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疾病與飲食

【作者:蔡瓊梅健康人生 2007.07.01


根據衛生署統計,近年來國人十大死亡原因以慢性疾病為主,例如高血壓、高血脂、心臟病、糖尿病等。這些原是屬於老年疾病,但這些慢性疾病早已不是老年人的專利了。事實上目前已有很多中年人甚至是年輕人有慢性疾病的病兆。這是由於現代生活型態及飲食日久累積所種下的結果。速食、精緻的甜食、高熱量油炸食物、抽菸、喝酒、熬夜、暴飲暴食等,這些都是引發慢性病的根源。

健康的飲食是要多元化的,高熱量、高油脂及高鹽份的『三高飲食』是慢性疾病患者的飲食大忌,不要以為少吃蛋、肉,減少膽固醇就足夠了,事實上正確的飲食觀念在於均衡攝取各種食物,平時應多吃全榖類的雜糧及蔬菜、水果,是預防慢性疾病的自保之道。行政院衛生署也制定了一個健康人的每日飲食指標如下:

一、維持理想體重

   體重與健康有密切關係,體重過重容易引起糖尿病、高血壓和心血管疾病等成人慢性病;過輕則會影響抵抗力,容易感染疾病。維持理想體重是維護身體健康的基礎。

理想體重如何計算?身高(公尺)的平方× 22=體重理想值,理想值的正負10% 內皆為正常範圍。

二、均衡攝食各類食物

  沒有一種食物含有人體需要的所有營養素,為了使身體能夠充分獲得各種營養素,必須均衡攝食各類食物,不可偏食。每天應均衡攝取攝取五穀根莖類、奶類、蛋豆魚肉類、蔬菜類、水果類及油脂類等六大類食物。食物的選用,以選擇天然新鮮的食物為原則。

三、三餐以五穀為主食

  米、麵等穀類食品含有豐富澱粉及多種必需營養素,是人體理想的熱量來源,應作為三餐的主食。

四、儘量選用高纖維的食物

含有豐富膳食纖維的食物可預防及改善便秘,並可減少患大腸癌的機率,也可控制血膽固醇,有助於預防心血管疾病。食物是獲得膳食纖維的最佳方法,含豐富膳食纖維的食物有:豆類、蔬菜、水果及糙米、全麥製品、蕃薯等。

五、少油、少鹽、少糖的飲食原則

   高脂肪飲食與肥胖、脂肪肝、心血管等疾病有密切的關係。飽和脂肪含量高的飲食是造成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因素之一。平時應少吃肥肉、五花肉、肉燥、香腸、油酥類點心及高油脂零食等脂肪含量高的食物。膽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內臟、蛋黃、魚卵等)亦宜控制攝取。烹調時應儘量少用油,多用蒸、煮,以煎、炒代替油炸方式,減少油脂的用量。

   食鹽的主要成分是鈉,烹調應少用鹽及含有高量食鹽或鈉的調味品,如味精、醬油及各式調味醬;並少吃醃漬品及調味濃重的零食或加工食品。

   糖除了提供熱量外幾乎不含其他營養素,又容易引起蛀牙及肥胖,並且不利於血脂肪的控制,應節制食用。通常中西式糕餅不僅多糖也多油,更應控制攝取。

六、多喝白開水

水是維持生命的必要物質,可以調節體溫,幫助消化及吸收,運送養分,並可以預防及改善便秘。每天應攝取約1500~2000㏄的水。

七、飲酒要節制

  飲酒過量會影響維生素B群等多種營養素的吸收及利用,容易造成營養不均衡及肝臟疾病,應加節制。(參考資料來源:行政院衛生署國民飲食指標)

慢性疾病雖沒有立即致命的危險,但它就像滴水蝕石一點一滴侵蝕著你的健康。這些慢性疾病本身是無法完全治癒的,必須經由長期的藥物控制及飲食的調整和生活型態的改變,才能獲得一定改善。因此,對抗這些慢性疾病,最好的方法就是預防勝於治療,每天從日常生活打好基礎,做好準備,才能做一個最健康的病人喔!

■作者為國軍高雄總醫院營養師

本專欄與路加傳道會網站合作。


上一則下一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