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就有意義

【作者:陳曼玲網路作家Ⅰ 2017.07.16




當人老的病入膏肓,還有活下去的意義嗎?當一個人不再被社會需要,只能仰賴他人照顧時,他的人生就失去了價值嗎?

日本電影《戀戀銅鑼燒》(あん),描述一個九十多歲的老太太,突然來到一間路旁不起眼的銅鑼燒店,跟老闆說她想在他店裡打工。這位中年老闆一臉倦容,為著生活與債務,每天清早拖著步伐到店裡工作,機械性地製做煎餅。而他用的紅豆餡是工廠批發來的,客人似乎不多,每天總有一大盤的銅鑼燒沒有賣完。

慢熬功夫顯出老婦智慧

他一開始婉拒老太太的要求,但當他嚐過老太太在家裡煮的紅豆泥後,他改變了心意。老太太跟老闆約好天未亮以前,就到店裡開始準備做紅豆泥。老太太戴上自備的帽子,穿上圍裙,先從浸泡過一晚的紅豆裡,用肉眼挑出不良的豆子,然後清洗、煮滾、瀝水、灑水冷卻,再放回爐子上,小心從鍋子邊緣注水覆蓋紅豆,開始小火熬煮。

老太太等候時在一旁打盹,沒有鬧鐘提醒,卻不忘偶爾起身檢查豆子。一段時間後,老太太靠近鍋子傾聽,打開鍋蓋檢查,憑經驗知道可以進入下一階段。動作緩慢、手指不靈活的老太太,請老闆協助把這些形狀仍完好、稍微破裂的紅豆,離火移到水龍頭底下,接著打開清水緩緩注入鍋裡至滿溢出來,使浮在水面的泡沫流出。

駝著背的老太太,臉幾乎貼到水面上察看豆子。紅豆再度被放回爐子上,加入砂糖熬煮約兩小時,期間她用鍋剷溫柔地攪拌整鍋豆泥,最後拌入麥芽糖混合均勻。大功告成的紅豆泥,紅豆仍粒粒分明。隔天開店時,老闆驚訝地發現,昨天嚐過紅豆泥好滋味的客人們,已經在外頭大排長龍。

拆去包裝有另一種美

美國作家安‧拉莫特(Anne Lamott)在她的書中提到中世紀僧侶勞倫斯教士曾說,他把老人看成冬天裡的樹,能付出、貢獻的東西很少,葉子雖掉光,也停止生長,但上帝仍賜予無條件的愛。安又說,那些正步向生命終點的人,通常用來定義他們的特徵,都凋零衰退了,例如頭髮、身材、技能等。但當外表的包裝消失,另一種美便會顯露出來。

這個神起初創造我們的美,是我們生命的核心價值。就像電影裡的老太太,飽經戰亂風霜,成熟卻堅韌,如同慢熬的紅豆泥,仍看得見起初的形狀,並散發甘甜。她的出現,沒有說教或大道理,卻激發這個中年喪志的老闆,找著活下去的動力。

我的生活裡也有個九十五歲的老太太珍妮,她的先生過世卅多年了,兩個兒子各自成家,珍妮就一個人住在我家隔壁。十年前我的女兒剛出生時,我辭職在家帶小孩,她歡迎我到她家串門子,教我打毛線,做她家鄉愛沙尼亞有名的生鯡魚三明治給我吃。

她經歷二次大戰離開故土的冒險故事,我百聽不厭。她也帶我去週末的農夫市場,採買新鮮的馬鈴薯。她不喜歡番茄的酸味,但愛吃德國酸菜。她喜歡讀科學、歷史,看電影,我們有許多共同話題。

她傾聽我的鄉愁與回憶,我也跟她傳福音。但她相信人死後一了百了,化為塵土,沒什麼好留戀的。隨著時光流逝,她住在澳洲唯一的妹妹、身邊的好友都相繼離世,她說她也活得夠久了。珍妮找不到她被人需要的理由,心情沮喪。我真心告訴她,我在美國沒有任何親人,十多年來珍妮待我親切如家人,使我在異鄉不孤單。珍妮的臉上終於一掃陰霾。

在永恆春天吐露新芽

近來珍妮的頭髮更稀疏了,說話也斷斷續續。神預備了一個七十五歲的教會姊妹葛瑞斯,跟我一起去探訪珍妮。我們在珍妮家一起喝茶談天,葛瑞斯開朗地讚美珍妮是老來寶,她聽了總是眉開眼笑。

當我思想珍妮時,我看見窗外被嚴冬白雪覆蓋的樹幹,似乎失去生氣。然而埋在地裡的樹根,仍悄悄吸取藏在土壤中的養分,直到春天來臨,樹梢漸吐新芽,不久綠葉又長滿全樹。

我從珍妮身上,看見神無條件的愛。雖然珍妮還不認識神,但我感受到神對她的愛,如太陽的光與熱,不偏心地照在神所創造的萬物上。我感謝神藉珍妮教導我人生的功課:即便我們不再被人需要,逐漸失去心智的靈敏與行動能力,但能活著,就能見證神賜下的生命奇蹟。神的百般智慧,也能讓風中殘燭的微弱光芒,為陷在黑暗的靈魂帶來希望。

人生的核心價值,在接受主耶穌基督的赦罪救恩時,會被恢復與彰顯。神用祂所造的大自然告訴我們:人的價值不是取決於擁有與眾不同的才華,或靠自己的努力成就了什麼;而是認識創造主,使自己如一棵樹扎根在祂的愛土中,謙卑領受祂供給的生命力,便能自然向上伸展茁壯。當人生走到冬天的盡頭時,信靠並連於主耶穌的人,能期待自己在永恆的春天裡,再度吐露新芽。


上一則下一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