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激我遇见

【作者:张吴国仪戏语心乡 2007.08.05


很喜欢郑伊健的一首旧歌:「靠向我身边,你带笑却无言,在落寞情况,常赠我明天,纵会有辛酸,有了你我愿担起每天……伴我高低起趺、幸运及那失意天,并说多甘心及情愿过每天。情怀是因你温暖,冲击于心里边,…….有缘碰见,仍留在我身边,心真摰倍添、爱倍添……这段缘不知怎去讲:『 感激我遇见!』」
 电影常有小孩或婴儿参演而大卖,小婴儿突然出现,引发无数笑话。电影模式通常是因一个意外相遇的小生命,先引发混乱,后生体会,生命因此得到启发,至关系复和、生命有新机。

  电影《真心无戾》(1Tsotsi)也是一个关于蛊惑仔Tsotsi与小婴儿相遇的故事,而「感激我遇见」这歌可以说是蛊惑仔Tsotsi的写照。

■ 本性岂有不能移

  童党、罪案、暴力等社会问题,往往由于人的内在需要未得满足,而内在需要是因应价值观产生的。所以,要改变一个人的行为,必先改变其观念,而观念又建基于个人的价值观。所以,人的价值观改变,人才能改变。

  现代课程理论之父Ralph W. Tyler指出,影响及孕育学生价值观念的方法一般有四种:

  第一:透过灾难性的经历,这些灾难会在一段时间内强烈影响甚至改变经历者的价值观念;

  第二:以讲授方式,灌输道理,去影响和改变学生的信念。

  第三:在特定的社会环境同化学生的价值观,透过身的处环境潜移默化的过程,是最有效影响学生行为和观念。

  第四:透过情感的效果以鼓励(或打击)某些行为和价值观念。例如当学生对某些行为感到愉快和满足时,便会对这些行为发展出热爱的态度。

  Tyler认为第一种方法不宜采用,而第二种也不十分有效。而第三和第四种应是学校在设计学习过程时主要采用的方法。

  电影《真心无戾》(Tsotsi) ,正恰好印证了第异个方法,由环境去同化Tsotsi对自己的价值观,透过他所处的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他的观念和行为。而第四个方法,与笔者及杨兆前医生所钻研的「感动治疗」的心理治疗法不谋而合。

■ 不信无爱更无望

  明报2006年08月20日星期日的一则报导:「英国机场截破恐怖袭击计划,保安随即加紧戒备……连手提行李都不放过……严谨得让人咋舌。这般铜墙铁壁,竟然被一名十二岁小童突破。在无护照及登机证而能登上前往葡萄牙的客机。一名高级机组人员发现他没登机证,但仍安排他坐下和享用饮品小食。然后温柔的问:『Hey, what's your name?』」真令人感动!

  这时代一切都在挑战人的警觉性。走在街上见有人走近,立刻警觉是否抢劫?非礼?警卫当值更要金睛火眼,留意疑人。从前司法制度的理念,在未被裁定有罪前,假设所有嫌疑犯都是清白的,要找出证据证明其无罪。而今天却是先假设嫌疑犯是有罪,要找出证据好证明其真的有罪。防范愈多,人与人的互信也就愈减少。

  小如坊间出售的饮品,也要待署方检定合格你才敢饮用,否则可能有危机。人人提高警觉性,小孩不再信成年人,老人不信陌生人,人民不信政府,因为国家元首也呃呃骗骗。可能只有小孩还能令人放下戒心,怪不得上述小事也令人感动成为新闻了。

  人与人彼此不再信任,无信何能付出?何况付出爱?那么,我们的世界还有希望吗?   

■ 潜藏意识的良知

  19岁的Tsotsi,是约翰尼斯堡一个小镇内的童党首领,他无名无姓无亲无故,外号「蛊惑仔」。人如其名,「蛊惑」是他的事业性质与赖以生存的本能。在低下的社会阶层,挣扎求存就要不择手段。暴力、抢掠、杀戮,为了钱甚么都可以。他对人已全无怜悯关怀,没有爱,没生命意义,更没所谓人生目的。

  一个一无所有的人,是否就连人性、良知也都没有呢? 

