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躬以升——天下父母上帝心

【作者:作者:杨腓力 /译者:沈眉绮越过急涧山岚 2014.08.03


我未曾为人父,但对作父母的人可确实敬佩之至。有位朋友为了带孩子到科罗拉多来玩,储蓄多年,为这一生难得的假期投入了数千美元。结果一切心血显然没得到什么好报。十岁的小家伙整天只要玩电玩,大一点的在后座闷闷不乐,塞上耳机听CD,埋首于运动或时装杂志,对车外壮丽的景色根本拒绝望上一眼。再年幼些的孩子为座位抢来抢去,转一个弯就吵晕车,又抱怨坐车时间太久。野餐时不是嫌天太冷,就是嫌太热。「为什么一定要爬这个笨山?」「我以为会看到野生动物,哪里有?何不干脆待在家里看场电影?」

说来真绝,这些技俩难不倒父母。他们对于每天掏腰包、催促穿好衣服、吃剩下的饭菜、收拾残局,最终以冷漠或赌气为报的事早就习以为常。作为父母,他们很是明白这套父母经。

基督徒生命中的自我牺牲和服事他人,与为人父母有不少共通的地方。创办收留重度智障人士「方舟团体」的范尼云说,每一个人从心底都会渴望去服事比自己软弱的人。对很多人而言,作父母会满足这项愿望;而另外像范尼云之辈,和耶稣自己一样,定意去服事贫穷、孤单、被弃、生病和残障的人,是他们对心底渴望作出的回应。

新约里有多处经文指向「父母心」。其作者总是循循善诱,推引读者超越自我实现的境界。譬如有经文劝导基督徒避免兴讼,等于是放弃自己合法的权益,好以身作则,或许能吸引他人进入信仰。还有保罗,虽然对一些有争议性的举止自己没有任何不安,仍然为着软弱、不成熟的基督徒的缘故,调整做法。他说:「我虽是自由的,无人辖管,然而我甘心作了众人的仆人,为要多得人。」

新约圣经不断地鼓励我们向上,善行要有更高层次的动机。小孩子总想能躲就躲,大人知道规范的益处,而父母为别人的缘故,情愿牺牲个人的自由。英国十九世纪诗人白朗宁写说:「这就是爱之道,屈躬以升。」

神盼望我们向着最贴切反映他自己本质的——父母牺牲的爱来成长。我们将自己舍出的时候,朝神的形象又靠近了一步。实际上,范尼云坚信这种牺牲的爱是我们灵命塑造中必要的过程,它给的功课恐怕永远不能用别的方法学到。

我曾经坐下来倾听许多父母说他们的伤心事:我们一切都尽力了。她要什么就给什么,用知道的一切方法来爱她,结果现在如此。她把所有的难题都怪罪于我们,说希望再也不要见到我们。

父母所挣扎面对的,其实也同样界定了神与我们的关系,权能与自我设限这个慎重的课题。有为人父母的经验,才能稍尝神创造了人,又给他自由来违抗他,结果「惹出」这许多麻烦的滋味。

父母要学习行使权能,以及权能的有限。他们能坚持有外表的行为,却不能改变内在的态度;能要求服从却不能要求善意,更别提爱了。那么,你如何宽恕但不认可惹人厌的行为呢?不像任何其他的事,作父母这件事使我们当头面对这些神学及伦理上的棘手问题。

然而怪的是,我的朋友们收拾行李坐车或上飞机回家的时候,并不后悔这一趟所忍受的。孩子们隔着溪谷,看见小狐狸从窝里探头出来惊喜的一瞥;当儿子踉跄爬上山巅,振臂高呼时,少年的无精打采消褪片刻;在野外一天之后,十岁的身躯精疲力尽地靠在父亲身上;这些回忆都要代替挫折。他们看见成熟自信和独立上的进步,父母还要什么其他的回报?

图片提供/123RF

本专栏与《校园出版社《书飨》校园杂志》合作


上一则下一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