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大地震》中的父親之愛

【作者:徐敏雄自我與社會的對話 2011.06.12


今年農曆年間,我買了馮小剛導演的《唐山大地震》在家裡觀賞,雖然看這片之前,關於馮小剛如何在電影中置入性行銷的負面傳聞就不絕於耳,但我還是期盼(也相信)除了這些商業性畫面外,我還是可以從中得到一些不同的生命反思。

《唐山大地震》描述的是1976年炎熱的七月間,中國大陸的唐山突然天崩地列,頓時間地裂開了、房子垮了。居住在唐山的夫妻方大強和李元妮急忙搶救兩個八歲龍鳳胎的孩子—方登和方達。大強為了讓妻子活命,在災難中犧牲了自己;妻子元妮雖然逃過一劫,但兩個孩子方登和方達卻被壓在同一塊樓板兩端,這時候不管救誰都得放棄另一個。元妮在救難人員催促下最後選擇了「救弟弟」,但這三個字被奄奄一息的姊姊聽到了,心中萬般難受。

地震浩劫後,元妮不顧夫家反對,決定堅持撫養失去左臂的弟弟方達。至於姊姊方登則是奇蹟似地生還了,並且被解放軍王德清夫婦領養,還進入醫學大學習醫。32年後在四川大地震的救災工作中,方登和方達這對姊弟重逢了,弟弟帶著姊姊回家。母親元妮得知方登依然活著,用行動讓女兒知道,自己的心32年來始終緊緊惦著她。

很多人之所以喜歡這部電影,相信是被故事中的母女之情感動,特別是最後母親元妮和女兒方登相見,及共同去掃墓的那兩個段子。但我在這兒想跟大家分享的,卻是方登在22歲時因未婚懷孕,不告而別地離開養父王德清,八年後又重新回到養父家中的那段「父女」之情。

那一幕畫面讓我印象十分深刻:當時養父王德清已退休了,養母也早在十年前因癌症過世,孤獨的王德清與一群解放軍老戰友在大禮堂裡合唱著「邁向新時代」的歌曲,而禮堂正為著過年晚會在吊掛大紅燈龍、佈置會場。不一會兒,一位禮堂工作人員來告訴王德清:「你的女兒來找你了!」。王德清緩慢地拖著年老的身軀,用昏花的老眼看著站在大禮堂門口的兩個身影:「方登與小外孫女」。這一幕父女重逢的畫面,至今依然深深印在我的心中!

之後,導演馮小剛又安排了養父王德清與方登及小外孫女三人一同過年的溫馨橋段,一方面突顯出王德清自從方登離家後獨自過年的孤單,另一方面,也傳達這段日子裡王德清心中還是十分惦記著方登,並且始終站在方登的角度,鼓勵她去唐山尋找大災難後倖存的親人!!

王德清對待方登的父女之情令我動容的主要原因,在於他自始至終都是「陪伴」而非「佔有」的心態在養育方登,並且時時從尊重女兒的同理角度去回應她的需要和意願。甚至方登在大學畢業前夕因故不告而別、離他而去,八年後年邁的他,還能以不變的父愛迎接他「回家」,並且毫不自私地鼓勵她回唐山尋找親人,更是令人覺得難人可貴!

我一直很喜歡基督教的核心精神:「愛」!願意為他人福祉而犧牲自己,願意成全他人幸福而不佔為己有,是使人「和好」而非「分離」的愛!在《唐山大地震》裡,我看到了這種愛的充分體現。也因為這部電影,讓我更能體會到聖經裡何要那位仁慈的父親要以歡喜的心,迎接那個失而復得的浪子回家的心情!!

也是看到前面提到王德清在大禮堂裡與老戰友唱歌,看到愛女回家、彼此重逢的那一幕感人畫面,讓我經常提醒自己:雖然服務的學校距離父母居住的地方有些距離,平時工作也相當忙碌,但只要可以的話,就要記得回家陪陪家人!就像電影中王清德一直告訴方登的:「親人終究是親人」!也只有這種看不見的「愛」才有可能跨越時間與空間的限制恆久存在!

◎ about 徐敏雄


上一則下一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