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山洞到客廳

【作者:談妮舉目 2006.09.10


除非能成為一個透明的人,否則心靈無法得自由。

一、生命的風暴

十一歲那年,媽媽發覺她兩腳呈內八字,不但跑得慢,連走路都是怪怪的。帶到幾家診所看,有醫生說她沒毛病,有醫生認為是偏食,營養不良所致。至於雙足內八字?穿鞋矯正就可以了。

作母親的不死心,相信自己的觀察和直覺沒錯,繼續帶她到不同的醫院求診、作檢查,終於在作了神經取樣檢驗後,證實是神經病變,患的是當時在台灣醫界不太熟悉的Charcot-Marie-Tooth disease(CMT,注)。

由於此症是神經造成肌肉萎縮,從雙腳開始,足背肌肉消失並拱起變形,腳趾彎曲(hammer toes),且逐漸影響病患的行走、奔跑和平衡,進而是其他末肢(如手指)的變形和知覺喪失。當時,在醫生的建議下,她和母親遠赴日本。進出日本的兒童醫院,動了兩次整型手術。

那幾年是她人生的黑暗期,直到十五、六歲。病體的不適,加上檢驗時的疼痛,求醫的不當,及來回奔波,從病因不明到治愈無望的焦慮,推拿、矯正、開刀、複健等,經歷各種折騰。加上在異鄉的不適應,在台學業的荒廢,都使她認定自己缺乏和人互動的條件,以致內心恰似行動不甚靈活的肢體般,退縮進孤獨的角落。

她的家庭沒有明顯的宗教背景,只因為自幼稚園起,上的就是基督教學校,繼而又參加了基督教的合唱團,因此聽了許多的聖經故事,也使祈禱成為私密生活中的一部分 。

她嘗到過禱告蒙垂聽的驚喜,但肢體的生理殘障,以及接踵而來的艱難,使她感到被神遺棄了。祈禱時,那種信任、親密、溫暖的感覺似乎已蕩然無存 。

二、沙灘上的腳印

冥冥中彷佛有一只恩手牽引,她來到了美國上大學。但她的心卻感覺不到這只攙扶的手,體會不到這份不變的愛,她的心被苦、被怨,深深遮蔽著。

在美國大學的第一個情人節,她受邀去參加一個華人教會團契的活動。當她正閑閑地喝著冷凍飲料,透過徐徐旋轉的餐廳的大幅玻璃,欣賞著洛杉磯市區的夜景時,一位傳道人近前來,向她絮絮叨叨的講述福音。

她淡漠地聽著,想︰「你講的這些我都知道,沒什麼了不起。」

最後,她實在不想讓對方再白費口舌,只好反問道 ︰

「好吧﹗既然神如此愛我們,那麼,為什麼人有許多的苦難?」
「患難有時是個福氣……」傳道人繼而跟她講那個有名的故事 ︰

一個人在夢中向神抱怨,說他回顧人生,大部分時間都有神同行,如同沙灘上並行的兩行足跡,但在他最困難痛苦的時候,留在人生沙灘上的,卻僅有一行足印在踽踽而行。

「那時候,神在那裡?」他質問神。
「孩子,那足印,是我抱著你走過的痕跡。」

這故事震撼了她。回想她人生的每個階段,其實都不缺乏愛,包括高中時一度成為某港星的追星族,連這種青春期孩子氣的狂熱行為,神都眷顧︰每回參加影友會,儘管人潮洶涌,她都一路有人牽著、扶著,幫忙占位置、照相片、遞禮物……等等。

那天晚上,她急急忙忙地走進女廁,情緒強烈到無法克製,淚水在眼眶中猛然積蓄,潰然奔流。

一個多月後,她受洗成為“基督徒〞,決定一生跟隨主。

三、重壓下的醒悟

我認識她時,她已從知名大學畢業,在日航工作。

最先是從每周的伊芳媚兒中,得知團契中新來了個女孩。 等見了面,我一方面驚訝她的纖瘦清秀,非我原先所想像、時尚亮麗的粉領形象;一方面,也盡量堆起自認最燦爛溫暖的笑容,誠懇地歡迎她 。 但她卻一逕淡淡地,不是淡漠無禮,也不是有意拒絕……她,只是心裡身外都水波不興。

漸漸地,我聽說了她的身體狀況;然後,難以察覺的,她身上有什麼東西融化了,使我見面會自然去擁抱她,而她偶而也會笑我是「媽媽」。

後來,她失業。我也有個機會,較深入了解她的健康和生活前景。那時,她其實挺失意的 。 幾次求職面試,都是起初相談甚歡,可當她將自己的「生理限制」據實告之後,對方的臉色和口氣便有了明顯的改變,氣氛亦急轉而下,結果總是不了了之。

