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群没被遗忘的孩子

【作者:蔡哲彦教三育四集 2010.06.20


失业期间,到一家小教会(礼拜人数约 100 人)担任课辅班的志工。与其说是课辅班,应该说是免费安亲班。

这是这家小教会为了家境比较不太好的家庭所设置,让周三、周五小孩放学后,但大人还没回家之前,小孩可以先到教会来安置一下。这也是教会走入社区的一个方式。

学童有 30 位左右,绝大部分都不是教会里头的小孩。而帮忙看小孩的志工有七、八位,是教会里头的弟兄姐妹自动自发来参与帮忙。比较有空闲的就多一点时间参与,比较忙一点的,就参与时间少一点。志工来来去去的,倒也热闹。

第一天我一到场,就被分派到一个小一的男孩。我想:别人都是一个老师带三、四位小孩,我一个人只带一个,这样会不会太轻松啦?

经过了半小时的接触,我全然了解为什么我只分发到了一个小孩:这位小一的男童,他还包着尿布,不太会说话,也不太坐的住,根本不用谈小一的课程的内容。

于是我花了一整个下午的时间,跟他玩「闪字卡」让他认识并学习讲一些简单的单字,例如「爸爸」、「妈妈」「猫」、「狗」、「大象」、「老虎」、「狮子」等等。另外也用旁边他喜欢的玩具马,反覆教他认识身体的各部位的名称,什么「眼睛」、「鼻子」、「嘴巴」、「耳朵」,经过几次练习他终于会讲、也指的出来自己身体的各器官。只是我不确定隔天他会不会又忘记了。

在教他的过程中,他注意力无法集中超过五分钟,学过特教的大概知道他是什么状况,我没学过特教,只能诱导、下简单指令、鼓励。之后与其他志工闲聊,我希望家长可以带他去鉴定,寻求专业协助。

后来我才知道,这男童家里有三位兄弟姊妹,他排老三。老二今年小三,一加一等于多少,他不知道。老大是脑性麻痹的患者,去年过世了。爸爸入监服刑、妈妈一个人独立养三个小孩,压力太大自杀身亡。这孩子还好有教会介入关心,否则真不知道将来会如何。

隔几天,我接了一位国一的男孩,这回又是我一个人只负责带一个学生,心中就想:恐怕又是不太好带的。

果不其然,这学生国小都是最后一名,长期缺乏自信,以至于已经放弃自己了。那天他的功课有两项: 1. 找一首唐诗,写下来,帮这首诗画插图。 2. 上网搜寻一种自己喜欢的海洋生物的生态,把搜寻到的文章抄下来。

第一项找唐诗画插图,就碰到瓶颈:他认为他的插图画的很烂,老师一定会退回来,所以他不想画。我则是一直鼓励他:「你这个画的很棒,画的很好」,他才有点信心画下去。

第二项作业,他打算直接放弃不想做。我问了问原因,原来他晚上七点之后要去帮妈妈看店,回到家已经九点半,他认为没有时间作。似乎他只会上网打电动,不知道如何搜寻,我想教他,他好像也没什么心要学,问他喜欢什么海洋生物,也都是得不到正面的答案:「没有」、「不知道」、「老师会退件」、「我不会」、「我是全班最后一名」、「我不想做」、「没时间作」。还好,教会有一台电脑可以上网,我花了两分钟教他如何搜寻,让他找到一篇关于小白鲸生态的文章,印出来,请他回去慢慢抄上去。

过程中我一直告诉他:「功课不好没有关系,只要有一技之长,将来可以养活自己就 ok 了。要记住不要学坏,要有一技之长。但是,不可以别人还没放弃你,你就先放弃了。这样不好。功课还是要写,要交,会不会写是另外一回事。」

长期在幸福的环境待久了,我们有时会开始抱怨自己不够幸福。若是愿意换个角度,接触一些社会的边缘人,我们一定能发觉,我们是很幸福的。当教会里头充满了学生、中产阶级的时候(学生充满了热情,扩张快,中产阶级可以让教会经济来源稳定),我们可能得去注意一些社会的边缘人,如何吸引他们来到教会呢?耶稣当年如何跟税吏、罪人、妓女作朋友呢?我想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爱」吧!

当个人主义盛行的现今,敬拜可不能只流于「我跟上帝的个人关系」而已,聚会也不只是让个人感受很好、让自己灵命更新而已。林前 3:16 :「岂不知你们是神的殿,神的灵住在你们里头吗?」保罗接着又说:「因为神的殿是圣的,这殿就是你们。」教会(与基督相连的信徒群体集合)已经代替了旧约时代的会幕,成为上帝与人建立关系的中间者。我们愿意成为老人、病人、穷人与上帝中间的连接者吗?教会是否愿意成为贫苦无依之人的避难所,心灵痛苦之人的治疗室呢?我们一起加油!


上一则下一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