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信仰看「性交易除罪」

【作者:陳鳳翔時事評論 2008.06.29


曾在台北市長競選期間,疾呼挽救公娼的馬英九,新上任總統,公娼問題浮上檯面。關心性交易除罪議題的社運團體,向市政府爭取開辦「市民論壇」,讓市民發表對「性交易政策」的意見。從5月24日起,在台北市各行政區一連舉辦二十四場論壇。

原本公娼於民國87年,在國民黨籍市議員李慶安、秦慧珠努力下,台北市議會通過廢止《台北市管理娼妓辦法》。時任台北市長的陳水扁,隨之呼應,發表聲明中華民國早在1949年即參加聯合國的「廢娼宣言」連署,台灣地區是「禁娼國家」,應和先進國家並肩齊驅,當即宣佈該年9月6日正式廢止公娼。之後,馬英九市長上台,則是予以緩衝2年,最終仍廢止公娼,不再提出任何延後措施。

因為是由關心性交易除罪議題的社運團體主導,論點自是一面倒支持「恢復公娼」。其中比較特別的論點是,公娼才能滿足生活社會底層、有情慾需求的身心障礙者。尤其是心智障礙者,他們也有情慾需求,但教養機構卻常以責難壓抑其內心情慾,明顯缺乏對「人」應該有的尊重。因此,若性交易合法,在公平交易機制上,性工作者可以為身心障礙者的情慾需求提供服務。

大力推動支持這種論點的,主要是日日春關懷互助協會,以及基督徒所成立的角落關懷協會。這種觀點並非來自基督信仰,雖然是有基督徒在其中。這種論點其背後的基本價值是認定人的各種需求,都應該被滿足,如果不去滿足,就是缺乏對「人」應該有的尊重。

誠然,有些真的是基本需求,如飲食、睡眠。不進食、不喝水、不睡覺幾天會死。但,很多現代人自稱的人類基本需求,諸如網路列舉的前幾名:「工作」、「房子」、「自尊」、「民主」、「教育」、「牛奶」、「電腦網路」、「運動」、「性慾」…,就並非真的全是基本需求。因應不同的文化環境、物質生活水準,人們有著不同的認定。

其實,多數的人都有情慾的需求,絕非只有生活社會底層的身心障礙者。所有未到適婚年齡的莘莘學子,單身的未婚者,配偶去世的鰥寡,也都各自有情慾需求。甚至已婚者,也有配偶不方便配合的時候,如生病、出差。若用上述觀點思考,反倒把「人」給降級成「動物」。因為人與動物不同,便在於人遇到情慾需求無法滿足時,可以透過精神力量與心理轉化機制,尋求其他的滿足來替代或抒解。就像學生的情慾需求,不可能會有家長或老師建議他們去嫖妓來滿足,絕對是要他們多運動打球流汗來排解。其他的社會人士,也都有各自不需要找娼妓可以抒發情慾的方式。

基本上,性交易除罪運動者,他們背後的觀點,就是幾十年前流行的性解放思潮,認為「性」與「愛」與「婚姻」,可以分家。性交的對象,不一定要與之相愛;與之相愛的,不一定要結婚;這些時髦先進的觀點,造成外遇、離婚、同居暴增,致使不少家庭的瓦解,帶給許多無辜的孩童不幸。

但,基督信仰認為「性」與「愛」與「婚姻」是無法切割的。性是上帝的創造大工之一。性器官、性慾、性的歡愉都是上帝所造,就像高山大海、草木鳥獸的創造,上帝看為美好。但,人類的性是僅給予婚姻裡的夫妻使用。夫妻間的性與愛,強化與維繫最忠誠的一生盟約與承諾,兩人成為一體。但,當人類把自己當上帝,誤用、濫用了性,破壞當初造物設計,在婚姻之外的性愛,帶來的就是恐懼、懷疑、痛苦。

這絕非是基督信仰的獨家觀點,事實上一般的性文化工作研究也有同樣的發現。金賽研究中心保羅皮爾薩,研究一千對男女後得到,「男人與女人之間的性愛,只有在婚姻裡,才具有建設性。」另外,從崇尚享樂主義的性開放者的一些日記或文章著作可見,性交再怎樣獲得極致的天堂愉悅,不在婚姻裡安定、親密、信賴關係當中的性交,卻是帶來如同墜入地獄那般更大的空虛孤獨與寂寞感。

公娼就能解決生活社會底層的身心障礙者的情慾需求?或許能解決一時。但,從基督信仰,上帝創造論的角度視之,可以預見會帶來更大的空虛孤獨與寂寞感。並且,當性透過金錢交易取得,恐怕在資本主義運作下,會帶給經濟弱勢者更不是「人」的對待,更痛苦的結果。

人的基本需求是什麼?若對需求來排個優先順序,情慾之外,還有「被愛」的需求。生活社會底層的身心障礙者的「被愛」需求與「婚姻」需求,應該更甚單一的「情慾」需求。其實這些社運團體致力恢復公娼,等於是鼓勵其販售「情慾」,卻讓她們犧牲原本可以擁有的「被愛」與「婚姻」需求,把她們推入「性」與「愛」與「婚姻」被割裂的痛苦中。

說起來,飲食、睡眠、工作、愛情、性慾之類,還算不上是人類的最核心的基本需求,基督信仰認為人之所以為人,就必須「認識上帝」。因為如果宇宙萬物真的是有一位造物主所造,那麼受造的人類,唯有透過耶穌基督,回到起初的生命源頭、愛的源頭,與之連結,那才能獲得人類受造所需要的最基本滿足。當然,若宇宙萬物的起源,是偶發機率,個體生命不具任何意義,何謂人類的基本需求,就隨各家認定,沒有絕對的標準答案了。


上一則下一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