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诫:没有的、或失去的,比拥有的重要?

【作者:曾庆豹越过急涧山岚 2015.01.18


故事梗概


外科医生罗曼告诉妻子汉卡,自己已被确诊为性无能,劝她跟自己离婚。汉卡说,「夫妻之爱存在于心里而非两腿之间。」但罗曼还是因恐惧而怀疑。一天他听出妻子接电话的声音有些紧张,便开始监听她的电话,发现她与年轻的斯普勒偷偷约会。罗曼跟踪汉卡,痛苦地倾听他们交欢的声音。后来,他甚至躲进了衣柜偷看,那天汉卡向斯普勒提分手,不再欺骗丈夫。斯普勒走后,汉卡无意间发现了暗处丈夫的眼睛,愤怒地离去。在绝望中,罗曼决定自杀……。

这一则故事的发展,主要环绕在罗曼和汉卡夫妇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妻子汉卡出轨、偷情的情夫,以及丈夫罗曼对妻子从怀疑到绝望的过程。故事看似突然聚焦于婚外情或外遇这类婚姻八卦事件,事实上,这些都不是该片的主题,故事最重要的一段,是在那位与罗曼夫妻没有任何关系的年轻女病人身上,尤其罗曼与她的对话,是奇士劳斯基精心构思的问题核心。

罗曼医生有一位年轻的女病人,名叫奥拉。女病人康复时,对罗曼说「我恨你 」,因为罗曼将她救活,让她重新有了更多的欲求——她想成为歌星,有许多歌迷。欲望让人重拾痛苦。毕竟,人在没有时只想得到,得到后却想得到更多。欲望是永远难以填满的深沟。在得与失、想与不想之间,人们矛盾的心灵正受道德的检验,这种两难的困境,比起婚姻出轨所引起的道德焦虑,恐怕更为优先或根本:「究竟,拥有多少才算满足?」

真的不该有欲望?

故事开始即宣布罗曼罹患了无药可治的性功能障碍,对身为男性医生的罗曼而言,这个宣判是莫大的打击,似乎告诉他,不要再抱持任何希望,他的人生和一切就此打住。全片中罗曼的表情和举止总是忧心忡忡、郁闷、挫折。导演安排罗曼遭到妻子的背叛、蒙骗、失落、无力,引起观众同情,使观众有种错觉,以为一切问题都在于妻子汉卡对婚姻不忠。如果她没有背叛,这对夫妻的关系和故事发展不致如此。或者,至少罗曼不会那么伤心,甚至决定自杀。然而,问题真的如此吗?

这正是这则故事最难解之处,奇士劳斯基的巧妙即在于一方面引起误解——例如罗曼因为误解而糊涂地选择留下遗书去寻死;另一方面,正因这个误解加深了我们的探问:人与人之间的问题是因为关系上遭到伤害所致,或者在于人自身深不见底的欲求,最终把矛盾扩大到关系网络,越深陷于此苦恼,越导致关系的转变。当欲求受到挫折,最激烈及可怕的后果,是对自己及身边的人造成不可思议的伤害。 奇士劳斯基针对圣经第九诫的诠释全在此,问题即是「不可贪恋……」。人真的不该有欲求吗?

回到故事本身,罗曼与汉卡结婚、生活在一起已有很长一段时间了,但他们一直没有小孩,两人都过着相对独立和自由的日子。先生是医生,太太是旅行社或航空公司的售票员,两人在生活上没有太多牵绊,却也显得平淡和无趣。从事医务工作的罗曼,对于生活没有太多奢求,对妻子的态度也不算差。同样的,汉卡也表现出对罗曼的爱意和肯定,观众不能将她的不忠理解为对先生的报复或不满。得知罗曼有性功能障碍的消息,汉卡仍安慰他;她仍肯定、并努力维持这段感情,丝毫没有结束这段婚姻的想法。为了克服现阶段婚姻的问题,甚至建议领养小孩来改善夫妻的关系。