雖然,她的敘述始終是不卑不亢的坦然,令我這不了解她情形的人,不會有唯恐冒犯的惶然無措之感。但是,她所面對的重擔和挑戰,實在不是她的玉貌綺年所該承負的。

那天晚上回去,我睡得很不安,腦海中整夜晃蕩著她的臉。我知道她錢快要用盡;我知道她的肌肉在繼續無法制止地萎縮;我知道她沒有醫療保險;我知道她在美沒有親人;我知道她若回亞洲只會遇到更大困境……

我詢問一些醫療及傳道朋友,教會遇到這樣的需要,除了為她禱告外,還能作什麼?人人均無言。

她也正在掙扎中︰「失業的目的是什麼?你為什麼玩這種遊戲?你要我學什麼東西?」

那期間,有人要她去某個教會聚會,好介紹個人給她,說不定會有新的就業契機。她依約前去,結果對方未出席。可是那天主日崇拜的訊息中,引用了《約翰福音》6章26節,「耶穌回答說,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你們找我,並不是因見了神跡,乃是因吃餅得飽。」

她 然發現,原來自己跟隨神,是為了「食物」,並非是基督﹗

自己是多麼擔心無法養活自己 ︰ 沒有食物、沒有親人、沒有回台發展的後路;她不應該只是為了食物追隨基督,神能供給的,當然不僅是食物,還有夢想的構築與實踐;基督徒生命所擁有的,應是那能力充塞宇宙又超越其間的,所彰顯出無法言喻的壯麗與豐富……她的心靈在這些默想中,被光照著、被震撼著、被更新著。

四、愛的團契

初到團契,雖然弟兄姊妹的歡迎,熱烈而真誠,但她卻仍存著疑慮,不曉得人家會不會接納我這樣一個很多事不能做的人。她不確定,這些人的親切,是不是只是盡做基督徒的義務,一種欠缺實質的表面工作?她的心在人群中依舊孤獨著,在緊閉的門後渴望著,對教會中各類活動,始終被動而消極。

她想,這些人不知道︰她甚至沒有辦法包個餃子。

但是人家並沒有這麼想。大伙兒依然找她一起練唱,玩遊戲︰她把遊戲玩垮了,大家笑作一團;她無法單獨久站,就改變主日獻詩的行列,大家手牽手一起唱,活潑又親切自然。

而至關重要的是,他們接納她,當她是一般人。

去年十月,在團契的退修會中,講員鼓勵同工要面對、並且處理自己內在的創傷。其中一點,就是分享。因為當人分享自己的軟弱時,就會成為一個透明的人;除非能成為一個透明的人,否則心靈無法得自由。

那天,她試著作個突破,敞開自己,冒險說出自己的軟弱與憂慮,她不想再自苦自囚,而是要在基督裡,得到以真面貌示人的自由。果然,真正的關係在真實的分享之後,滋長了。

失業時,大家輪流請她吃飯,打電話,說笑話給她聽; 還有位同時也在待業中的,拍胸脯保證,如果先找到工作,一定在經濟上資助她,這些都令她感到暖心。

其實,不是只有某些人對我特別好,而是整體的表現,令我安心;他們不僅把我當成一般人,而且居然還令我不覺得自己是個負擔﹗

神繼續引領她,使她日趨成熟。她也經歷許多年輕女子所面臨的掙扎 ──那些對愛情起伏的憧憬與失望。她甚至曾覺得神不公平,為什麼給別人的是這么多 。漂亮的臉蛋、聰明的腦袋、和優秀的男友……而這些自己缺乏的,都是因為生病的關係。

但如約伯降服在神如深淵難測的智慧和權柄前一樣,神用《箴言》16章11節 回答她 ︰「公道的天平和秤都屬耶和華;囊中一切法碼都為他所定。」

五、溫暖的客廳

她也想參與服事,但是想到自己既不懂樂器、也沒有口才、個性又內向不會帶領人……於是心中暗生“一無是處〞的沮喪。

沒想到在一次主日敬拜中,也不曉得是來自神或是自己,竟莫名其妙的生出一個意念來︰去作見証。更令她驚訝的是當日下午在同工禱告會中,她只是如常地靜坐一旁,聽旁人你來我往,七嘴八舌的討論。突然間,大伙兒齊齊轉頭看她,決定派她代表團契在教會主日,上講台作見証。

