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离死别—与哀伤共舞

【作者:余妙云国际家庭更新协会 2016.02.21


生离死别是人生必经的阶段,这是我们都知道的,但当死亡临近时,仍不免会感受到它的可怕和惊恐。死亡切断人与人间的关系,死亡会带来许多不明、愤怒、怨恨和懊悔。死亡叫人产生惊恐、害怕,脑海中会不时浮现出死亡一刻要与挚亲分离的景况,也会叫人触景伤情,更会触及痛处而情绪受牵动,起伏不定,甚至日常生活的秩序也会被打乱。

曾看过一套电影「心灵触动」(Rabbit Hole),电影中的母亲在面对至亲离世时有这样的描述:「伤痛是挥之不去的,伤痛就好像一块怀在口袋里的石头,不留神的它会走出来,但人要学习与它相处。」的确,我们都会遇到生离死别的时候,我们都要面对哀痛,我们必须要接纳伤痛,要面对它,而不是逃避它,因为在我们的身上,始终有个角落,是属于离世者的,而失去家人的痛楚是一辈子的,因此我们要为伤痛找到连接点,通过接纳和拥抱伤痛,才能化解伤痛。

三年前,我挚爱的丈夫因心脏病发突然离世,在没有任何预备下被逼要面对死亡,那种悲伤、震惊、哀恸、切肤之痛涌袭而来,而内疚、自责、忧虑、不明、懊悔更缠绕心间。前面的路要如何走下去?实在不敢去思想,不期然的会用忙碌于工作间去逃避伤痛,将许多压抑、悲哀、忧虑埋藏于心底的洞穴中,这洞穴又深、又黑暗、又有水泥墙阻隔,别人进不来,自己又出不去。表面坚强冷静,但内心的痛楚却挥之不去。到底如何能走出阴霾?过去的日子,上帝让我学习到要谦卑 顺服,放手在上帝怀中,靠着上帝的力量,学习与哀伤共舞。以下的分享是我在学习过程中的一些体会。

(一)知道一切有上帝的掌权

当挚爱突然离世,自然生出许多不明和愤怒,更不时与上帝争拗:「为甚么会是这样结果?点解不救他?」「神,你是否不爱我们?」当我想到耶稣在客西马尼园汗流满面, 惊恐的祷告,求父神『将苦杯拿开,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乃照你的意思』时,我就体会到要学习放手,不再强求凡事照自己的意思,而是接受事实,顺服上帝的安排。传道书所描述的「生有时,死有时……各按其时成为美好,又将永生安置在世人心里,然而神从始至终的作为,人不能参透。」原来我们的生命都在上帝的计划中,无论活着或是死了,总是属主的人。而耶稣亦已从死里复活,他胜过罪恶、死亡权势,带给人有复活的生命,永生的盼望,我们更知道有日可以在天家相聚。当知道生命是掌握在神手中,当我相信复活,死非终极时,我就能勇敢的面对死亡。

(二)在回忆、思念中体会「无憾」

与哀伤共舞就是我不需要刻意去忘记离世者,去逃避接触昔日的情景,而是可以去到离世者的墓前思念昔日与他共渡的时光,也可写下与离世者过去的经历,追忆他所走过的路和完成的使命。在回忆中更感受到他的临在,虽已离世,但仍在说话,而他所留下的足迹亦已成为别人的榜样。原来生命不在乎长短,而在乎真正的活过,这岂不已「无憾」了。

(三)接纳情绪不安的心境,把握机会渲泄出来。

「当日耶稣知道拉撒路已死,耶稣就哭了,又心里悲叹。」(约11:35-36)在哀伤中,我们可以痛哭流涕、悲伤情绪是正常的,我们更可去到上帝面前,向他倾诉,又可颂读上帝话语,恳切祈求,写下自己的思绪和情感,全然交托主。更可从家人、朋友、弟兄姊妹、社群和同路人中得帮助,从他们的故事和分享经历中得着力量和安慰。

(四)学习谦卑顺服,让神带领前路

面对伤痛,不能用理性或逻辑来解释,只能用心去与上帝碰面,将自己交托大能又慈爱的上帝,聆听他的话语,经历他的同在,知道他不会离弃我们,更会为我们绘画生命的图画。我们可以放下忧虑、害怕、恐惧,更放下罪疚和许多不可能实现的遗憾,在上帝带领下继续成长,尝试以感恩和热诚检视每天发生在我身旁的事物。谨记Let Go! Let God! 原来雨后仍有彩虹,乌云背后仍是蓝天,天空的飞鸟,地上的花草树木,还有许多生命改变的故事,都见证着神创造的奇妙和作为。我们就能以感恩的心迎接每天,知道明天上帝仍然同在。

(五)敏锐困苦者需要、成为别人的安慰

「我们在一切患难中,他就安慰我们,叫我们能用神所赐的安慰,去安慰那遭各样患难的人」(林后1:4)。当自己经历过伤痛,就更容易敏锐别人的伤痛,对伤痛者有更大的同理心,能成为他们的帮助,向他们流露出基督的爱和安慰,因为我们都是同路人。伤痛可以说是灵命的操练,使人灵命更成熟,叫人更倚靠神。

哀伤不能忘记,也不须去忘记。当哀痛临到,不是逃避它,而是要面对它,接纳它,并与之共舞,它就可以成为生命成长的元素,一种助力,叫我们更体会生命的宝贵。让我们都能靠着上帝,学习与哀伤共舞,得着力量走出阴霾,迈向丰盛。


图片提供/123RF

本专栏与《国际家庭更新协会》合作


上一则下一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