  蛊惑仔Tsotsi劫掠一个女人,枪伤了她更驾走她的汽车慌忙逃逸。忽然后座传来蠕动声,他一看大吃一惊,原来是一个小婴儿,被他连车带人劫走了。

  从不认为生命有价值的Tsotsi,只因无门路归还婴儿,终决定把婴儿带回家去。回到窝居,BB臭气薰天了,蛊惑仔在手足无措下,拿出小刀来割开尿布,没替换的就随手拿起桌上的报纸来顶替。BB饿了,他找来炼奶,卫生也管不了,用手指沾在BB的嘴边,只要BB不哭就行了,他要出门去「威」嘛。

  蛊惑仔回家时,屋内已哭声震天。吓死人了,放在纸箱的BB身上脸上全是蚂蚁,咬得他嘴也肿了,原来BB没擦嘴,炼奶引来了大群蚂蚁。

  对着又哭又饿又臭的BB,蛊惑仔Tsotsi束手无策。他上街去胁持一个年轻寡妇千嬅,强逼她当婴儿的褓姆,其实这是他濳藏的善良,使他善待婴儿。   

■ 死灰复燃的爱火 

    转变了的生活,Tsotsi从千嬅和婴儿身上感受到爱与温暖;婴儿活跃的生命力,冲击蛊惑仔,唤醒了他失去的感受与良知。他看着褓姆千嬅充满怜爱地哺育BB,重燃他心灵中久已沉寂的感情,那久已遗忘的母亲的爱。在感受中的濳移默化,慢慢地为他的生命带出意义。     他回忆童年往事、母亲的患病与死亡、酗酒及暴力的父亲,造成今天的他。

  1952年代的南非,所有黑人必须有通行证才获准于某些地区居住和工作。没通行证的就只能用不法手段来生存。爱心与怜悯,人性与良知,也就在漆黑艰难的岁月中,淘空至消磨净尽。Tsotsi就是其中一个。当Tsotsi注目千嬅与BB,他的眼神,充满了他对母亲的怀念与依恋,那久未浮现的爱与温情,不知不觉地,已在Tsotsi心中重新滋长。  

  「无私的爱可以重整濒临崩溃的人心…….对于对方没有任何的需求,只是单纯的奉献出自己的全部,这种利他的爱,就是百份百的爱!」(日本漫画《谈判少女》)无私的爱,即使短短几句话,也可震动及瓦解人的心房。 

  Tsotsihi的转变,你看到人性的善恶悬于一念之间。初生之犊虽然脆弱却潜藏无限生命力和感染力,震撼了Tsotsi心灵,亦渐渐唤醒了他那已熄灭的心灵爱火。   

■ 有感而生的动心

  这Tsotsi,他一生的转捩点有趣,是由一个BB开始。在渺小的小生命身上慢慢使他发生转变。绝对软弱的人,却怀有莫大的力量,让Tsotsi被吸引,渐进地打开通往他过去的门,让他回到过去,在回忆的影像中重寻宝贵的亲情、温柔的母爱。

  血腥与沙尘滚滚,与在BB的臭奶味,是十分不协调的画面,人与人之间的功利和争夺殴斗,与照顾弱小的情义,更是矛盾之极的对比,这却是Tsotsi的真实景况。他就是在如此矛盾与吊轨中,产生他自己也想像不到的改变。

  其实人人所面对的也大同小异,生活在正邪,善恶,是非的夹缝之中,在以利益为大前提底下,要作选择,谈何容易。

  Tsotsi在犯案伤人后,把伤者的婴孩带回家,他在那褓姆照顾孩子中,心中受触动,他回忆他也曾这样被爱,被怀抱,天真无邪的婴孩触发了善良之心,这就是「感」,而随之而来就是「动」。他的天良被唤醒,而产生动心,随后就是行动的抉择了。

  短短几日间,由害命到救命,恶行到善行,Tsotsi在一念之间要作出抉择:跟随或背叛,认同或支持那些同捞同煲的兄弟?