尽管剧情一再环绕在汉卡的出轨事件,但是罗曼和汉卡却没有就此有激烈的冲突。当罗曼亲眼目睹汉卡外遇,表现出来的却是内疚,他认为,自己这样偷窥是很愚蠢的。这不仅伤害了汉卡,对自己也没有半点好处。当然,也有人会将之解读为,罗曼因为懦弱,所以逃避,或无法真正面对、解决问题。

汉卡也许是整个夫妻关系矛盾的罪魁祸首,她的不忠和背叛造成罗曼对她的怀疑;但汉卡最终下定决心彻底断绝与情夫的关系,以最大的诚意表现对这段感情的珍惜,以及对罗曼最为真实的爱。不管是否心口不一或言行不一,或者说是汉卡在情欲上的软弱,但她确实不曾抱怨罗曼。在剧中,她说了极为经典的台词:「爱一个人是在心里,而不是两腿之间,或每周那几分钟的呻吟」,为她与罗曼的感情做了最为重要的注脚。在奇士劳斯基所设置的无数道德困境之中,最终还是看到导演在焦虑中所流露的美好愿望,以及人性中的良善。

对比于汉卡出轨和偷情的戏码,罗曼的戏份主要是窃听、跟踪、偷窥,他与汉卡的关系表现在这些扭曲的关系和态度上。换言之,罗曼的举动一再表现他不信任汉卡,以及想藉此证实自己并非问题所在,或以此作为选择某种对待自己的方式之理由。然而,这一切最终都让自己抬不起头来,如同他的性功能障碍。这个关键的结果和事实,似乎成了罗曼不快乐、或放弃人生的理由。甚至,性功能障碍也源于这种心里状态——如果不信任汉卡,又怎么可能有「正常」的床笫生活?性功能更多是心理问题,而非生理问题。

这部片子的摄影和剪接技巧,最成功之处,是以镜子做为一种反射或关系分割的隐喻。例如,在第一个场景中,汉卡从噩梦中惊醒,喊叫着罗曼的名字时,她在镜中反射的形象,与罗曼坐在他的医生友人办公室中的场景彼此交错;很快的,接下来的镜头从一个角色切换到另一个角色,加强了这种关联。同时,透过镜子的分割作用,也表现夫妇两人貌合神离,摄影机要捕捉的就是这种婚姻破裂的迹象。比如,坐电梯去他们的公寓时,灯光不是照在罗曼的脸上,就是照在汉卡的脸上。当然,最深刻的,莫过于罗曼躲在汉卡母亲的公寓时,衣柜的分割和光线的透露,就像一面镜子般;还有,他们在浴室谈判时,两人在镜子前,相互照射,彷佛要揭示彼此的内心世界。

夫妻婚姻亮红灯,或不忠与背叛的戏码,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奇士劳斯基不会把焦点放在此。当然,大部分的观众视「通奸」为本集主题,也是意料中事;这个主题应该与十诫的第六条有关,但奇士劳斯基的重点似乎不在此,他的解释是:「圣经的第六诫与本片第九诫的重点不一样。第六诫是身体上、行为上的不贞,而第九诫则完全是思想上的问题。当然,我们可以将影片顺序对调,但这不是重点。事实上,故事内容并不重要,男主角太太红杏出墙并非重点,她或许也可以不去找别的男人,这纯粹只是个插曲,藉以推动整个故事。真正腐蚀主角内心的是嫉妒,这才是问题所在,是思想上的猥亵和僭越。圣经上第九诫说到:不可贪恋他人妻子,也可以解释成应该向往自己的妻子,但他不这么做,只是让嫉妒来折磨自己。就算他的妻子没有红杏出墙,他照样会有怀疑、嫉妒之心,而他的性无能则是让他对未来不抱希望之因。」

