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心孩子交友

【作者:陳鳳翔時事評論 2006.10.29


基隆市兩個同年同月同日生的何姓和朱姓國三女學生,十四日相約離家出走,要在十六日「從地球上消失」。十五日各台新聞媒體不斷播報,呼籲大家幫忙尋人以阻止不幸發生。警方更是疲於奔命,不時監控女學生時關時開的手機,並趕去發話地點,但一再撲空。

 期間,朱女一名男性網友的父親及她的堂姊不斷打手機,總算聯繫上,經多方苦勸,但仍不出面。幸好,終於在倒數三個小時,警方在台北市萬華夜市找到兩人正手牽手逛街。

 朱女欲自殺的原因是,不想做家事和父母管太多,以及被朋友背叛。何則是勸朱不成,因此陪她一起留下遺書計畫自殺。兩人被找到時,當場哭了出來,指壓力太大﹔朱的母親趕到警局,緊緊抱住她們說「回來就好﹗」

 何女的父親因女兒有糖尿病,定期要注射胰島素,因此在等候愛女消息之際,非常憂心。受訪時,因太過憂心而疲軟癱坐在椅子上,表示感到灰心。他自認平日對女兒很好,常常去哪裡都帶著女兒,不解為何女兒這樣輕易就隨友人丟下父母尋短。

 何女的父親說出每個為人父母內心深處最大的恐懼。在百般關愛之下,兒女也有可能一時糊塗,隨友人做出錯誤的選擇。特別是這件事並不像一般戲劇,就此完美落幕結束,幸福美滿。

 真實的生活處境是,何女和朱女的父母與師長從此都得不時關心這兩個女生,會不會又相約尋短﹖從好處看,父母與師長因此檢討過去的教育方法,隨時改進、不斷修正。但從壞處看,也可能不敢多加教導,就此溺愛、放縱孩子。

 這起事件並讓我們看見同儕環境對家庭影響之巨。就像「孟母三遷」的故事,可見孩子很容易受同儕的影響。孟子原本模仿送葬隊伍哭啼,搬家後,孟子隨鄰居家的孩子玩起了做買賣的遊戲。當最後遷到學宮對面居住。孟子則模仿官員進入文廟,行禮跪拜,揖讓進退。

 某國中輔導老師表示,同儕力量若用在錯誤的地方,常很令他們頭痛,以學生尋短為例,這種事情也會互相模仿。同儕力量若用在好處,則同蒙恩受益。就像在台灣曾有調查發現,台大學生多數來自大台北都會區,甚至不少人是台北市大安區,是為知名的文教區。

 聖經說「好施捨的,必得豐裕﹔滋潤人的,必得滋潤。」(箴言十一章25節)想要過著怎樣的生活,就也該幫助周遭的鄰舍也過著這樣的生活。基督信仰要求基督徒不是只有自己幸福就好,更得做光做鹽,讓周遭人同沐主恩。因為全人類的幸福與每個個體都有關係,個體不可能獨享幸福,而與周遭完全沒有關係。在我們關心自己的孩子之際,也該關心孩子的同儕。


上一則下一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