隔周的主日,她在別人的攙扶下走上台作見証,講到她自己的一段心路歷程 ︰

「好久以前,我在另一個教會,有一個團契的小活動。帶領活動的人要大家閉著眼睛,想像自己在一個最舒服的空間中,並且把它描述出來。大家有很多分享,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弟兄分享他在一個客廳裡,躺在搖椅上,腿上蓋著毯子,懷裡有個小枕頭,旁邊有個溫暖的火爐,他聽著輕音樂……聽到這裡,我為他高興,也為自己悲傷。因為我當時的實際狀況是,一個人待在一個山洞裡面,外面還下著雨……
不錯,耶穌基督給了我力量和愛,因著他,我可以勇往直前的做很多事,他是我的堡壘,是我的山洞,為我擋風避雨。但是,為什麼別人的就是客廳,而我的就是山洞?
……
當我在生活當中,面對各樣軟弱的時候,是團契幫助我一起克服。現下我的山洞已經變成了一個溫暖的客廳,這個客廳是團契給我的。」

這使我想到前一個主日,穿著一身清淺淡粉的她,笑盈盈、水靈靈地站在那兒,遞給我兩個在洛杉磯,從來沒有吃過這麼好吃的蘿蔔絲餅。

六、可以給予的人

她不但買蘿蔔絲餅分給大家,也開始試著包餃子 。

「最近,團契又在某個人家裡包餃子,這次我去了。但是當大伙兒忙裡忙外、準備包餃子的時候,我藉故要看電視,趕快逃離現場,因為我不知道,我該把自己擺在廚房的那裡︰這種場合,通常沒有我容身之處。
沒想到看著看著電視,有位弟兄竟然叫我去幫他忙!他說,他需要我幫他把一個個小面團壓扁,他才好撖皮。這位弟兄真是用心良苦,居然找出這樣一個小工作,讓我能和大家一起合作,一起同工,成為一個被需要的人。

當時,因為他已經開口了,我也想試試,於是,我去幫他的忙。

通常,人家用手一壓,小面團就會變成圓圓扁扁的。我一壓,它就會東突一塊、西突一塊,於是撖出來的皮就會有棱有角。大家都笑說;“哇,原來還有星形的餃子皮呀﹗〞他們真的只是覺得幽默有趣,沒有抱怨,並且是毫不在意地,繼續用星形餃子皮包餃子。

他們對我的接納是平等的︰既承認我的特殊,又讓我有給予的機會與空間。當然我後來有進步,被我壓扁的小面團越來越圓了。小面團壓完後,我開始觀察大家如何包餃子,我觀察了超過一個小時,便決定試試,我試了很久,餃子還是包不成,但是我會包餛飩了。因為我隔壁坐了一位很會包餛飩的弟兄。」

就在她放下自我、走出自我的同時,神也已伸展膀臂,解決了她的就業問題。

三個工作機會,三位主管,都一致表示,肯定她的工作能力,說她生理上的限制不是問題。最後,她決定在家作中、英、日文的電話口譯,省了在大洛杉磯區的舟車勞頓,和已成天價的油費。

從迷茫摸索,到逐漸在自己的人生中找到夢、實現夢。她的見証,使好些一般人在深受感動之余,也大受激勵 。不由地回味著這位走出心靈山洞的女孩,向我們描述的夢。

「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建造別人客廳的工匠 ;我們可以當別人的一個火爐,一個小枕頭,一個搖椅,或是一條毛毯。當我們灰心喪志,軟弱的時候,我們也允許別人來幫助我們。當我們站穩腳步的時候,用同樣的愛心,來鼓勵需要的人。就像《標竿人生》中所說的,當我們真實敞開,彼此鼓勵,彼此合一 ,我們就有一個愛的家,這是神所喜悅的。」

注︰腓骨肌萎縮症(Charcot-Marie-Tooth disease, CMT)是一類高發病率的周遭神經系統單基因遺傳病,可發生於世界範圍的各個種族之中,發病率為1/2500。是在1886年由三位醫生 Jean-Martin Charcot, Pierre Marie 及 Howard Henry Tooth 所發現確認的。 CMT常在兒童期至青少年發病。CMT的突出特徵是對稱性下肢遠端肌無力與肌萎縮;上肢肌萎縮主要表現為大小魚際肌和骨間肌萎縮。讀者若有興趣可上CMT 協會的網站查詢 ︰ www.charcot-marie-tooth.org/


作者為海外校園編委
編按︰本文為一見証採訪稿。文中姐妹現居洛杉磯。

本專欄與《舉目雜誌》、《海外校園》合作


上一則下一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