这也就是为何《第九诫》也被称作「嫉妒短片」。

真正的欲望:填补匮乏与缺陷

我们从剧中知道,罗曼对此段婚姻已不抱希望。得知自己罹患不治之症,他甚至鼓励汉卡去找别的情人,满足生理上的需要。然而,这并不表示无条件或绝对的信任,相反地,这实为一种试探,为要证实自己的欲望之所以受挫,与汉卡有关。于是从猜疑到证实,罗曼不仅开始监听妻子的电话、持有她母亲公寓的备份钥匙(汉卡与情夫幽会的场所),甚至从衣柜里窥视他们做爱,两人的呻吟声听在罗曼的耳中格外的痛苦、难堪。

汉卡与情夫分手后,在衣柜里发现了罗曼,尽管她一开始很愤怒,彼此相互羞辱,却意外地拉近两人的距离,于是双方以最大的诚意,解决彼此之间不信任或猜疑的问题。汉卡决意与情夫断绝关系,重新回到夫妻的生活中,罗曼也愿意相信汉卡的承诺,以新的期望迎接未来。故事发展至此,却开启另一个高潮。因为一个小事件,汉卡的承诺再次掀起巨浪。汉卡计划上山滑雪,并重申自己单独前往,不料,情夫偷偷地尾随,更不幸的是,罗曼竟撞见,情夫亦准备去滑雪。虽然完全是误会一场,但罗曼的猜疑已不再有其他的转圜空间,看在罗曼的眼里,这一幕已没有什么好说的了。他彻底放弃了,不仅认为已无法挽回这段夫妻关系,也再没有勇气面对自己。他决定结束自己的生命。他清早起来,留下遗书,例行性地出门骑脚踏车,但是这次,他骑向歧路,骑向死亡,从高架道路上重重地摔下。

罗曼从与汉卡之间的伤害,走向对自己的伤害。本质上,欲望即是我的欲望,所欲求的无法满足,受折磨的终究是自己,罗曼郁郁寡欢的原因即在此,甚至生活全都陷于猜忌和恐惧之中。猜忌,最终是想证明自己所想的是真实发生的;恐惧,却是因为害怕自己所想的竟然真的发生了。其实,罗曼并不想那样,但他苦无出路,就像他的性功能障碍已宣告不治一样,也正如车上那个总是无缘无故地打开的抽屉,不想面对的,又得面对,然而,面对的是一个黑暗的箱子,以及一本记录着所有记忆的笔记本。

笔记本到底写了什么,我们不得而知,但罗曼的种种反应,似乎与他的欲望有关。罗曼鼓起勇气将它丢进垃圾箱,然而,却又回头把它捡回来。笔记本上沾染了油污,但他还是不愿将它「忘记」。欲望正像一个无底、黑暗的深渊,总是左右我们的视线,总是无缘无故的打开,提醒我们些什么;欲望是难以割舍的,它像挥之不去的记忆,总是一再的被唤起,越陷越深,无法自拔。

罗曼偷接电话分线,是想窥探自己失去的东西;罗曼藏身在衣柜里,实为对自己失去的东西的一次报复。嫉妒,是对自己没有的东西的怨恨,是欲望的一次挫败,而且,一次一次地挫败,又加深了欲求,就像他不断的想知道更多关于汉卡不可告人的隐情,无法自拔。窃听或偷窃,是对嫉妒的隐喻,也是一种欲望的表现。我们可以为嫉妒找许多理由或藉口,窃听或偷窃是一种证明的手法。背叛也需要理由,以正当化这种源于欲望的冲动,藉此证明它并非源于自己,最终,它可能带来最为激烈的手段,即是对自己的背叛,就如罗曼以轻生来消除这一切无法承受的苦果。

对汉卡的不信任,源于自己的匮乏或缺陷:「愿意相信,但我没有能力相信」。

消除欲望:述说自己所拥有的

那位爱唱歌的年轻女病人奥拉告诉罗曼医生,她只想过简单和平淡的生活。对她而言,自己所拥有的完全足够了,即使她天生有好嗓子,但并不想当歌星。奥拉知道自己心脏不好,不适合往音乐这条路发展,但母亲认为,既然有好的歌声,就应该往歌唱之路走,将来功成名就,才能拥有一切。奥拉喜好音乐,并完全享受于其中,然而,尽管有好的条件,她却没有因此把对音乐的喜好,变为成名的欲望。

