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生活工坊

【作者:張大虹會思想的蘆葦 2009.07.26


家居都會區,平日上班上學,在綠色環保節能減碳的概念下,本應搭乘大眾運輸工具。然而,為了生活作息時間的配合,以及經濟計算的考量,四口人家,在工作學校的路線可做良好動線規劃下,我們選擇了自己開車。上下班尖峰時間的塞車,本是辛苦勞煩;但意外的發現,在接送往返之際,卻成為我們家庭生活重要的時間。


早上忙著吃早餐,補眠,加上起床氣,在車上通常是安靜的聽廣播。到了下班放學時,就是重點時間了。在學校或辦公室發生的事情,在車中大家彼此分享。我開車,得稍微專心,另外,更專心的是聽新聞,因此常被抱怨,都沒有關心妻兒。雖然如此,我還是會加入評論,讓大家的對話增添內容水準。


大人坐前面,小孩坐後面,腦袋後沒長眼睛,孩子突發狀況,無法立即得知。一個青少年一個兒童,差了五歲,鬥嘴打架不時發生。姊姊較直,聽不順耳看不順眼講了不聽,就是一拳下去。弟弟察言觀色,用小動作偷襲姊姊,姊姊一回擊,馬上遭大人斥喝,弟弟就偷笑。言語交鋒,當然不在話下。每每夫婦不論是好言相勸,或厲聲指責,他們立刻一致說:「這是我們培養感情的方式。」我們真接不下話了。


車上的好處,是行進間人不能跳下車離開。於是,要責備小孩時,就可長篇大論,一氣呵成,孩子不聽也得聽。不論賭氣也好,回嘴也好,哭泣也好,就是得同處一個小空間。但相反的,孩子叨叨絮絮的要求這要求那,反覆一些話要達到自己的目的,做父母的不聽也不行。在這裡,每個人都有平等的發言權,除非駕駛員聽到瘋要橫衝直撞時,大家都可以盡情講,不怕沒聽眾。某個角度來看,這也可達到溝通的目的。


雖然不是名牌車,沒什麼好音響,但要聽什麼,也是一家四口的必爭之地。聲音大小,電台頻率,CD種類,往往都要一番爭執後,甚至投票才決定。而一旦決定了,每個人就只能接受。弟弟要聽相聲,姊姊喜歡日文歌,媽媽偏好流行輕音樂,我是非古典不可。可惜音響只有一台,不能盡都如意。我們得互相協調,彼此忍耐,欣然接納,才能有音響可聽。


親子關係、人際互動,是現代小家庭學習成長不可或缺的要素。都市中的都市化忙碌生活,鄉村中的隔代教養情況,使得家庭關係及功能逐漸瓦解中。太多的現代科技帶來各種吸引人的活動,取代了家庭成員彼此相互應有的活動。電視、電影、電腦、電玩、電話、手機……把人的感官從家人身上移開,為了滿足自身的需要。其實,人自幼時成長,直到進入中老年,都需要健全家庭關係的護持,才有健全的人格和幸福的人生可言。「家庭是人們的避風港」,這話雖然我們都聽過,然而行出來的往往相反。平凡的小車內,成為我們家庭的生活工坊,塑造我們每個成員,彼此都能成長,並有家的歸屬感。


上一則下一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