她優美的舞姿、親和的風度、謙卑的態度,以及失敗後的堅強與大方,贏取了許多人衷心的讚賞。

從七歲起,她最大的夢想就是要奪得奧運金牌。可惜經過了十幾年的全力以赴,在得到了一枚銀牌和一枚銅牌之後,這個夢終於破碎了。這是極其痛苦的,她當晚說,“我不知道下一步該做什麼。”

我想,當一個人孤伶伶地站在場子中間,當輸贏、成敗靠此一舉,當生命的意義就取決於那四分半鐘的表演時,那種壓力真會叫人窒息、叫人膽戰。我最佩服的體育項目,就是網球單打和單人花式溜冰。必須有堅強的信心和鋼鐵般的毅力,上場時不能患得患失,否則就不能放手發揮,反而影響成績。許多人認為,這或許就是關穎珊失敗的原因。

去年,她突然辭退了舞蹈師和教誨了她十年的教練,決定自己來指導自己。這是破天荒的舉動,有人甚至認為她瘋了。這可能正是廿一歲的關穎珊,在尋找自我的突破。她認為只有自己知道如何獲勝,她說:“最重要的是相信我自己,並能掌握住冰場。”(註1)

關穎珊屬於這個“相信自己”(I believe in myself, and I can do it),“照我的方法”(I did it my way)和“為我自己”(I did it for me)的一代。她辭去教練可能也是在證明,自己有能力應付一切。這種人生的態度,已讓她在心理上處於不利的地位。而她認為“失敗沒有任何好處,都是負面的”(註1),也給自己增加了許多心理負擔。

這讓我再一次想起Victor Frankl的話:“只有當我們為一個更高的理想,或是為另一個人而奮鬥的時候,才會成功。”願關穎珊可以理解這句話,從比賽失敗中,得著人生的好處,創造光明的一生。

二、亞布拉深的退休夢

“我們往往低估了錯誤決定所帶給我們的羞恥感。”(史丹佛大學一位臨床神經病學教授Dr. Laraine Zappert)

亞布拉深(Fred Abramson)最快樂的時光,就是在矽谷三千尺的高空,駕著自己的飛機進行特技飛行。這位麻省理工學院畢業的數學博士,是加州特技飛行的冠軍。他從小聰明,成績優越,曾經當過史丹佛大學的教授。兩年前因為股票走俏,他一口氣“執行”(exercise)了市場價值四百萬元的“股票權”(exercise stock option,即以公司內部特定價格購買股票)。他從矽谷做記憶晶片的Rambus公司退休,準備好好享受飛翔的日子。

當時他以為Rambus股票的價格還會上升,沒有立即賣掉,這是一個致命的決定。哪知道它的股價從超過一百美元降到一塊多,不但面臨破產,反而欠了國稅局一大筆“另類最小稅”(Alternative Minimum Tax,註2),連把飛機賣掉也不夠繳稅。

今年一月廿二日,他坐上自己心愛的飛機,關上門,用塑膠袋蒙上頭,打開氮氣桶,就這樣結束了他的痛苦和絕望,時年五十歲。

人生的舞台是殘酷的,一個錯誤的決定,可能造成永遠的遺憾,甚至夢想破滅。一個沒有永恆價值的人,在絕望中找不到意義,就會連生存的勇氣都失去了,是很難從敗部復活的。

三、黃谷陽的美國夢

湯誓曰:“時日害喪,予與汝偕亡!”(孟子、粱惠王上)

黃谷陽是一個非常優秀的學者,在遺傳學上很有成就。當年國內的高考,在廿三萬人中,他考了第十一名,後來成為復旦的教授。

他是1986年來到美國的。今年二月底在灣區,他利用Domino Pizza的送貨員作餌,埋伏槍殺了霍茲麥爾女士(Tanya Holzmayer)。事後,他用手機打電話給妻子說:“我剛才幹掉了以前的老板,現在我要解決自己。”接著,他就在家附近舉槍自盡。

霍茲麥爾博士是一位前衛科學家,1989年從俄羅斯移民來美。她在這家生物工程公司(PPD Discovery)作基因部門資深副總裁時,黃谷陽是她手下分子生物和生物情報學的經理。

公司的同事說,一年多前霍女士接到上級的指示,將黃谷陽解雇。她雖然非常為難,但也只好照辦。霍女士多才多藝,早年在古典鋼琴演奏與科學界兩個事業選擇間徘徊。後來她因為與人共同發明了基因工程對癌症與愛滋病的治療方法,去年底剛剛拿到開發資金,離開了PPD Discovery,成立了一個新公司。正當此時,她竟然遭到這樣的不幸。

以黃谷陽這樣優異的人才,受到過這麼多“文明”的薰陶,且也是個關心中國改革、憂國憂民的人,遭解雇一年之後,居然也做出同歸於盡的行為。原來,文明的進步和更多的教育並不就能帶來理性的思考,也不能除去仇恨的情緒,甚至不能避免自我毀滅。這叫我們這些“文明人”怎能不謙卑呢?

四、殘缺中的完美

“上帝卻揀選了世上愚拙的、叫有智慧的羞愧。又揀選了世上軟弱的、叫那強壯的羞愧。”(《哥林多前書》1:27)

在一個不斷奮鬥、不斷奪取新獵物的人生裡,我們編織著一個又一個美麗燦爛的夢想。人們想盡一切方法掌控自己的命運,但是當夢想破碎時,人們卻不能接受殘酷的現實,甚至失去了生存的意志。往往,失敗的打擊使得我們低估了人生的價值。

雖然我們常常聽到“人的盡頭就是上帝的起頭”這句話,可能卻並不了解其中的道理。人的困難在於不能放手、也不能釋懷。因此,許多人無法接受自我的極限,更無法接受命運中的殘缺。而實際上,往往在軟弱中,才能看到上帝的能力和慈愛。而我們生命中的盲點,也唯有在上帝的面前才能看得真切。對一個有信仰的人,失敗可以是化了妝的祝福。它讓我們更能看清自我的侷限,更能調整我們的動機和價值觀,幫助我們重新出發。

這就是貝多芬的故事:作為一個音樂家,他卻完全失聰了。這是他最黑暗的時期。然而在這個完全安靜的世界裡,他聽到了內心新的音樂,譜成了氣勢雄渾、充滿歡樂、讚美上帝的傑作──偉大的第九交響曲。當樂曲第一次在維也納演出結束時,全場掌聲如雷。而身為指揮的他,因為面向著樂團,竟然聽不見的!因為他的殘缺,他成為許多人的祝福。

趁著人生的舞台尚未落幕之時,你願意讓上帝來編織人生的夢想嗎?


註:

  1. 參《新聞週刊》,2002年2月18日,Kwan Song一文。
  2. 這有關執行“股票權”(exercise stock options)的稅法,在購買這種股票時,以市場的差價作為收入而課稅,這是一個爭議性很高的稅法。

轉載自《海外校園》第59期

本專欄與《舉目雜誌》、《海外校園》合作


上一則下一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