与奥拉的对话,常令罗曼觉得不可思议。当他问及,难道她真的不想走上唱歌这条路吗?奥拉回答:「我只想活着,活着对我而言已经足够了,我不是非得唱歌的。」奥拉甚至表示,她只想过平凡的日子,有自己的家庭,生两、三个孩子,住在远离市中心的地方,就足够了。总之,奥拉并不想拥有更多,生活仅仅如此也就足够了。

奥拉的确酷爱音乐,她可以轻易地哼唱一两句,尤其喜爱马勒的音乐。片中有一位古典作曲家范登布登迈耶尔(Van Den Budenmayer),奥拉喜欢哼唱他的作品,并介绍给罗曼,罗曼还特别买了范登布登迈耶尔的唱片,回家播放,想像自己也陶醉其中。显然,不是罗曼懂得音乐或喜欢上了音乐,相反的,他是受到奥拉无欲无求的自足和简单的生活所吸引。相较于医生,奥拉的生活实属单调和无趣,却又似乎说服了罗曼改变自己的想法。但是人真的不会在乎自己没有的或失去的吗?

剧中,奥拉最后仍死于心脏手术,罗曼则比她幸运得多。影片最后一段是罗曼不巧发现了汉卡的情人同样要去滑雪,他有理由相信汉卡又一次欺骗了他,在绝望之际,他留下遗书准备自杀,他按着每天清晨的习惯出门去骑脚踏车,却骑向断崖的方向,最后从断崖处落下,想就此了结生命。汉卡在滑雪场见到了情夫,心中闪过不祥的念头,担心丈夫可能因误会而出事,也担心因此影响他们的复合,在无法以电话联系的情况之下,来不及更换滑雪衣就乘第一趟巴士赶回家去了。 所幸罗曼没有生命危险,在医院打着石膏,心中仍惦念着汉卡,他还可以清楚念出家里的电话号码,请护士小姐帮他拨电话,他似乎也有预感,汉卡正急着找他。在家的这一边,汉卡从电话旁的纸条绝望地读到罗曼的自杀留言,她似乎已做了最坏的打算,在伤心欲绝之际,电话响起,话筒传来罗曼微弱的声音。这样的结局算得上美好。

第九诫是《十诫》中「最具希区考克式」的一部。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影片的开始和结束都与电话有关,开头是谎言、猜疑、不信任和伤害,结尾则是从死亡中回来,是珍惜、谅解与复合。这一次的生死一瞬间,不是没有的,也不是失去的,而是拥有的,将两人的心灵真正地连结起来。

附带一提,范登布登迈耶尔完全是奇士劳斯基虚构出来的人物,音乐史上根本不存在这么一位古典大师,可是他曾经说过,与他合作的配乐大师茨比涅夫.普莱斯纳(Zbigniew Preisner)即是这样一位古典大师,在他心目中,普莱斯纳就是范登布登迈耶尔。也许,奇士劳斯基喜欢普莱斯纳的理由,正是因为在他的音乐中有一种不为欲望所驱动的纯粹,就像奥拉的歌声那样干净,她的歌声哼唱着一种完全不来自欲望的东西,因为她述说的是她所拥有的。

作者简介:

曾庆豹,出生于马来西亚,于国立台湾大学获哲学博士,学术专长为宗教哲学、基督宗教神学、政治哲学、诠释学、中国基督宗教史。曾任哈佛大学访问学者、香港汉语基督教研究所特约研究员、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客座教授等,两次获得汤清基督教文艺奖,主编「汉语基督教经典文库集成」。目前任教于辅仁大学哲学系。


图片提供/123RF

本文摘自校园杂志2015/1、2月号

本专栏与《校园出版社《书飨》校园杂志》合作


上一则下一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