■ 生存意义在于情

  许多社会学家,把罪恶归咎于贫穷。正如南非贫富悬殊,以致童党为患,犯罪数字高企。可是在富裕的北美,福利足、教育普,不是一样有童党为患、滥药、厮杀争斗?为了小至一个不善意的眼神,也会使用暴力枪击,致人于死地。其实是因为人心被蒙蔽了,失去了情感的人生,没有感受,人生就不可能有意义。

  人内心对生活欲求的不满足、亲情的缺乏、家庭的残缺,种种都使人沮丧无望,在刀光剑影、厮杀争斗中,得刹那间的快感,在无情无义中,得到短暂的一丝丝的满足与安全感,这是蒙蔽!

  情际的需要使人生不断追求,在追求的「过程中」,去找出安身立命之处,也即是「寄托」。人可以在一些关系上得「寄托」,如学业、事业、婚姻、爱情、友情、亲情以至关怀同情上;而信仰上的寄托也成为人在短暂一生中,所需要的凭藉。然后人去透过服务来奉献、救助贫乏人。在安定下就会去培养兴趣,如唱曲、跳舞、运动、钓鱼、收藏、旅行等各种极富情感的活动。

  在不断的追求有「寄托」的「过程」中,有「情」使你感受到「过程」的乐趣与价值。即使有遗憾、有匮乏、有痛苦与不完美,但在追求中存期待;在期待中享受「过程」,这种感受,使人生产生意义,绝非关乎贫与富。

  蒙蔽了的Tsotsi,在弱小的BB身上,先是同情后是怜爱,他的心灵被感动,他第一次经验到被需要的价值,他的满足感与往日的打家劫舍、好勇斗殴无可比拟的。

沙特说过:「情绪是世界的更新」,意思是说,驱使人去寻求生存的意义的是感情,情感能宣泄及表达,也需有理性地去寻求正确的方向。就是说人能寻求人生意义这是人本性上最基本有的信念;人因有感受有感情,故此人存在(有意义);即如我有生存的意义,故此我存在。其实这正正是Tsotsi所经历改变的基础。

■ 生命中的相遇上

  人生中或多或少会遭遇挫折,尤其是遇到了严重的瓶颈地带,困境是「卡」在「爱与隶属」或「尊重」需求上,无法获得满足。
  「Relationship」(关系)的概念,无论是3Maslow的需求论或是心理学的「依附理论」(Attachment Theory)、社会学的「社会联结理论」(Social Bond Theory),都相信人的一生都在寻求情感归属、情绪安全;能够让人获得自我肯定和成就感。因此你会理解,为何多数人会努力于学业有成、家庭美满、事业成功;而一些人会沉迷于网路、菸酒、毒品或参与帮派了。

  在你人生道路中,你或许正在徘徊无所归依,又或许在你所相知相识的人中,令你失望、伤心、甚至完全绝望?慢着,先别失望。历史上有一个人,为人为理想而奔波一生。谁料到出师未捷,却先将被行刑,在众叛亲离、三年多的贴身跟随的学生都跑光了,他仍能乐观地宣告:「这福音(他的理想)要传遍天下……。」何等乐观!

  所以,千万别对人对世界失望。人是在上主精心的塑造下,拥有良善与尊贵的心灵,只是在坠落的世代中迷失了,一日,当他遇上他生命中的BB,他也会像蛊惑仔Tsotsi一样的转变,走出罪恶的黑茧,蜕变成蝶,有光彩璀璨的人生,轻快地讲声:『 感激我遇见!』


注: 1."Tsotsi"其实是南非的街头俚语,意思是都市里的黑人罪犯、暴徒或帮派成员。它的起源自Sesotho语的"tsotsa",是腐败 的意思。男性叫"tsotsi",女性则被称为"noasisa"。
2. Ralph W.Tyler在Basic Principles of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Chicago and London: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49)
3.Maslow马斯洛的人格理论:人类成长发展的内在力量是动机,而动机是由多种不同的需求所组成,而各种需求的高低与层次的满足度,是决定人格发展的程度。各层次的需求及在人格的功能为生理层次、安全需求、爱与隶属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

about 【戏语心乡】专栏主要写手:张吴国仪


上一则下一则